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孜”,,是一種深藏在新疆偏遠山村的古老紡織物。3800年前的“樓蘭美女”身穿的平紋組織法織成的簡陋毛織物是最古老的帕拉孜,,是人類在獸皮和羽毛之后,,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衣服。
帕拉孜主要用羊毛紡織,,也可以用棉線紡織,。其采用天然的染色工藝,運用植物染料或是礦石染料進行染色,,因其純天然無污染,,受到國內外旅客的追捧。
帕拉孜紋樣豐富,,有三角紋,、羚羊紋、駱駝紋等,,色彩鮮艷,,紅、藍,、黃經線和緯線以平紋組織法交織成方格紋,,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
1,、將羊毛捻成毛紗,,反手加捻再染色。帕拉孜紡織的毛線染色程序很嚴格,。選擇礦石作染料時,,在毛線染料鍋里加入適當的鹽水,待水溫達到70至80度時,,將準備的礦石染料倒入鍋中反復翻滾,,翻滾時要使染料均勻地被毛線吸收,然后將染好的毛線取出,,晾干即可植物染料與礦石染料工序大體相同,。
2、根據需要將毛紗合股,,分別用做經線,,地緯、絨緯(俗稱絨頭),。帕拉孜紡織在紡織過程中經線長度有20米或40米不等,,根據自己需要而定,。而經線數量通常可根據寬度而定,,40厘米寬的帕拉孜,,需要8種不同顏色的144根經線;在每種不同顏色分隔處,,需7根同一顏色的經線把兩種顏色區(qū)分開,,用于紡織簡單的花紋。以此推算40厘米的帕拉孜共需要193根經線,。
3,、最后織毯時將一組經線與上下交織成平紋式的基礎組織,再將經過染色的絨頭按一定程序拴結于基礎組織的經線上,,以此顯示出地毯的不同色彩與圖案,、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