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冼太廟,也稱“高城冼太廟”,,位于高州市區(qū)文明路東側冼太文化公園(原潘州公園)北面,。高州冼太廟,始建于隋,,最初是由冼夫人的孫子馮盎為紀念她而建的,,原廟址在今高州市長坡鎮(zhèn)舊城村。嘉靖十四年(1535年),,高州知府石簡主持,,將冼太廟從高州市長坡鎮(zhèn)舊城村隨城遷到此。現(xiàn)址上的高州冼太廟,,經(jīng)歷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清同治年間兩次維修,。高州冼太廟是全國規(guī)模較大、等級較高的冼太廟,,是冼廟系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公元602年(隋朝仁壽二年),,她的孫子馮盎為冼夫人建廟,自此以后,,冼夫人即作為神明,,享后世萬民祭祀。到了宋代,,對冼夫人的崇拜祭祀已很具規(guī)模,。高州冼太廟是高州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冼太廟,是冼廟系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高州冼太廟被列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高州冼太廟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城內東門文明路,,即今冼太公園(原潘州公園)北側,,坐北向南。高州冼太廟建筑群,,共三路四進,,總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東路是潘仙祠,;西路是昭忠祠,,現(xiàn)作冼夫人紀念館;中路由前門,、中殿,、正殿及紀念冼夫人丈夫馮寶的馮公廟(即后殿)組成。廟內《冼夫人記》碑,、《恭謁冼夫人廟書》碑等碑刻,,保存完好。八十年代以后,,廟內雕造于清同治年間的玉香爐,,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歸廟。兩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師與機械師仿原像設計,施以巧藝,,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
冼夫人又稱冼太夫人,,公元約522年出生于茂名電白電城山兜丁村,,卒于隋文帝仁壽二年(602)。據(jù)《隋書》記載,,冼氏“世為南越首領,,跨踞山洞,,部落十余萬家。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于本鄉(xiāng)?!?/p>
冼夫人為高涼俚人部落首領冼氏之女,。冼氏女在年少時就表現(xiàn)出軍事才能,能夠統(tǒng)帥部眾,,領兵打仗,。公元535年,隨著北方人的源源南遷,,北燕皇族后裔,、高涼太守馮寶與冼夫人(冼英)結為伉儷,組成一文一武,、一北一南,、一內一外主政的“柏檔”,成就一段名垂青史的政治姻緣,。自此后,,馮冼兩家聯(lián)手撫境安民、治理南疆,。
冼夫人身歷梁,、陳、隋三朝,。雖處必割據(jù)之地,,逢南北對峙之亂世,然冼夫人始終堅持服從中央政權,,多次參與剿滅有割據(jù)野心的李遷仕,、歐陽紇、王仲宣等反叛勢力,,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也正是有冼夫人定下的這一基本原則,其后人才能始終堅守維護統(tǒng)一的紅線,,如其孫馮盎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以及唐初被人進讒言時,,都絕不反叛,,維護了大一統(tǒng)局面。冼夫人身后,,從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的一千五百多年間,除了五代十國亂世時短暫的南漢國外,,嶺南地區(qū)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地方割據(jù),,這些都得益于冼夫人定下的忠于朝廷、一心不貳的政治規(guī)矩,。
冼夫人身處王朝更迭的大亂世,,總能把握大勢,顧全大局,。歐陽紇叛亂時,,扣押其子馮仆為人質,一邊是國家,,一邊是親子,,冼夫人派人捎話給身處敵營的兒子:我為忠貞,經(jīng)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冼夫人89歲高齡時病歿任上,。晚年的冼夫人曾將歷朝賜品陳于案前,,面對眾兒孫,回首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留下這樣一句話: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冼夫人生逢國家時局混亂之時,,作為南越首領,,她順應歷史潮流,維護國家統(tǒng)一,、促進民族團結,,先被南陳封賜為中郎將、石龍?zhí)蛉?,后被隋文帝封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去世后,,她的孫子馮盎為其建廟立祠,。
高州冼太廟坐北朝南,三路四進,。中路為紀念冼夫人的廟宇,,依次為前座,、中殿、正殿和馮公廟(后殿),。冼太廟門頭正中為木刻“敕封譙國夫人廟”七字,。譙國夫人,是隋文帝給冼夫人的封號,?!端鍟ち信ぷS國夫人》記載,公元590年,,冼夫人出兵平定番禺俚帥王仲宣叛亂后受封,,官階從一品。
冼夫人的歷史功績及愛國愛民精神,,為歷代所敬仰,,受到人們的頂禮膜拜。為了紀念她的豐功偉業(yè),,高風亮節(jié),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化縣,、電白等地一縣往往就有一二十處,。海南島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廟,儋縣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廟,。明初,,高州府治南遷茂名城(今高州市區(qū))后,冼太廟也隨之南遷,,并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于東門之外,,稱高州冼太廟。
明代萬歷年間的《廣東通志》載:“冼太廟在府東門外,,知府石簡建,。舊電白縣(舊城)寶山下亦有廟,知府歐陽烈重建,,有城壕,、校場兩處。明代成化四年,,高州府治從舊電白縣城遷往茂名(即今高州城),,舊城的冼太廟也隨之南遷,,建于高城之東的潘坡上?!薄豆饩w重修高州府志》載:“洪武八年,,府降為州,十四年復升府,,成化四年盜充斥,,府遷治茂名(今高州),廟隨而南,,其神靈之所依乎,。縣亦移神電,,兵民相依耳,。今廟在城外東南隅?!?/p>
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高州知府石簡倡導建設高州冼太廟。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和清代同治年間分別重建,。地方文獻對歷次建設,、修葺和祭祀均有詳細記錄。廟內《冼夫人記》《恭謁冼夫人廟書》等碑刻保存完好,。高州冼太廟,,是官府為紀念和弘揚冼夫人“保境安民”“愛國愛鄉(xiāng)”的精神而興建,有充足的廟產(chǎn)和經(jīng)費來源,,春秋二祭從中撥出銀兩,,置辦物品供祭,每次祭祀由知府,、知縣主祭,。
高州冼太廟主體建筑為三間四進,總面闊13.2米,,進深62.2米,,建筑面積826.3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極具傳統(tǒng)特色,,紅墻綠瓦,、斗栱飛檐,配以豐富的木刻,、石雕,、陶塑、壁畫等藝術裝飾,各進之間有天井和回廊連接,。
彩繪:主要是壁畫,。以民間故事為題材,每幅內容表現(xiàn)一個主題,,連續(xù)彩繪于各殿墻檐的頂邊,,蒸水計達近百幅。在中殿墻檐壁畫中,,明清兩代交迭繪制,,形成特殊的多層繪畫形式,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堆塑:主要是脊飾,。前、中,、正及后殿均有脊飾,,其內容有雙龍戲珠、雙鯉躍龍門,、冼夫人故事等主題造型,,這些堆塑作品構思新穎,令人耳目一新,。
雕刻:主要有石雕,、木雕兩大類。石雕有十二生肖欄桿,、立體龍柱、大門抱鼓,、雌雄坐獅等,。木雕有吉祥屏風、百花落地罩,、哼哈守門將,、瓦桅裙邊、冼夫人座像等,。這些雕刻作品,,均采用傳統(tǒng)工藝,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民族藝術,,端莊古樸,,深受群眾喜愛。
冼太廟正殿明間內,,雕有冼夫人座像,。在冼夫人座像兩旁站立的是冼夫人兩個貼身侍衛(wèi),一個叫木蘭,替夫人執(zhí)撐寶劍,;另一個叫曹娥,,為夫人保管帥印。她們二人時刻跟隨左右,,分別站立于左右兩旁,。
中間端坐于龍椅的是冼夫人雕像。后面的大像是固定在廟宇殿堂內的,;前面的小像是行宮像,,即在出巡時,可抬著游行,。
其中固定在廟宇殿堂內的大像設計得很有科學,。此像在按動機關后,自行站立,,自行坐下,,自行伸手,自行縮手,,方便信徒為她更換衣裳,。
這種雕像設計,由于難度大,,科學性強,,此僅在高州冼太廟內的雕像中才具有這種設計,其它地方的冼太廟則沒有此種設計,。這種活動自如的雕像設計,,使觀眾感到特別親切與奇妙。
中殿次間墻壁上,,鑲嵌有十數(shù)件碑刻作品,,碑文達一萬余字,書法形式有篆,、楷,、隸、行,、宋等五體,。
這些碑文如實地記載冼夫人的生平及歷史功跡,既是研究冼夫人的實物資料,,又是書法藝術珍品,。以上不同的藝術品種既獨立成章,又相應滲透,,交相輝映,,給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
太廟后殿是馮公廟。馮公是冼夫人的丈夫馮寶,,任高涼太守,,畢生支持冼夫人成就大業(yè),被隋文帝追封為廣州總管,、譙國公,。高州冼太廟后殿馮公祠內,有馮冼后人——兒子馮仆,、孫子馮盎,、第四代孫馮智戴、第五代孫馮君衡的雕像,。
馮公廟是單進建筑,,正殿前面為大天井,兩邊有回廊,,廊端與冼太廟正殿次間相通,。馮公廟內設馮寶夫婦座像,群眾稱之為和合神,。
青年男女遇到難解的煩惱事時,,都喜歡到馮冼座像前細語傾訴,以求得馮冼夫婦的幫助,。這種馮冼廟宇統(tǒng)建為一體的建筑布局,,在冼廟建筑群系列中還不多見。
周恩來總理稱贊她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高州市冼夫人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冼周說,,冼夫人經(jīng)常教導兒孫“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其愛國情操影響深遠,。
在高州長坡舊城村,冼夫人夫家馮氏后裔馮陪元說,,冼夫人是我們的榮耀和驕傲,1500年來,,她的“善,、信、公,、義,、威、廉,、和,、忠”等精神在海內外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弘揚。村里保存著的、較早由冼夫人孫子馮盎修建的冼太廟,,每年都有大批從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遠道而來的冼氏,、馮氏后裔,入廟頂禮拜祭,,以緬懷先人,。
2023年9月,入選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