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江疊嶂圖為元代山水畫,,作者為我國元代大畫家趙孟頫,是趙孟頫少量存世的作品之一,,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繪江水遼闊綿延,群山重疊逶迤,,舟楫往來江中,,畫境清曠。山石的形態(tài),、皴染的方法,、喬松和虬曲的蟹爪形枯枝,一看即知畫家采用的是李成,、郭熙的山水畫程式,。但略帶乾筆的勾皴,簡逸的筆法又透著畫家的新意,,已不是對李成,、郭熙畫風(fēng)的簡單因襲和重復(fù)。卷首僅存“嶂圖”二字,余字殘缺,。卷尾署“大德7年2月6日吳興趙孟頫”,。大德7年即公元1303年,畫家時年50歲,。拖尾有元虞集,、石巖、柳貫,,明陳敬宗,、陳璉、魏驥,、吳寬,、沈周、王世貞等跋,。卷中鈐有明李應(yīng)楨,、王世貞、王穉登,、嚴(yán)澤,,清梁清標(biāo)及清宣統(tǒng)內(nèi)府等鑒藏印?!惰F網(wǎng)珊瑚》,、《清河書畫舫》、《故宮書畫錄》等書著錄,。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瑫拇蠹遥W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趙孟頫)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jì),,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fēng),,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
趙孟頫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xué)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dá)到情有獨(dú)鐘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元鮮于樞《困學(xué)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dāng)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fēng)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yán)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畫作,遺存的有《重漢疊嶂圖》卷(在臺灣),,《雙松平遠(yuǎn)圖》卷(在美國〕,,《鵲華秋色圖》卷(在臺灣),《秋郊飲馬圖》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紅衣羅漢》圖卷(在東北),。
趙孟頫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馬師李公麟和唐人法,均以筆墨蒼潤見長,,以飛自法畫石,,以書法筆調(diào)寫竹。突破了南宋畫院,,打破了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畫的花鳥,成為以后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