貢嘎曲德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貢嘎縣崗堆鎮(zhèn),,海拔3598米,,西距縣城約10公里。貢嘎曲德寺又稱多吉丹寺,,一般俗稱貢嘎寺,,為薩迦派寺院,。曲德寺內(nèi)壁畫數(shù)量多、保存好,,繪制年代明確,,藝術性強,是寺廟中最有價值的部分,。該寺建寺人為吐敦·貢嘎南杰(1432—1496)建寺年代為1464年,。貢嘎曲德寺是根據(jù)印度的多吉丹壇城而建。整個布局中部為主殿,,北為貢桑孜,,東為仁欽崗,南為貢堂,,西為哲蚌,,除這些大建筑外,還有一些附屬小建筑,。
建筑特點
據(jù)《寺志》介紹“該寺主殿外型猶如址字金剛壇城”,,四周以突出小殿圍繞,后殿中心為四柱,,主供釋迦牟尼,,像內(nèi)藏班禪加瑪拉日山蓋骨,另供有八大弟子及父母兩尊,,帝釋天王,、大畏一尊護法神像。中層樓為八柱面積的金剛神殿,,頂層為十六柱面積的上師殿或整整產(chǎn)康,,供多吉丹巴靈塔,以阿底峽舍利像為主的合金,、黃銅等質地各種殊勝佛像和噶當派佛塔,,存有大量舊唐卡,三層二柱面積的上下佛殿處處繪滿金汁壁畫,,真可謂是神圣之殿,,后殿里墻繪有佛祖十二傳記內(nèi)容,大殿四周墻壁上繪滿佛本生故事百傳之殿,,這些均為文殊菩薩之化身—貢嘎堪布欽留下的手跡,。《土觀宗派源流》書中,,也稱該寺建筑:“營造精美絕倫”,。 貢嘎曲德寺1996年被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價值
曲德寺位于貢嘎縣崗堆鎮(zhèn)境內(nèi),,傳說尊者阿底峽經(jīng)過這里時曾預言:未來此地必現(xiàn)一大佛教場所,。在十五世紀中葉即公元1460年,,蓮花生大師之化身,雪域佛教薩迦派九位世界之裝飾之一,,宗巴·貢嘎朗杰做施主,,主殿取金剛界大曼佗為形狀,按藏式修建,,建筑形狀獨特而美觀,因此,,幾乎成為西藏此后所建殿堂的原殿,。曲德寺正如先祖?zhèn)兲柗Q“南部一殿”一般,在藏南沒有比該寺更大的大殿,,并且擁有眾多璀璨的文物,。寺廟上下殿墻壁上,有西藏著名古壁畫家貢嘎欽孜于500年前所畫的“欽派”壁畫,,壁畫清晰可見,。寺內(nèi)還藏有嘎亞達熱大圣的頭骨;尊者阿底峽所加持的神塔小像,;明元朝時期的金粉卷軸畫像,、織布卷軸畫像、銅質佛像和“欽派”卷軸畫像以及西藏和天竺中眾多大德高僧佛像200座,。寺內(nèi)設有以佛學為主修的文化學校以培養(yǎng)宗巴教義傳承者,。該寺也被列入《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貢嘎曲德寺鼓舞(阿羌)具有5000多年的歷史,,于1464年由宗巴·貢嘎朗杰所開創(chuàng),。跳鼓舞(阿羌)有著一種說法就是:跳此舞一方面可以預祝在新的一年里能夠風調(diào)雨順,闔家吉祥,,另一方面可以預防和抵制各種天災,、人禍,最主要就是求平安,,幸福,。
貢嘎曲德寺作為當時衛(wèi)藏地區(qū)傳播薩迦派密法的最主要道場,對研究當時薩迦政權時期的西藏社會的面貌有著很高的價值,。不僅如此,,該寺內(nèi)壁畫數(shù)量多、保存好,,且具有比較明確的年代及很強的藝術水平是寺廟現(xiàn)存最有價值的部分,。
從總體風格上看,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對西藏當時的壁畫和繪畫史提供了價值較高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