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泰沂山脈南部的崮形群體,主要由下古界的下,、中寒武系地層組成,,該地層主要為碳酸鹽巖建造組成,局部夾砂頁巖,、砂巖的巖石組合,。原始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形態(tài),和諧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悠久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是熊耳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完美體現(xiàn)。熊耳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登山線路主要有兩條:東線是由熊耳山東麓或西麓進入,,循貫穿熊耳山東西走向雙龍路行進,。西線是從西麓進入可依次觀賞到雙龍大裂谷―臥虎洞―黃龍洞等景點。東線內(nèi)的景點主要有伽西河,、牛鼻洞,、巨龍山、巨龍洞,、滄浪源,、水火橋、龍床瀑布,、龍床峽谷等,;西線內(nèi)的景點主要有龍抓崖,、象形巨石、獅子峰和玉女峰,、雙龍大裂谷,、臥虎洞、黃龍洞等,。
西伽河和牛鼻洞
出黃龍洞洞口,,拾級而下至停車場,可看到一株千年古楊,,枝繁葉茂,、高聳云天。再從熊耳山東麓出發(fā),,順雙龍路西行約1.5公里,,在熊耳山山腳下可見到一條貫穿東西的大河,名叫“伽西河”,。從地質(zhì)學上講,,由于西伽河支流兩岸分布著朱砂洞的灰?guī)r,所以才造就了熊耳山的緩坡地段,。河上橫著一道長30米,,寬6米,高10米的大橋,,下有數(shù)個拱洞,,河水漫過,形成一道幾十米寬的水簾,,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煞是壯觀。河水常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山巒,、浮云倒映其中,,山風襲來,使人頓生愜意,。沿壩涉水過河,,步行半公里,對面山麓的石壁下便是牛鼻洞,。
巨龍山
沿棗徐公路路旁樹立的“巨龍洞”標志,,蜿蜒向東行駛4.5公里,穿過杏峪村,,來到巨龍山停車場,,只見巨龍山3座山峰連成一線,,像一道黛色的屏障,重巒疊嶂,,嵯峨秀麗,。相傳當年明朝開國皇帝朱洪武打天下時,由于南征北戰(zhàn)無法照顧家中年邁體弱的老母,,只好為其備足衣食暫時放在此山一洞中“寄養(yǎng)”,,因而此山得名“寄母山”。
巨龍洞
蕩仙架東10余米,,一座峭壁上赫然寫著三個鮮紅大字:巨龍洞,。洞內(nèi)景觀琳瑯滿目、千姿百態(tài),。打開彩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石壁奇觀“神女出浴”,石乳形成的景觀恰似一位窈窕淑女,?!吧衽鲈 弊髠?cè)是“白玉臺”。其間有石乳形成的“眼鏡”,、“梳子”,、“箅子”等梳妝用品,好象是為“神女”而備,。其右側(cè)是“奔流直下”,,這是印在石壁上的水流痕跡,一道道彎彎曲曲的水紋,,猶如瀑布飛流,,洞內(nèi)深處壁崖之上隆起一條長約10米的石鐘乳,自上而下,,猶如一條蜿蜒攀附于石壁上的天然巨龍,,鱗爪分明、盤曲而下,、威風凜凜,、氣度非凡。在它的頭部前方,,有一圓滑鐘乳石,,水珠透過巖層潺潺滴落在其上,在燈光的照射下,,光彩四射,,形成“巨龍戲珠”的奇觀。
龍床風光
沿原半湖鄉(xiāng)政府門前公路西行,穿過務(wù)后村,,約有2公里的路程見一座古石橋,,過橋南行,然后順山體邊緣崎嶇小道前行200米,,便可看到龍床風光,。龍床風光由龍床瀑布、龍床奇石,、龍床峽谷三部分組成,。
龍床瀑布寬35米、高13米,,遠遠望去,,似白色綢緞懸掛山澗。瀑布之上,,水綠如藍,,兩岸美景倒映水中,如詩如畫,。瀑布之下流水潺潺,,花崗巖石光滑潔凈,水中游魚清晰可見,。瀑布南側(cè)山壁下方有一方形巨石,,長10米,寬5米,,石面平整光滑,,瀑布順石而下,形成一面小瀑布,,與大瀑布交相輝映,,相映成趣,此處便是傳說中的“龍床”,。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兵抗擊王莽,因寡不敵眾,,兵敗抱犢崮山區(qū),,單騎突圍到原半湖鄉(xiāng)務(wù)后村前,劉秀發(fā)現(xiàn)王莽大將吳漢率兵正迎頭殺來,。劉用靈機一動,沿山澗而下,,突然發(fā)現(xiàn)山澗東岸,,滄壁之下,有一寬闊巖石上,上能蔽日,,下能隔水,,是絕處逢生的避難之所。便藏起戰(zhàn)馬,,只身一人藏于石上不敢動彈絲毫,。恰巧,此時濃霧層生,,把整個山澗遮掩的天衣無縫,。王莽追兵至此,找不到劉秀蹤影,,只好率兵南下,,劉秀萬幸又躲過一劫。后來當?shù)厝吮惆褎⑿闾蛇^的這塊巨石稱為“龍床”,。
龍抓崖
從熊耳山西麓出發(fā),,滿山遍野布滿奇形怪狀的巨石。它們大者重達千噸,,小者幾十噸,,石石相疊、錯落有致,、形態(tài)各異,,仿佛剛從山頂滾落一般,巨石中還夾雜著零落的石碾和石碓,,這里便是典型的崩塌地質(zhì)災害遺跡——龍抓崖,。據(jù)地質(zhì)專家初步考證認為:這種崩塌現(xiàn)象是300年前發(fā)生的郯城大地震引發(fā)了此處的大山崩而造成的。站在巨石之上,,閉目凝神,,300年前那山崩地裂的轟鳴聲仿佛仍然在耳畔回響。傳說山腳下曾有一個小村莊在一夜之間被巨石淹沒,,除了一位外出遛鄉(xiāng)的貨郎和一只躲在地窖里的貓幸免于難外,,其他生靈全部葬身石下。
像形巨石
行至山腰,,臺階右側(cè)10余米處有一塊千噸巨石,,被稱做“萬人抬”,意即需一萬人才能抬動它,。緊挨臺階有一巨石頂端平整寬闊,,像人工搭建的舞臺,被當?shù)厝朔Q做“戲臺”,?!皯蚺_”附近有三塊巨石名叫上馬石、下馬石和狐仙石。傳說,,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大軍追殺,,逃到此地,卻又突遇一道又深又陡的山澗,,驚得坐騎前蹄高抬,,將劉秀摔落馬下,后幸遇一位狐仙相助,,方才重新上馬,,化險為夷。最后,,劉秀上,、下馬和狐仙踏過的三塊石頭分別被叫做“上馬石”、“下馬石”和“狐仙石”,。行家指出:站在此處,,駐足南望,對面一座叫饃饃頂?shù)男∩角鹕嫌腥晁蓸?,相映成趣,,?gòu)成奇妙的“熊貓食竹圖”。
獅子峰和玉女峰
走過699級臺階,,來到熊耳山山頸處的首段裂谷,,長約100米,寬4米,,高30米,,入口處似一夾道,兩壁平巖高聳,,仿佛兩樓并緊而立,。昂頭遠看,一線青天在上,,只堪鳥飛猿躍,,人莫妄攀,北壁上有大片石鐘乳自上百下似傾瀉直流,,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有落珠壁,、觀音廟,、臥牛抵石等。南壁有一座高聳山峰,,傲然兀立,,其巖石大有搖搖欲墜之感,,是易發(fā)生巖崩地質(zhì)災害的景點之一。有趣的是,,這座山峰擁有兩個名字。從東向西觀峰,,其形狀頗似一尊雄獅,,威風凜凜,取名獅子峰,。而從西向東遙望,,恰似一位長發(fā)淑女,翹首顧盼,,似在期待遠方情人的歸來,,故又名玉女峰。
雙龍大裂谷
沿山間小徑前行20余米,,順“裂谷人口”指示牌進入,,便可看到前方兩座山體豁然開裂,蔚為壯觀,,此處便是“山東僅有,、全國罕風”的雙龍大裂谷。雙龍大裂谷內(nèi)兩條裂隙分別呈東西和南北走向,,其中東西走向為主谷,,長約600米;南北走向為支谷,,長約100米,,兩谷斜插相連、錯落有致,,俯看又似兩條播云撒雨的蛟龍,,故稱之為“雙龍大裂谷?!?/p>
市區(qū)內(nèi)乘坐26,、25路,山亭汽車站下車,。
京福高速——滕州南口下——棗木高速——棗莊——北外環(huán)向東——240省道東北行——北莊鎮(zhèn)——按景區(qū)指示牌行駛即可到達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