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波羅峪休閑度假區(qū)內(nèi)環(huán)境清幽,空氣清新,,巍巍泰山余脈環(huán)繞,,嶺險奇削,九脈迂回,,小徑通幽,,雨后云繞霧鎖,“掬一把云霧當(dāng)戲水,,誰說人間無仙境,,峰巒環(huán)列,此真獨勝,?!?/p>
一清池
園區(qū)內(nèi)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山中物產(chǎn)豐富,,遍布可入藥之奇華異草,。杏花,桃花,,梨花,,石榴花,這些花開成為一道美麗風(fēng)景,。尚有杏樹、桃樹,、蘋果樹,、柿子樹、核桃樹,、花椒樹等果木類樹木約2萬棵,。名勝古跡眾多,香山寺遺址,、三圣佛洞,、降龍洞,、伏虎洞、不老泉,、情侶樹,、彌勒佛山、八畝地,、月亮地,、臥虎嶺等等,每一處名勝都有古老動人的傳說,,聊齋中的許多故事就產(chǎn)生在這里,,山上植被豐厚,樹木參天,,可白日觀星,,晴日聽泉,靜日聽濤,,因地形的險要,,黃巢農(nóng)民大起義在丁字寨扎下指揮部,半山腰建成軍車路,,舊址猶存,。小石屋,透風(fēng)不透雨,,無過木無橫梁無立柱,,最少在200年以上;層層梯田,,時而疊上峰頂,,時而鋪向峪底,知青村舊址往事歷歷,。園區(qū)內(nèi)有仿古建筑的餐廳,、三疊湖、二龍?zhí)?、一清池,,還可住宿、接待會議,、游泳,、垂釣、兒童戲水,,荒涼的山溝變成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的勝地?!熬墶弊蛛S處可見,,再現(xiàn)了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位于波羅峪中。據(jù)明代編著的歷城縣志記載:香山寺始建于唐朝貞觀元年(627年),,當(dāng)時名為甘露寺,,是方圓百里有名的寺院,此后200余年香火旺盛,。至唐武宗時期(841—846年)下令滅佛,,甘露寺被廢。唐宣宗(846年)以后佛教再度興起,,甘露寺也得以恢復(fù),。但隨后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等占甘露寺為軍營,在起義軍攻打長安臨行前,,將甘露寺付之一炬,。僧人回來后略加修繕,后因戰(zhàn)火紛飛,,甘露寺幾度被毀,,又幾度重修。直到明朝嘉靖戊戌年(1538年)甘露寺重建,,更名為香山寺,,成為一方大寺,為弘揚佛法,、宣傳佛教文化作出了貢獻,,自此又200余年香火不斷。清代乾隆年間(1775年左右),,因有惡和尚作亂,,香山寺受到株連,僧人被驅(qū),,寺廟被毀,。清末著名詩人王初桐曾來此尋蹤,見荒涼遺址,,不禁萬分感慨,,作詩云:泉瀘莊與野云平,甘露猶存廢寺名,。莊外試從樵者問,,空中可有木魚聲?香山寺的命運起伏跌宕,其遺址背靠高大的佛山,,與三圣佛洞、兩二百多年以前,,這里曾有上百僧人詠經(jīng)誦卷香火不斷,,經(jīng)聲佛號暮鼓晨鐘,。而如今,卻只有片磚只瓦殘垣斷壁,,讓人連連感慨歲月滄桑與世事無常,。1992年,我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元音上師來香山寺為百姓祈福,。見其背靠佛山,,前連杏園,三圣佛洞近在咫尺,,古木參天郁郁蔥蔥,,不禁連連稱好。
目前,,在眾多佛教信眾的共同捐資努力下,,香山寺景觀正在逐漸恢復(fù)之中。
不老泉
據(jù)傳在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法號德才的僧人立志在波羅峪重建甘露寺,,但苦于沒有水用。一日傍晚月上東山,,他在峪中找水,,正當(dāng)他身乏無力口干舌燥之際,忽聽前面有潺潺流水之聲,,聲雖不大但極其清亮,,遂尋聲而去,在一亂石溝內(nèi)發(fā)現(xiàn)一股泉眼,,大喜過望,,喝一口后頓覺如醍醐灌頂,沁人心脾,。雨沛時水流粗如手指,,旱日滴答,冬日不凍,,永不斷流,,遂砌一小池而蓄之。飲用后,,精神倍增,,干勁涌之,心奇,,上山尋源,,見一千年人參,水沖其根而入泉。自此,,德才等僧人飲此泉水,,不知疲倦,自燒青磚,,建成香山寺,。后德才將千年人參挖出,取泉水浸泡,,為香客滴灑,、沐浴,布施給百姓祛病,,百姓遂稱該泉為不老泉,。數(shù)百年來,僧人朝圣,,香客進香,,百姓墾田,都要到不老泉飲其泉水,,睹其風(fēng)采,。
旅游信息
乘65路、67路,、88路到上店子站下車向東7公里
60路直達波羅峪
長途汽車總站,、旅游汽車站旅游專線
地理環(huán)境
濟南大澗溝南繞城高速南2公里處東行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