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凝幽居》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此詩雖只是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因詩人出神入化的語言,,而變得別具韻致。詩人以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云根等尋常景物,以及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尋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達(dá)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詩語言質(zhì)樸簡練,,而又韻味醇厚,,充分體現(xiàn)了賈島“清真僻苦”的詩風(fēng)。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歷來膾炙人口,。
題李凝幽居⑴
閑居少鄰并⑵,草徑入荒園⑶,。
鳥宿池邊樹⑷,,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⑸,,移石動云根⑹,。
暫去還來此⑺,幽期不負(fù)言⑻,。
⑴李凝:詩人的友人,,也是一個隱者,其生平事跡不詳,。
⑵少(shǎo):不多。鄰并:鄰居,。
⑶荒園:指李凝荒僻的居處,。
⑷池邊:亦作“池中”。
⑸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橋分開,。
⑹云根:古人認(rèn)為“云觸石而生”,,故稱石為云根,。這里指石根云氣。
⑺去:離開,。
⑻幽期:幽,,隱居,期,,約定,,隱居的約定。負(fù)言:指食言,,不履行諾言,,失信的意思。
幽居之處少有鄰居,,一條草徑伸進(jìn)荒園,。
夜晚池塘邊上,小鳥棲樹,;月光之下,,老僧敲門。
歸途中走過小橋,,田野色彩斑斕,。白云飄飛,山石如在移動,。
暫時離開此地,,不久就將歸來,相約共同歸隱,,到期絕不失約,。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訪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詩,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難考證,。據(jù)詩意可知,,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dá)李凝居所時,已經(jīng)天黑,。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賈島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后還俗,屢舉進(jìn)士不第,。文宗時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有《長江集》,。
這首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lián)著稱。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lián)“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經(jīng)濟(jì)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huán)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分,。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詩人當(dāng)然不可能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gòu)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zhuǎn)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xiàn)象,來刻畫環(huán)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dāng)然沒有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了,。
頸聯(lián)“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fēng)輕拂,,云腳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笆笔遣粫耙啤钡?,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huán)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聯(lián)”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fù)言“,,表明詩人不負(fù)歸隱的約定,。前三聯(lián)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后一聯(lián)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云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于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zhì)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鑒誡錄》:(賈島)忽一日于驢上吟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俄為宦者推尸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zé)之,,島具對……韓(愈)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彼炫c島并轡語笑,同入府署,,共論詩道,,數(shù)日不厭。
《瀛奎律髓》:此詩不待贅說,?!扒谩薄巴啤倍执瓒蠖ǎ_萬古詩人之迷,。學(xué)者必如此用力,,何止“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耶,?
《唐詩品匯》:劉云:“敲”意妙絕,,“下”意更好。結(jié)義又老成,。
《批點唐音》:此篇典重,,亦少優(yōu)游,,可入中唐,韓公眼力不差,。于此見古人之心不遺片言,,又見其沉思苦索,非徒誑俗而已也,。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浪仙詩閑靜自是本色,,以有意無意求之,此較厚重耳,。
《詩藪》:如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雖幽奇,,氣格故不如“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也,。
《唐詩鏡》:三四苦時呆,,絕少生韻,酷似老衲興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次聯(lián)幽然事,,偶然意。唐汝詢云:“僧敲”句因退之而傳,,終不若第三聯(lián)幽活,。起聯(lián)見李凝獨往沉冥。中聯(lián)詠幽情幽景,,妙,。結(jié)言己戀戀有同隱之志。
《姜齋詩話》:“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他人之說夢,縱令形容酷似,,何似毫發(fā)關(guān)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
《唐三體詩評》:五六亦百煉苦吟而得。直是深山寫幽趣,乃覺應(yīng)接不暇,。島棲,,月上,起“去”字,;五六徘徊不舍,,起“來”字。將他人順敘語倒轉(zhuǎn)說,。
《圍爐詩話》:“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寫得幽居出,。
《唐律消夏錄》:上半首從荒園一路到門,,情景逼真?!皶喝ァ眱勺终諔?yīng)“月下”句,,亦妙??上辶魧戦e景,,若將“幽期”二字先寫出意思來,便是合作,。
《網(wǎng)師園唐詩箋》:刻畫盡致(“鳥宿”四句下),。
《歷代詩發(fā)》:膾炙人口久矣,讀之光彩如新,。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池邊樹”,,“邊”,集作“中”,,較勝,;《詩人玉屑》引此亦作“中”?!俺刂袠洹?,樹影在池中也,。后人不解,,改作“邊”字,,通句少力。紀(jì)昀:馮氏以“池邊”作“池中”,,言樹影在池中,,若改作“邊”字,通句少力,。不知此十字正以自然,,故入妙,。不應(yīng)下句如此自然,上句如此迂曲,?!胺帧弊帧ⅰ皠印弊?,著力煉出,。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二句本佳,亦不在“推敲”一重公案,。(“鳥宿”二句下),。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還有一個故事: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驢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辟Z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dāng),想把“推”字改為“敲”字,,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于是他在驢背上,,一面嘴里念叨著,一面用手反復(fù)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不知不覺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韓愈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著驢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并將自己剛才在驢上得詩,,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韓愈聽后,,不但沒有責(zé)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敲’字讀起來也響亮些?!辟Z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于是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從此他和韓愈成了朋友,。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