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大師程硯秋的《文姬歸漢》由金仲蓀編劇,,故事見元金志甫《蔡琰還漢》雜劇,明陳與郊《文姬入塞》雜劇,,《三國演義》略有記載,。劇情是:李傕、郭汜與楊奉爭劫漢獻帝劉協(xié),,南匈奴王呼廚泉乘亂遣左賢王會同白波帥攻侵漢河內(nèi)地,。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逃難,為左賢王擄入匈奴并納為妃,,生二子,。12年后,漢相曹操知情,乃遣使周遷持金璧至匈奴贖回文姬,。文姬與二子訣別,,又哭拜昭君之墓,隨周回漢,。
描寫蔡文姬的戲劇劇目有許多,,遠(yuǎn)的如郭沫若的話劇以及據(jù)此改編的昆曲《蔡文姬》,程硯秋的京劇《文姬歸漢》以及李世濟的改編本,,同時,,各地方戲也敷衍過這個故事,郎咸芬的呂劇就很有名……近一時期,,蔡文姬又被許多劇作家和藝術(shù)家重新審視并以全新的視角演繹成一個個感人肺腑,、意味深長的故事。
其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是陳亞仙編劇,、遲小秋和馬永安主演的京劇《胡笳》,,姜朝皋、張秀元編劇,,劉秀榮,、趙立華主演的評劇《胡風(fēng)漢月》。
1926年,,金仲蓀為程硯秋寫了《文姬歸漢》,成為程硯秋經(jīng)典劇目,。蔡文姬的悲情,,既是一代才女在情感上不斷被狠狠抽離的悲情,也是卑微的個體難以抵擋時代洪流的悲情,。她的痛苦在于她有足夠敏感的心靈去體驗人生最極端的撕扯,,郁憤、矛盾,、糾結(jié),,是這個角色的全部人格魅力。越痛,,人物形象就越明亮,,最后的取舍也越慨然。蔡文姬的歷史意義是極為超前的,。很多人以為,,文姬的選擇說明了“國”比“家”重要。其實恰恰相反,,文姬的選擇,,證明了個體才是最重要的,個體的自由高于親情,,更高于家國,。這是蔡文姬最偉大的光輝,。“你本是誤丹青畢生飲恨,,我也曾被蛾眉累苦此身……看狼山聞隴水夢魂猶警,,可憐你留青冢獨向黃昏?!蔽募Ъ勒丫沟某~,,唱的正是一個經(jīng)過錘煉而脫于俗世的靈魂。
2008年2月23日,,程派名家李佩紅在天津中華劇院將塵封多年的《文姬歸漢》重新搬上舞臺,,恢復(fù)了程硯秋當(dāng)年“走邊”身段,戲后舉行了隆重的拜師禮,,拜在了李世濟門下,。
2022年3月25日,北京京劇院程(硯秋)派名家遲小秋領(lǐng)銜主演的京劇《文姬歸漢》將在津灣大劇院上演,,演繹曠世才女蔡文姬的跌宕人生和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