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錦楓》,,京劇劇目,一名《君子國》,。取材于清代李汝珍警世小說《鏡花緣》,。劇中“刺蚌”一折,現(xiàn)常獨立演出,。此劇由齊如山編劇,,梅蘭芳首演于1923年。
廉錦楓,,出現(xiàn)在第十三回“美人入海遭羅網(wǎng),,儒士登山失路途”。揮身水濕,,生得齒白唇紅,,極其美貌。頭上束著青絀包頭,,身上披著一件皮衣,,內(nèi)穿一件銀紅小襖,腰中系著絲絳,,下面套著—條皮褲,,胸前斜插一口寶劍,絲絳上掛著一個小小口袋,,項上扣著一條草繩,。
君子國人氏,家住水仙村?,F(xiàn)年十四歲,,幼讀詩書。父親廉禮,,曾任上大夫之職,。三年前,鄰邦被兵,,遣使求救,,國主因念鄰國之誼,發(fā)兵救應(yīng),,認(rèn)為軍師,,不意至彼失算,誤入重地,,兵馬折損,;以致發(fā)遣選戍,死于異鄉(xiāng),。家產(chǎn)因此耗散,,仆婢亦皆流亡。母親良氏,,素有陰虛之癥,,服藥即吐,惟以海參煮食,,始能稍安,。此物本國無人貨賣,向來買自鄰邦,。自從父親獲罪,,母病又發(fā),點金無術(shù),,惟有焦愁,。后聞比物產(chǎn)自大海,如熟水性,,入??扇 V么蟾滓豢?,內(nèi)中貯水,,日日伏在其中,習(xí)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得了此技,,隨即入海取參,,母病始能脫體。被唐敖解救后作詩一首不是波臣暫水居,,競同涸鮒困行車,。愿開一面仁人網(wǎng),可念兒魚是孝魚,。詩后寫著:“君子國水仙村虎口難女廉錦楓和淚拜題,。”
故事發(fā)生在假設(shè)的海外異域,,類似《聊齋志異》中的羅剎海市:唐朝武則天時候,,廉錦楓生長在君子國,因母病思食海參,,于是練就水性,,潛海撈參,,孝奉老母,不幸被青丘國漁人網(wǎng)得,,縛于船頭,,竟要將她典賣。幸遇來自大唐的讀書人唐敖,。唐因科舉落第,,心情沉郁,隨妻弟林之洋泛海出游,。唐敖憐惜清貧孤女,,當(dāng)即出銀贖救。廉錦楓重返大海,,刺蚌得珠,,回報救命恩人,。
由梅蘭芳與徐蘭沅,、王少卿創(chuàng)始,樂隊加入二胡伴奏,,革新京劇旦角唱腔,;朱桂芳配演蚌精的刺蚌舞,,媲美《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曾經(jīng)日本寶冢電影公司搬上銀幕,。戲畫家王雙才擷取廉錦楓“探海舞”中揮竿揚線、鉤取海參的一個造型,,腳踏滔滔海浪,,眺望茫茫海天,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純脫俗的氣質(zhì),,傳達(dá)出梅派藝術(shù)高雅浪漫的舞臺神韻。
廉錦楓是原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純凈理想化身,,卻被網(wǎng)為“獵物”,。反差之大道出了李汝珍的感嘆。而齊,、梅二位把這個故事搬上京劇舞臺,,其審美意識是相當(dāng)高妙的。全劇的重點場次有:“奉萱”“探?!薄坝鼍取薄按贪觥?。這出戲是梅30歲以前的代表作。唱、做,、念,、舞并重,按內(nèi)行話來說是“十分吃功”的一出戲,,要通力到底而無緩,。
“奉萱”寄情于西皮慢板、搖板和念白等表演,,體現(xiàn)了廉錦楓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對染病老母的體貼孝順,親切感人,。此劇晚于《西施》,,使加入樂隊的二胡伴奏更加和諧,豐富了旦角唱腔的內(nèi)涵,。
“探?!泵枋鲈谔焖C!⒕奘v橫的遼闊海邊,,廉錦楓在狂風(fēng)大浪中釣取海參一無所獲,。為醫(yī)母病只能縱身入海尋覓。梅先生在這一場中從走邊等程式中化創(chuàng)出了“探海之舞”,,即將環(huán)境景物和揮桿,、揚線、鉤取的美麗造型,,配合高腔迭起的西皮導(dǎo),、原板、南梆子唱腔,,載歌載舞,。把觀眾引入想象的海空,,達(dá)到美不勝收的藝術(shù)效果,。
“遇救”則以唱做為主。通過西皮二六,、散板,、搖板和快板,唱出了廉錦楓面對殘酷處境,,內(nèi)心的凄楚及對恩人的感激之情,。這一場最為火爆,蕭長華扮的漁夫及漁婆,,市井之中賣布的,、買貨的,及姜妙香等扮的唐敖和多九公、林之洋等相繼登臺,。把悲愁的題材用喜劇的諢科嬉笑手法完成,,真是既熱鬧更顯深刻。
“刺蚌”所呈現(xiàn)觀眾眼前的是東方美人魚暢游海底世界,。自然一切都是虛擬的,,也是京劇梅派表演藝術(shù)的精心之筆。這場戲所選的反三黃原板是首次出現(xiàn)于旦角的唱腔之中,。緊接著刺蚌高潮的伴奏曲牌
《將軍令》還加了海笛,,使樂曲的旋律如水般流暢。當(dāng)年著名樂師徐蘭沅和王少卿的操琴藝術(shù)和梅蘭芳,、朱桂芳的“雙人舞”融為一體,,可謂天衣無縫。
如此精彩的《廉錦楓》曾被一位外國詩人驚嘆道:是詩,。不,,是立體的詩。
《廉錦楓》全出戲的完整演出,,已然絕響舞臺多年,。為什么這出場次洗練、占人又不多的戲問津者卻不多呢,?關(guān)鍵是以梅蘭芳30歲以前的條件而言,,不僅要有寬亮甜和高遏行云的嗓子,還要有吐字如珠的連續(xù)持久的功力,;不僅要有深厚的武功基礎(chǔ),,還要有亭亭玉立的身材;不僅要有姣好的扮相,,還要有豐富深沉的表演力度,。最難得的是那清純脫俗的氣質(zhì)。
照片中廉錦楓的扮演者是先父南鐵生(1920-1991),。原籍湖北浠水,,生于河北保定,舞臺生活為1917年至1961年,。他與同時代的言菊朋,、朱琴心、奚嘯伯,、金仲仁,、俞振飛等均為票友下海而成名。由于他們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在當(dāng)時的京劇舞臺上形成了一股書卷氣風(fēng)潮,。
《廉錦楓》包括了所有西皮唱腔:慢板,、導(dǎo)板、原板,、南梆子,、二六、快板,、搖板,、散板等,這在傳統(tǒng)戲中是前所未有的,。早期梅蘭芳先生對慢板,、南梆子先后改過兩次。50年代初梅葆玖演唱此劇,,由王少卿等對全劇唱腔從新潤色,,大大豐富了梅派唱腔藝術(shù),其中慢板第三句“老娘親又染了陰虛之癥”,,更借用了傳統(tǒng)戲《祭江》的二黃唱腔(《祭江》一劇,梅蘭芳當(dāng)年所演示的唱詞與其他演員不同),,西皮,、中摻入二黃也是梅派唱腔一大特色,此后即少見演出,,也未見有音響資料,,只有梅派名家包幼蝶先生在港、申兩地教了些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