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湯帖》是東晉王獻之創(chuàng)作的書法作品,。
【名稱】地黃湯帖
唐摹本。日本東京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藏,。
此帖在《淳化閣帖》,、《大觀帖》、《三希堂法帖》,、《筠清館法帖》等歷代著名叢帖中多有摹刻,。
新婦服地黃湯①來,似減,。眠食②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謝生未還,可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①地黃湯乃一中藥名,,這是有關(guān)藥物的尺牘,,與王獻之《鴨頭丸帖》同。
②眠食:睡眠和飲食,。亦概指生活起居,。《南史·陸澄傳》:“行坐眠食,,手不釋卷,。”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維萬福,!”
王獻之真跡未能傳承至今,作為模本墨跡有數(shù)種傳世,,其中之一,,即《地黃湯帖》。全篇書風柔韌兼?zhèn)?,沉著軒昂,,一氣呵成?/p>
《地黃湯帖》用筆外拓,,筆畫圓腴而縱逸。整幅字富有節(jié)奏感,,開頭“新婦”兩個字是行書剛落筆速度較慢,,寫得凝重端穩(wěn),“服”字以后,,漸漸放開,,到第二行用筆已經(jīng)很灑脫,筆畫連綿宛曲,,提按自然,,輕重變化,充滿韻律感,,墨色濃淡,、枯潤相間,,使得全帖具有散朗舒展的特點,。《地黃湯帖》首行“新婦服地黃湯”六字為行楷,,用的是內(nèi)擫筆法,,體勢較工整豐腴。自第二行起筆法轉(zhuǎn)入外展,,縱放自如,,直到任情而書,不拘一則,。王羲之的內(nèi)擫法重骨氣,,比較含蓄謹嚴;王獻之的外拓法重筋骨,,多放縱,。兩法的運用都源于較強的腕力。由傾向內(nèi)擫法轉(zhuǎn)為外拓法,,是基于內(nèi)擫法的必然發(fā)展,。“二王”筆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由此可以看出,。王獻之在行筆委曲取勢處和回鋒轉(zhuǎn)折處,比起王羲之來更加簡便,。因此,,其字形與體態(tài)圓美、流麗,、開放,,便于抒發(fā)性情,。由于王獻之書法符合“寫心、寫意,、寫志,、寫情”的藝術(shù)要求,因而直到今天仍受到人們的喜愛,、贊賞,。
此帖是很規(guī)范的行書作品。其筆法方圓兼?zhèn)?,短小的筆畫多圓曲,,顧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獻之筆意,。筆法由內(nèi)斂漸外展,體勢由圓美豐腴,,漸入縱放自如,,收放頗耐人尋味,這是獻之不為其父筆致緊斂所約束而達到體勢風流的一下證明,。其章法自然,,不失俊雅。其結(jié)體以方形為主,,給人以端莊之感,。此帖通篇節(jié)奏變化很豐富,第一行以獨立簡潔的行書起勢,,最初入筆時,,速度較緩而稍矜持,,“服”字以后,,用筆漸見放縱,,至第二行用筆已極灑脫,,長畫多頓筆,,蓄勢后再放筆而行,,如“眠”字豎鉤,,“食”字長撇,“尚”字第三,、四畫,“憂”字第一橫與橫鉤,、“前,、所”二字的長橫都有此特點。最后一行前三字都是出鋒收筆,,“書問”漸緊,,至“也”字戛然而止,?!兜攸S湯帖》點畫精謹,技巧動作一絲不茍。雖然是行書,但字字穩(wěn)健,饒有楷法,。此帖書法較之《中秋帖》一筆書又規(guī)整了一些,。整體看去勻整,、圓美、流麗,、開拓,,敢于抒發(fā)心性,追求自然,,是大令法書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珍藏于宋內(nèi)府,高宗趙構(gòu)題簽?!洞净w帖》卷第十收刻,。經(jīng)賈似道,明代文征明,、王寵,、文彭,清代孫承澤,、吳榮光,、羅振玉遞藏后,于1911年(日本明治四十四年)12月3日,,通過文求堂歸中村不折(1866-1943年)所有,。卷未有文彭、常生,、成親王,、英和等六家觀記題跋。吳榮光獲此帖時,,??逃谒嫾扼耷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