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紀錄以來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屢次打破此前紀錄,。此颶風季的破壞甚廣,,最少2,280人在該季風暴中喪生,經(jīng)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在該季七個大型颶風中,,有五個以大型颶風的強度登陸,,包括:颶風丹尼斯(Dennis),、颶風艾米莉(Emily),、颶風卡特里娜、颶風麗塔及颶風威爾瑪,;它們均帶來重大破壞。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及尤卡坦州,、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均受到兩個大型颶風吹襲,;而古巴,、巴哈馬群島,、海地,、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薩斯州及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均受到一個大型颶風吹襲,,并有至少另一個大型颶風掠過,。本颶風季引發(fā)的最大災難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颶風 Katrina 的風暴潮高達30英尺(10米),導致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嚴重洪水,,并摧毀了密西西比州沿岸大部分建筑物,;而在危地馬拉及颶風斯坦(Stan)連同一個溫帶氣旋造成致命的山泥傾瀉。
本颶風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開始,,至11月30日結(jié)束,不過由于持續(xù)的風暴活動,,本季事實上到2006年1月才真正完結(jié),。本季共有破紀錄的28個熱帶及副熱帶風暴產(chǎn)生,,其中15個成為颶風,。15個颶風里,,有七個成為大型颶風,,五個達到4級颶風強度,打平以往的紀錄,;更有破紀錄的四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最高級別的5級颶風,。其中包括大西洋有紀錄以來最猛烈的颶風:颶風威爾瑪,。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預測
來源 日期 熱帶風暴 颶風 大型颶風
CSU 平均(1950-2000年) 9.6 5.9 2.3
NOAA 平均 11 6 2
CSU 2004年12月3日 11 6 3
CSU 2005年4月1日 13 7 3
NOAA 2005年5月16日 12–15 7–9 3–5
CSU 2005年5月31日 15 8 4
NOAA 2005年8月2日 18–21 9–11 5–7
CSU 2005年8月5日 20 10 6
實際數(shù)目 28 15 7
每個颶風季開始前,著名颶風專家威廉·M·格雷(William M. Gray)博士都會連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的研究人員,,公布對該季的預測,;此外,,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預測人員也發(fā)表了官方預測,。在2005年颶風季之前及期間,,格雷博士發(fā)表了四次預測,,每次都調(diào)高了對該季預測的活動程度,。而NOAA則發(fā)表了兩次預測,第一次發(fā)表于季前,,而第二次則于颶風季開始了兩個月后發(fā)表,;第二次預測的活動程度遠高于首次預測,。不過,,所有的預測都遠低于該季的實際活動程度。
在2004年12月3日,,格雷博士的小組發(fā)表了對2005年颶風季的首份預測,,預期該季的熱帶氣旋活動稍微高于平均。該小組并預測大型颶風吹襲美國東岸及佛羅里達州半島的可能性相當高,。盡管如此,,預測的活動水評比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為低,。在2005年4月1日,,當格雷博士和他的小組確定該年不會出現(xiàn)厄爾尼諾現(xiàn)象后,,將12月的預測水平調(diào)高至13個熱帶風暴及7個颶風(之前的預測為11個熱帶風暴及6個颶風);此外也提高了風暴對美國本土威脅的機率,。
在2005年5月16日,NOAA發(fā)表了對2005年颶風季的展望,,預測該季有70%的機會高于正常活動水平,;而累積氣旋能量值(ACE)也將會是過往的中位數(shù)的120–190%,。稍后不久,,在5月31日,格雷博士的小組將4月的預測修正為15個命名風暴,、8個颶風及4個大型颶風,。
由于該颶風季前段甚為活躍,,在8月2日,,NOAA發(fā)表了對該颶風季的更新展望,大幅提高了預測水平至平均的兩倍,,而ACE值則調(diào)高至中位數(shù)的180–270%,。在2005年8月5日,,格雷博士的小組也跟著發(fā)表了更新預測,并符合了NOAA的更新,。盡管NOAA及格雷都從未預測過如此高的風暴活動,,但該兩份季中預測仍然遠低于實際的風暴活動水平。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風暴列表及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線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風暴列表
TS 阿琳
TS 布雷特
1 辛迪
4 丹尼斯
5 埃米莉
TS 富蘭克林
TS 格特
TS 哈維
2 艾琳
TD 10號
TS 何塞
5 卡特里娜
TS 李
3 瑪麗亞
1 內(nèi)特
1 奧費利婭
1 菲利普
5 麗塔
TD 19號
1 斯坦
SS 未命名
TS 塔米
SD 22號
1 文斯
5 威爾瑪
TS 阿爾發(fā)
3 貝塔
TS 伽馬
TS 德爾塔
1 艾普西隆
TS 澤塔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6月9日—2005年6月11日
強度 70 mph (110 km/h) (一分鐘), 990 百帕 (hPa)
在6月9日,熱帶風暴阿爾琳(Arlene)于西加勒比海形成,,比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個風暴形成早了接近兩個月。阿爾琳越過古巴后,,在6月11日于佛羅里達州西部登陸,。阿爾琳只造成中等程度破壞,一個泳者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灘被離岸流卷走后遇溺喪生,。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6月28日—2005年6月29日
強度 40 mph (65 km/h) (一分鐘), 1005 百帕 (hPa)
熱帶風暴布雷特(Tropical Storm Bret)于6月28日在坎佩切灣形成,,翌日早上在韋拉克魯斯登陸,。此風暴對數(shù)以百計房屋造成破壞,,洪水也導致兩人死亡。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7月4日—2005年7月5日
強度 75 mph (120 km/h) (一分鐘), 992 百帕 (hPa)
颶風辛蒂(Hurricane Cindy)在7月4日產(chǎn)生于墨西哥灣,。辛蒂原先被測定為熱帶風暴,但在7月5日以颶風下限強度于路易斯安那州登陸,,降雨量為5英吋(130毫米),,產(chǎn)生了數(shù)個龍卷風,,并導致三人死亡。風暴后分析將辛蒂升格為颶風,。
4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7月5日—2005年7月11日
強度 150 mph (240 km/h) (一分鐘), 930 百帕 (hPa)
在7月5日,,颶風丹尼斯(Hurricane Dennis)于東加勒比海生成。丹尼斯越過格林納達后增強為4級颶風,,氣壓為930百帕斯卡,,為有紀錄以來七月最強颶風。丹尼斯先吹襲古巴,,再于佛羅里達州西部登陸,。該颶風使89人死亡(大多在海地),,并在古巴及美國造成40至60億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
5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7月11日—2005年7月18日
強度 160 mph (260 km/h) (一分鐘), 929 百帕 (hPa)
7月11日,颶風艾蜜莉(Hurricane Emily)在大西洋生成,。它進入加勒比海后迅速增強為4級颶風,,氣壓達到929百帕斯卡,,打破了丹尼斯的紀錄,,成為大西洋有紀錄以來七月最強颶風。艾蜜莉隨后短暫增強為5級,,成為大西洋颶風季史上最早達到5級的颶風,。艾蜜莉以4級強度橫過尤卡坦半島后,以3級強度登錄于塔毛利帕斯,。艾蜜莉使最少14人死亡,,經(jīng)濟損失估計達四億美元。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7月18日—2005年7月21日
強度 70 mph (110 km/h) (一分鐘), 997 百帕 (hPa)
熱帶風暴法蘭克林(Tropical Storm Franklin)于7月18日在巴哈馬群島對開海域形成,。該風暴往東北方移動,從未威脅陸地,,并于加拿大大西洋沿岸成為溫帶氣旋。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7月24日—2005年7月25日
強度 45 mph (75 km/h) (一分鐘), 1005 百帕 (hPa)
熱帶風暴格爾特(Tropical Storm Gert)在7月24日產(chǎn)生,,一如數(shù)天以前的的艾蜜莉,,格爾特吹襲了韋拉克魯斯;約有1,000人為了逃避洪水而撤離,,但沒有損毀或傷亡報告,。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3日—2005年8月8日
強度 60 mph (100 km/h) (一分鐘), 994 百帕 (hPa)
熱帶風暴哈維(Tropical Storm Harvey)在8月3日于百慕大西南方形成,。哈維隨后往東北方移動,,為百慕大帶來暴雨。它其后在8月8日于大西洋海面成為溫帶氣旋,。
颶風艾琳
2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4日—2005年8月18日
強度 100 mph (165 km/h) (一分鐘), 970 百帕 (hPa)
8月4日,颶風艾琳(Hurricane Irene)于佛得角以西生成為一個熱帶低氣壓,,并往西及移動,,隨后向北方轉(zhuǎn)向,,但該系統(tǒng)直到8月14日才增強為颶風,,也是該季的第二個佛得角颶風。艾琳后來轉(zhuǎn)向東北方移動,,短暫達到2級颶風強度后減弱,,并于8月18日成為溫帶氣旋,。艾琳并沒有威脅陸地,。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22日—2005年8月23日
強度 60 mph (95 km/h) (一分鐘), 1001 百帕 (hPa)
熱帶風暴荷西(Tropical Storm Jose)在8月22日于坎佩奇灣生成。它增強得很快,,但也迅速在8月23日于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州登陸,。荷西使韋拉克魯斯25,000人需要疏散,也導致瓦哈卡州六人死亡,;還有兩人失蹤,。荷西為墨西哥帶來4,500萬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
颶風卡特里娜
5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23日—2005年8月29日
強度 175 mph (280 km/h) (一分鐘), 898 百帕 (hPa)
颶風卡特里娜于八月中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生成,。它于8月24日增強為颶風后,,于佛羅里達州以小型颶風強度登陸。隨后數(shù)小時,,該風暴進入了墨西哥灣,,在8月28日橫過該區(qū)套流時迅速增強為5級颶風??ㄌ乩锬扔?月29日在密西西比河口登陸時,,為極大的3級颶風。風暴潮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馬州造成災難性的破壞,。用來分隔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和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防洪提因風暴潮而缺堤,該市八成地方遭洪水淹沒,。強風吹及內(nèi)陸地區(qū),,阻礙了救援工作。估計卡特里娜造成最少750億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成為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這也是自1928年奧奇丘比(Okeechobee)颶風以來,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美國颶風,,至少有1,836人喪生,。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31日—2005年9月2日
強度 40 mph (65 km/h) (一分鐘), 1006 百帕 (hPa)
熱帶風暴里伊(Tropical Storm Lee)于8月31日在大西洋形成,數(shù)天后消散,,沒有威脅陸地,。
3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2日—2005年9月10日
強度 115 mph (185 km/h) (一分鐘), 962毫巴 百帕 (hPa)
颶風瑪利亞(Hurricane Maria)于9月2日在背風群島以東生成。于9月5日,,瑪利亞成為了3級颶風,,轉(zhuǎn)向東北方移動,在9月10日成為溫帶氣旋,。這個風暴在逼近冰島時,,很不尋常地增強;它遺下的雨帶襲擊了挪威,,一人在山泥傾瀉中喪生,。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0日
強度 95 mph (150 km/h) (一分鐘), 979 百帕 (hPa)
颶風內(nèi)特(Hurricane Nate)在9月5日于百慕大西南方形成,往東北方移動并成為1級颶風,,并于9月10日成為溫帶氣旋,。內(nèi)特沒有接近陸地,不過影響了幾艘加拿大海軍的船艦,;這些船艦正前往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準備協(xié)助卡特里娜的救援工作。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5日—2005年9月10日
強度 85 mph (140 km/h) (一分鐘), 976 百帕 (hPa)
颶風奧菲利亞(Hurricane Ophelia)在9月6日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后,,幾乎馬上在大巴哈馬島登陸,。它在佛羅里達州對開海岸成為熱帶風暴,然后增強為1級颶風,,于9月12日及9月13日沿著北卡羅萊納州南部的海岸線往東北方前進,,帶來極大的雨水及風暴潮。該颶風從未在北卡羅萊納州登陸,,隨后返回海面,,最終于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登陸。經(jīng)濟損失達7,000萬美元。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17日—2005年9月23日
強度 80 mph (130 km/h) (一分鐘), 985 百帕 (hPa)
颶風菲利普(Hurricane Philippe)于9月17日在背風群島以東形成后往北移動,,達到1級颶風強度后減弱,,并于9月23日消散。沒有陸地受到威脅,。
颶風瑞塔
5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17日—2005年9月23日
強度 175 mph (285 km/h) (一分鐘), 895 百帕 (hPa)
颶風瑞塔(Hurricane Rita)于9月18日在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形成,。它移至佛羅里達群島以南后,于9月20日達到2級颶風強度,。當瑞塔移進墨西哥灣時得以迅速增強,,于9月21日成為5級颶風,并成為大西洋盆地有紀錄以來第四猛烈颶風,。瑞塔于9月24日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邊界登陸,。德州亞瑟港及波蒙特均遭受大型洪水,而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倫(Cameron)和加爾卡修(Calcasieu)郡則嚴重損毀,。瑞塔經(jīng)過的離岸油田也遭到重大破壞,。瑞塔直接導致六人死亡,總經(jīng)濟損失估計達100億美元,。而從德州休斯頓及鄰近縣份的大逃亡,,也間接造成113人喪生。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2日—2005年10月4日
強度 80 mph (130 km/h) (一分鐘), 977 百帕 (hPa)
颶風斯坦(Hurricane Stan)是十月第一個風暴,,于10月2日橫過尤卡坦半島前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斯坦在坎佩奇灣短暫達到颶風強度后,在10月4日于韋拉克魯斯州韋拉克魯斯市登陸,。斯坦及其他鄰近天氣系統(tǒng),,為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帶來連場豪雨,造成災難性的洪水及山泥傾瀉,。洪水導致超過1,000人死亡,,其中最少80至100宗死亡是由史坦造成的。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4日—2005年10月5日
強度 60 mph (95 km/h) (一分鐘), 1001 百帕 (hPa)
熱帶風暴塔米(Tropical Storm Tammy)壽命也不長,,10月5日在佛羅里達州東北部登陸,。塔米為美國東南部帶來暴雨后,被一個冷鋒系統(tǒng)吸納,,結(jié)果造成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
颶風文斯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8日—2005年10月11日
強度 75 mph (120 km/h) (一分鐘), 988 百帕 (hPa)
颶風文斯(Hurricane Vince)在10月8日于東大西洋鄰近馬德拉群島的寒冷海水上形成為一副熱帶風暴。當它成為熱帶風暴后,,國家颶風中心于10月9日首次對其作紀錄,,稍后更短暫增強為颶風。該風暴在10月11日很不尋常地在西班牙登陸,,成為有紀錄以來首個吹襲西班牙的熱帶氣旋,。
颶風威爾瑪
5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17日—2005年10月24日
強度 185 mph (295 km/h) (一分鐘), 882 百帕 (hPa)
颶風威爾瑪于10月17日在西加勒比海牙買加西南方形成,。在10月19日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猛烈的大西洋颶風,風速達每小時185英里(每小時295公里),,中心氣壓為882百帕,,超越1988年颶風吉伯特888百帕紀錄,為大西洋熱帶氣旋史上最低紀錄,。該颶風移動緩慢,,于10月22日以4級颶風強度在金塔納羅奧州登陸,坎昆及科蘇梅爾島受到嚴重破壞,。威爾瑪重返墨西哥灣后,在古巴北方掠過,,以3級颶風強度在10月24日吹襲佛羅里達州南部,,然后進入大西洋,成為溫帶氣旋,。威爾瑪直接造成22人死亡,;總經(jīng)濟損失達160至200億美元,大多損失都在美國,、墨西哥,、及古巴。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22日—2005年10月23日
強度 55 mph (85 km/h) (一分鐘), 998 百帕 (hPa)
熱帶風暴阿爾發(fā)(Tropical Storm Alpha)在10月22日于加勒比海東部生成,,橫過伊斯帕尼奧拉島時造成廣泛地區(qū)淹水,,隨后被威爾瑪吸收。海地及多米尼加共和國共有42人因風暴遇難,。
3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26日—2005年10月30日
強度 115 mph (185 km/h) (一分鐘), 962 百帕 (hPa)
颶風貝塔(Hurricane Beta)于10月26日在加勒比海南部產(chǎn)生,,增強為3級颶風后,在10月30日于哥倫比亞屬圣安德烈斯-普羅維登西亞群島及尼加拉瓜登陸,。當局未公布傷亡及損毀報告,。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1月15日—2005年11月20日
強度 55 mph (85 km/h) (一分鐘), 1002 百帕 (hPa)
熱帶風暴伽馬(Tropical Storm Gamma)先于11月15日在中加勒比海生成,減弱后再次組織起來,。風暴從未登陸,,最終于11月20日消散,但伽馬帶來的雨水在洪都拉斯及伯利茲造成41人喪生,。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1月23日—2005年11月28日
強度 70 mph (110 km/h) (一分鐘), 980 百帕 (hPa)
熱帶風暴德爾塔(Tropical Storm Delta)在11月23日在東大西洋形成,;一度接近但并未達到颶風強度。德爾塔由28日成為溫帶氣旋后不久,,正面吹襲加那利群島,,導致七人死亡;并吹倒大加那利島上的著名地標“上帝的手指”(El Dedo de Dios),。
1級 颶風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1月23日—2005年11月28日
強度 85 mph (140 km/h) (一分鐘), 981 百帕 (hPa)
颶風艾普西?。℉urricane Epsilon)于11月29日在大西洋中部的惡劣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它在12月2日達到颶風強度,持續(xù)了一個星期才消散,,使預測人員大感意外,。
熱帶風暴澤塔
熱帶風暴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2月30日—2006年1月6日
強度 60 mph (100 km/h) (一分鐘), 994 百帕 (hPa)
熱帶風暴澤塔(Tropical Storm Zeta)于12月30日產(chǎn)生,成為本季最后一個風暴,。形成時間之晚,,比各颶風季中最晚生成的風暴──1954年的颶風艾麗絲(Hurricane Alice)──只差六小時而已。澤塔于1月6日消散,,成為大西洋颶風史上壽命最長的一月熱帶氣旋,。
除了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沒被命名的熱帶低氣壓,。以下列出那些熱帶氣旋的資料,。
熱帶低氣壓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8月13日—2005年8月14日
強度 35 mph (55 km/h) (一分鐘), 1008 百帕 (hPa)
2005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
第10號熱帶低氣壓在8月13日于小安第列斯群島以東形成,并于翌日消散,。它遺下的云帶稍后被另一個系統(tǒng)吸收,,成為了颶風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的一部分。
熱帶低氣壓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9月30日—2005年10月2日
強度 35 mph (55 km/h) (一分鐘), 1006 百帕 (hPa)
第19號熱帶低氣壓于9月30日在佛得角以西形成,,但還沒有威脅陸地前,,就在10月2日消散。
未命名
亞熱帶低氣壓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4日—2005年10月5日
強度 25 mph (35 km/h) (一分鐘), 997 百帕 (hPa)
有一個未命名的副熱帶氣旋在颶風季后分析時被國家颶風中心所發(fā)現(xiàn),。這個壽命甚短的副熱帶風暴在10月4日于亞速爾群島以南形成,,翌日橫過該群島后,被一個溫帶低壓區(qū)吸納,。
第22號
亞熱帶低氣壓 (SSHS)
持續(xù)日期 2005年10月8日—2005年10月10日
強度 35 mph (55 km/h) (一分鐘), 1008 百帕 (hPa)
第22號副熱帶低氣壓在10月8日于百慕大東南方形成,,不過它的殘余雨帶移向新英格蘭地區(qū),造成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
颶風丹尼斯肆虐佛羅里達州Navarre Beach后的災情
本颶風季的破壞力非比尋常,,并造成極重大的人命傷亡??偨?jīng)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至少2,280人確定在風災中喪生。
本颶風季引發(fā)的最大災難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從德克薩斯州東部至佛羅里達州西部,。最先侵襲該區(qū)的是颶風丹尼斯,在佛羅里達州西部造成22.3億美元的破壞,。颶風卡特里娜高達30英呎(9米)的風暴潮,,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及阿拉巴馬州沿岸地區(qū)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強風吹及內(nèi)陸地區(qū),,阻礙了救援工作,。風暴潮也使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的防洪提出現(xiàn)缺堤,洪水淹沒了該市八成地區(qū),??倱p失估計達750億美元,最少1,836人在風暴中喪生,;卡特里娜成為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超越了1992年的颶風安德魯(Hurricane Andrew);并同時成為1928年以來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美國颶風,。颶風麗塔大致吹襲鄰近地區(qū),,再次使新奧爾良淹沒,再路易斯安那州及德克薩斯州造成廣泛破壞,;總經(jīng)濟損失估計為100億美元,。熱帶風暴阿爾琳及颶風辛迪也吹襲了美國墨西哥灣沿岸,但造成的破壞少得多,。
颶風卡特里娜于新奧爾良造成洪水
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也受到猛烈風暴吹襲。颶風艾蜜莉及颶風威爾瑪均在科蘇梅爾島及坎昆之間登陸,,帶來數(shù)以十億美元計的破壞,。威爾瑪?shù)钠茐挠绕渖钸h,大型颶風強度的強風在當?shù)爻掷m(xù)超過一整天,,可能是墨西哥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
威爾瑪在佛羅里達州南部造成廣泛破壞,在美國造成的損失達122億美元,。而颶風卡特里娜及麗塔曾先后吹襲該地區(qū),,但造成的破壞比不上威爾瑪(雖然也算重大)。熱帶風暴阿爾琳吹襲佛州時,,一人被卷入離岸流后喪生,。而颶風丹尼斯往北前進時也曾掠過該區(qū)。
在十月,,熱帶風暴塔米及第22號副熱帶低氣壓于美國東北部相遇,,造成了2005年10月美國東北部大洪水。
北卡羅萊納州東南部受到移動緩慢的颶風奧菲利亞吹襲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原來估計該風暴帶來的破壞達16億美元,事后修正為7,000萬美元,。美國大西洋沿岸其他地區(qū)并沒有受到大型風暴吹襲,,不過數(shù)個風暴(包括卡特里娜、奧菲利亞,、塔米,、副熱帶低氣壓22號及威爾瑪)的殘留雨帶影響了某些地區(qū),。
墨西哥東北部,包括韋拉克魯斯及塔毛利帕斯,,均屢次受風暴吹襲,。颶風艾蜜莉直接吹襲塔毛利帕斯造成嚴重破壞。熱帶風暴布雷特,、格爾特及 荷西也在該地區(qū)登陸,,損毀輕微,不過也使12人死亡,。
墨西哥南部及中美洲受到颶風斯坦及鄰近雨區(qū)影響,,受到洪水及山泥傾瀉。超過2,000人確定死亡,,某些城鎮(zhèn)被完全摧毀,;但大部分死亡都不是由颶風直接造成。中美洲也遭受熱帶風暴伽馬及颶風威爾瑪帶來的洪水,,而尼加拉瓜更受颶風貝塔正面吹襲,;不過這些風暴帶來的損毀數(shù)字并未公布。
伊斯帕尼奧拉島逃過了最惡劣的風暴,,但在海地有至少89人因颶風丹尼斯,、威爾瑪及熱帶風暴阿爾發(fā)而死亡。
古巴受颶風丹尼斯吹襲時正值該風暴的最強時期,,損失達140億美元,;這是古巴40年來最嚴重的颶風災。古巴部分地區(qū)也遭颶風麗塔及威爾瑪?shù)膰乐仄茐摹?/p>
歐洲及鄰近島嶼也很不尋常地受到風暴所影響,。颶風瑪利亞增強為一個猛烈的溫帶氣旋后肆虐歐洲北部,,而颶風文斯以熱帶低氣壓的強度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登陸。熱帶風暴德爾塔變成溫帶氣旋后吹襲加那利群島并造成廣泛破壞后在摩洛哥登陸,。此外,,亞速爾群島也遭受未命名的亞熱帶風暴影響。共有八人在這些風暴中喪生,,而瑪利亞和德爾塔均帶來嚴重破壞,,但并沒有損毀數(shù)據(jù)。
以下風暴并沒有為陸地帶來重大影響:法蘭克林,、哈維,、艾琳,、熱帶低氣壓10號,、里伊、內(nèi)特,、菲利普,、熱帶低氣壓19號,、未命名亞熱帶風暴、艾普西隆,、澤塔,。
颶風麗塔登陸時,鄰近煉油廠位置
本颶風季的活躍程度帶來極深遠的經(jīng)濟影響,。由于墨西哥灣的油田及煉油設(shè)施難以受保護,,頻密的風暴使原油價格飆升。而美國煉油設(shè)施的損壞,,使汽油價格超過歷史高點(甚至排除通脹后亦如此),。歐洲及美國政府開啟了戰(zhàn)略汽油及石油儲備應(yīng)付需求,而依賴墨西哥灣煉油廠的地區(qū),,在颶風卡特里娜的災劫后,,出現(xiàn)汽油短缺。風暴過后數(shù)星期,,價格依然高企不下,,因為該區(qū)產(chǎn)油量的短缺仍然達每天一百萬桶。
颶風麗塔損壞了墨西哥灣西部的油井,,讓人們擔心未來產(chǎn)量在短期內(nèi)難以恢復,。此外,當該颶風依然在墨西哥灣時,,天氣預測人員推測麗塔將吹襲休斯頓,,該市有許多大型煉油廠,石油價格因而攀升,。在佐治亞州,,因為麗塔逼近,,州長桑尼·普渡(Sonny Perdue)在2005年9月26日及9月27日宣布全州各公共學校放“雪假”,好讓校巴停駛以節(jié)省燃料,。不過,,隨著麗塔在登陸前遠離休斯頓,煉油設(shè)施的損毀也沒有預期般嚴重,。
數(shù)個風暴的大雨,,使多國農(nóng)業(yè)大受打擊。季初,,颶風丹尼斯嚴重破壞了古巴的柑橘及蔬菜等農(nóng)作物,,但并沒有完全摧毀該等農(nóng)業(yè),。在中美洲,颶風史坦及其他不相關(guān)的暴雨帶來超過20英吋(500毫米)的降雨,,不但導致洪水及山泥傾瀉,,更大大破壞了如香蕉及咖啡等即將要收割的農(nóng)作物。危地馬拉及鄰近國家的郊區(qū)經(jīng)濟收入非常依賴咖啡與香蕉的收成,,風暴嚴重打擊該區(qū)經(jīng)濟,。當颶風貝塔吹襲尼加拉瓜時,也同樣對香蕉造成破壞,,但由于收成期已過,,經(jīng)濟損失也不算太嚴重。
卡特里娜也帶來政治影響,,總統(tǒng)喬治布什,、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凱瑟琳·布蘭科(Kathleen Blanco)、新奧爾良市長雷伊·納金(Ray Nagin)都因為對颶風卡特里娜反應(yīng)過慢或不當,,而受嚴厲批評,。2005年12月14日,國會聆訊開始調(diào)查這些批評是否有理,。此外,,美國聯(lián)邦緊急事務(wù)管理署(FEMA)署長麥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也因為在卡特里娜風災救援不力,廣受公眾討伐下被迫辭職,。
颶風 Vince 在東北大西洋的寒冷海水中生成
2005年的一些風暴的行為很不尋常,,預測人員難以做準確預測。颶風文斯的形成地點,,比紀錄中所有其他大西洋熱帶氣旋都要偏東北,,而且出乎意料之外地增強為颶風,盡管人們以為它所在的寒冷海水難以支持颶風,。颶風威爾瑪成為記錄下增強得最快的颶風,,在強烈的風切變中依然能意外地增強。而熱帶風暴德爾塔,、颶風艾普西隆及熱帶風暴澤塔都是在季末東大西洋的寒冷海水中生成,,正如颶風文斯(盡管緯度比較低)。三個風暴都能在強烈風切變下維持強度,,而艾普西隆甚至達到颶風程度,;以前人們相信當?shù)氐暮K疁囟戎筒荒茏岋Z風存在。艾普西隆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十二月颶風,,而澤塔則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一月風暴,。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統(tǒng)計數(shù)字
2005年颶風季打破了許多熱帶氣旋活動紀錄,雖然1944年前的紀錄是無從稽查。
2005年颶風季風暴生成
系統(tǒng) 平均 舊紀錄 2005
熱帶風暴 10 21 28
颶風 6 12 15
3級或以上颶風 2 8 7
5級颶風 0.3 2(持平) 4
在本季共有28個風暴生成(27個被命名,,一個未命名),,超越了幾乎全部大西洋風暴生成的紀錄。本季比以往錄得的大西洋颶風季都產(chǎn)生了更多熱帶風暴,、颶風及5級颶風,;唯一沒打破的紀錄是最多大型颶風,該紀錄由1950年大西洋颶風季保持,。
本季亦是首次使用“V”或“W”字母開頭的風暴名稱,;當本季官方以字母次序排名的名單用畢后,預測人員首次需要利用希臘字母作為風暴名稱(雖然1970年代曾使用阿爾發(fā)及德爾塔命名亞熱帶風暴),。
幾乎所有在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都打破了最早形成的紀錄,。28個風暴里,有22個是按編號最早生成的,;打從颶風丹尼斯下來,,差不多每個風暴都是如此。
颶風威爾瑪接近最低氣壓882毫巴
紀錄里前六個最劇烈的颶風中,,有三個都是屬于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颶風威爾瑪?shù)?82毫巴最低氣壓,打破了颶風吉爾伯特(Hurricane Gilbert)的17年紀錄,。颶風艾蜜莉,、卡特里娜及麗塔都達到5級,而颶風麗塔和卡特里娜分別成為大西洋颶風史上第四及第六劇烈的風暴,。颶風艾蜜莉原先并沒被認定為5級颶風,,但國家颶風中心的風暴后分析將它升級。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唯一一個有四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5級颶風的颶風季,;此前的紀錄為兩個,。此外颶風丹尼斯達到了4級,與199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五個4級風暴的紀錄持平,。
7月,颶風丹尼斯成為八月年的最猛烈風暴,,也是加勒比海最早生成的4級颶風,。當颶風艾蜜莉再7月稍后達到5級強度,2005年颶風季也成為唯一一個在7月結(jié)束前有2個達到4級颶風的颶風季,。艾蜜莉也打破了丹尼斯維持了9天的紀錄,,成為8月以前的最猛烈風暴。艾蜜莉同時也是首個在7月錄得的5級颶風,,生成時間比舊紀錄早了近三星期(打破了颶風艾倫保持的紀錄),。本季的活躍程度從七月底的累積氣旋能量值達到63就可以看到,此前沒有一個颶風季在7月底就有如此高的水平。
此外,,7月結(jié)束前就已經(jīng)有7個風暴生成,,打破了1887、1933,、1936,、1959、1966及1995年颶風季的5個風暴紀錄,。7個風暴里有5個在7月生成,,也是一個新紀錄。
颶風艾普西隆在11月29日生成后,,從12月2日至12月7日維持颶風強度,,成為持久時間最長的十二月颶風。艾普西隆也是十二月第三強烈的颶風,;只有1998年的颶風妮科爾(Hurricane Nicole)和1925年的一個未命名颶風比它更強,。
熱帶風暴澤塔在12月30日形成,成為第二晚生成的末個風暴(最晚的是1954年12月30日的颶風艾麗絲,,但于該天更晚的時間生成),。澤塔也是繼艾麗絲后唯一一個跨年風暴。此外,,澤塔也是最持久的跨年熱帶氣旋,,和最持久的一月熱帶氣旋。
2006年在北大西洋形成的風暴將使用下列名稱,。本季名單跟1999年颶風季所用的名單大致一樣,,不過法蘭克林和里伊取代了1999年使用的Floyd和Lenny。季后未被除名的名稱將于2011年循環(huán)再用,。以下名稱于2005年首次使用:法蘭克林,、里伊、瑪利亞,、內(nèi)特,、奧菲利亞、菲利普,、麗塔,、斯坦、塔米,、文斯,、威爾瑪、貝塔,、伽馬,、艾普西隆、澤塔(阿爾發(fā)及德爾塔在1972年曾作為兩個副熱帶風暴的名稱,不過是以希臘字母作后備名單后的首次命名),。本季使用了15個從未使用的名稱,,為大西洋颶風季的紀錄。此外,,一個在十月初產(chǎn)生的亞熱帶氣旋,,因為當初未被認定,故此沒有名稱,。
文斯和威爾瑪是大西洋首個以“V”和“W”字母為名的風暴,。大西洋颶風季也首次于2005年用畢主名單的所有名稱;從阿爾發(fā)開始,,2005年是首個利用希臘字母后備名單為風暴命名的颶風季,。
英語 漢語譯名 英語 漢語譯名 英語 漢語譯名 英語 漢語譯名
Arlene 阿爾琳 Harvey 哈維 Ophelia 奧菲利亞 Alpha 阿爾發(fā)
Bret 布雷特 Irene 艾琳 Philippe 菲利普 Beta 貝塔
Cindy 辛迪 Jose 荷西 Rita 麗塔 Gamma 伽馬
Dennis 丹尼斯 Katrina 卡特里娜 Stan 斯坦 Delta 德爾塔
Emily 艾蜜莉 Lee 里伊 Tammy 塔米 Epsilon 艾普西隆
Franklin 法蘭克林 Maria 瑪莉亞 Vince 文斯 Zeta 澤塔
Gert 格爾特 Nate 內(nèi)特 Wilma 威爾瑪 - -
2006年初,世界氣象組織除去了五個風暴名稱:丹尼斯,、卡特里娜,、麗塔、斯坦,、威爾瑪,。它們于2011年將分別為唐(Don)、卡蒂亞(Katia),、琳娜(Rina),、肖恩(Sean)和惠尼(Whitney)取代。這打破了一個颶風季有最多除名風暴名稱的紀錄,,此前為四個(由1955,、1995及2004年颶風季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