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里群山綿亙,,峰奇谷幽、林嵐深邃,、清泉奔涌,,素有小昆崳之美譽,,自古就以山異水奇聞名遐邇,自然,、人文景觀十分豐富,。
另有傳說,唐太宗時曾派尉遲敬德在這里監(jiān)修廟宇,。根據(jù)現(xiàn)存“玉虛觀碑”文記載,,金大定丁未(公元1187年)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陽及其徒眾在此茅庵修煉。承安丁已(公元1197年)敕牒賜額曰“玉虛觀”,,翌年,,王玉陽為章宗講完道學,攜御賜金帛及道經(jīng)一藏回到這里,,約集善眾門人“獻木”,、“獻谷”、“剪荊芟草”,、“夷峻堙谷”,,擴建殿宇樓閣,亭臺橋榭,。崇慶二年(公元1213年),,又牒賜“玉真觀”,即“萬壽宮”,。至此時,,王玉陽在此地所開創(chuàng)的全真教崳山派,已揚名宇內(nèi),。據(jù)古文記載,,此時的“玉虛觀”“蒼松偃蓋,古檜潘龍,,碧瓦鱗鱗,,朱門赫赫,神仙異人出沒,,天地英靈自然之氣相聚,。百姓乞福求德無不靈應。游人云集,,香火竟夜,。”“玉虛觀”如此壯觀,,加之有“虎澗春風”,、“御碑濯雨”、“石柱撐霄”、“竹園遺翠”等美景及紫氣谷,、石燕坡,、鳴鐘巖、佛頂峰,、二姑頂?shù)让麆?,使這里成為當時名聞天下的道教圣地之一。
元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在《懷州清真觀記》中稱:“天下道院,,武觀為之冠,,濱都次之,圣水又次之,。”可見“玉虛觀”在當時盛名天下之景象,。
道教圣地
圣水觀是我國北方著名道教全真派發(fā)祥地之一,。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陽曾在這里演習道法,,為圣水觀開山師祖。它位于榮城最長的山脈偉德山脈的西部陽面,這里樹茂林豐,,鳥語花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因觀內(nèi)有圣水而得名,。
步入圣水觀,您將首先置身于魚鳥和諧世界之中:碧綠的池水中,上千尾紅鯉魚在盡情地暢游;占地6000平方米的百鳥園內(nèi),,害羞的丹頂鶴在水中翩翩起舞,,高潔的白天鵝與成群海歐展翅飛翔,好勝的孔雀定要與您的美麗一爭高低——競相開屏,成雙成對的鴛鴦飛躲在花叢樹下談情說愛,您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我們與大自然間最親密的溝通,。
道教是中國的國教,,也是圣水觀的主題,,通過元朝王道顯對該山的撰寫和明朝萬歷年間閆士選撰寫的王玉陽傳,,特別是92年重修時由廟宇舊址下挖掘出的一塊刻有“重修玉清宮記”的碑記,,是大明嘉靖年間樹立的,你會對圣水觀深刻的歷史背景有所了解:公元1164年,東牟王處一,,字玉陽,,云游此處,只見山外天寒地凍,,而此處卻溪水潺潺,,草青樹茂,遂建觀于此,,現(xiàn)仍存有玉陽大師自鑿的打坐石屋和充滿真氣的玉清宮,,1167年間,仙人王重陽東來傳教,,創(chuàng)立全真派,,玉陽離觀于昆崳山煙霞洞拜王重陽為師。道成后,,于泰和年間回觀,,并廣收門徒,弘揚全真教,,直到1217年仙逝,,享年75歲,。此后門徒孫道古等銘記恩師教誨,,悉心修道,,傳經(jīng)送寶,,從那時起,這里便成為古圣先賢隱居和道士修煉的洞天福地。
拜過老子和碧霞元君,,攀上那三十三級似沖云霄的青石臺階,,來到各路仙聚會的“靈霄寶殿”前,放眼四處,圣水觀全景盡收眼底,這里四面環(huán)山,,實乃風水寶地,,難怪玉陽真人會選此做為修煉真功之所,并植下這株枝繁葉茂,,且頗具靈性的盛產(chǎn)陰陽果的銀杏古樹,,多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客人,只為求一瓶圣水,,采一片銀杏樹葉,,以求它的靈性保佑家人健康平安。
沿著呂洞賓留下的足跡,“雙手攀日上九重”后,,映入眼簾的便是這長二百六十八米,,寬八米的雕梁畫棟仿古長廊。廊門古石坊上刻“榮城偉德將軍碑廊”,。開門碑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手書“人杰地靈、英雄輩出”八個大字,,其后莊重地矗立著榮成藉一百三十位將軍或擔任過副軍級以上職務者的手跡傳碑,。廊以山勢而曲折,而升高,,青石著階,,黑瓦掩頂,兩排紅柱牽長廊,,與青山碧空相映成輝,。每年春夏之季,紅杜鵑開滿山坡的時候,,這里便成為各院師生利用旅游進行革命教育的理想場所,。圣水觀風景區(qū)已被山東省委授予“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乘千米索道,,可攬閱松槐林海,,直達“七真觀”,置身于云霧之中,,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當您漫游山間時,,如果幸運,還可以看到野生的梅花鹿群,,或采到極具藥用價值的靈芝仙草,。
圣水賓館,山珍野味別具一格,。圣水觀交通便利,,威海、榮成車站均有公交車直達,。
石獅子
崳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全真派發(fā)源于此。在我們?nèi)樯绞旭T家鎮(zhèn)孔家村北尼姑頂下,,就有全真七子之一王玉陽修煉的地方——著名的圣水宮,。
其實到圣水宮,已經(jīng)看不到當年高大輝煌的正殿,,只有幾間偏殿,,天然的“玉陽洞天”,,幾塊石碑和石獅,而它的神氣,、它的輝煌以及它的美麗傳說,,卻根深蒂固地扎根于老百姓的心里。在這里筆者聽到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
圣水宮有一對氣度非凡的石獅子,,可是其中一個,卻沒有頭,。下面說一段關于這只無頭石獅子的故事,。
相傳當年玉陽真人看好這個地方后,準備在這里興建圣水宮,。他把大本營設在文登的太平觀,。參加建設的工匠共計99人,每天所需的給養(yǎng),,全靠一頭小毛驢運輸,。這頭小毛驢很有靈性,無需人來牽領,,每天清晨從太平觀出發(fā),,臨近中午到達工地,傍晚返回太平觀,。不管風吹雨打,,無論陰天下雨,小毛驢總是風雨無阻,,每天準時到達,,按時返回去,從無差錯,。
工程進行到第99天,,也是圣水宮竣工的一天。玉陽真人把東西準備好,,拍拍小毛驢的背說:圣水宮建設,,你也是有功之臣,這最后一趟回來后,,我一定好好獎賞你,。小毛驢高興地上路了??墒?,一直到天黑,也沒見小毛驢回來。
第二天天不亮,,玉陽真人急急忙忙沿途尋找,,一直找到圣水宮,也沒發(fā)現(xiàn)小毛驢的蹤跡,。正在納悶之際,,真人突然發(fā)現(xiàn),宮前守大門的兩只石獅子,,其中一只嘴角有血,。原來,這石獅子未經(jīng)主人教化,,野性未改,,剛到時就對小毛驢垂涎三尺,只是礙于眾多工匠,,不敢造次,。終于等到最后一天,趁人不備,,來了個“獅子大開口”,。
玉陽真人恍然大悟,心中大怒,,從腰間拔出寶劍,,一劍劈下,那石獅子便身首異處,,從此便成了無頭守門獅子,。
圣水宮
乳山市圣水宮風景區(qū)又名玉虛觀,位于乳山市馮家鎮(zhèn)昆崳山余脈尼姑頂東坡坳谷,,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00年前,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了《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與世隔絕、寧靜美麗的田園之鄉(xiāng),,引起人們的無限向往,。有個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33年寫了小說《失去的地平線》,襲用了桃花源的意境,,描寫了青藏高源一個雪山環(huán)繞,、森林茂密、與世隔絕的烏托邦,。當時藏人稱作:香格里拉,,即“心中的日月”之意,所以香格里拉成了世外桃源的同義語,都是人們向往的凈土仙鄉(xiāng),。在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如此凈土何處求呢?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威海就有一個類似香格里拉的所在———乳山圣水宮。
由威海乘車經(jīng)過文登鋪集鎮(zhèn),,車行60余公里至乳山的萬家村下車,,沿河邊的一條公路北行,即見桃威鐵路沿著起伏的群山蜿蜒而來,。一條小河從山脊的豁口流出,,桃威鐵路由河上一座雄偉的大橋凌空而過。大橋恰如一座巨大的拱門,,由這座大門進入谷地,,眼前頓時一亮。只見四周青山合圍,,如同雄偉城墻,,惟有此路與外界相通。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果樹小河流水,塵囂頓失,,空氣清新,,偶有兩三農(nóng)民在田間耕作,自耕自樂,,真世外桃源也,!
峰回路轉(zhuǎn),往東北前行三四里,,有一小村名:觀上馮家,,再行二三里,又有一小村名:孔家,。從孔家村后沿路上山,,正面一山,山頂渾圓,,名尼姑頂,,海拔424米,頗顯高峻,,為群山的主峰,。在尼姑頂東面山麓有一處斷崖,,幾株高大的楸樹枝繁葉茂,綠樹掩映下坐落著兩個古洞,,左為玉陽洞,,右為圣水洞,這里就是道教名觀———圣水宮的舊址,。早在唐朝貞觀年間,,此處就建有宮觀,至金朝時期達到鼎盛,,建筑宏大富麗,,為全國三大道院之一。
膠東半島是道教全真派的發(fā)祥地,,全真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及弟子在昆崳山,、鐵槎山和圣水宮等處修煉。牟平人王玉陽(1142-1217年),,是王重陽的高徒,,曾在此修煉。他是道教全真派的高道,,受到了當時金帝的禮遇與召見,,被封為“體玄大師”。在金朝皇帝金世宗向他詢問治國之要時,,王玉陽關于天人合一,、少私寡欲、無為而治的思想很為金世宗欣賞,。金世宗對南宋做了讓步,,并停止侵宋,免去了宋高宗趙構(gòu)的稱臣屈辱,,兩國達成了“隆興和議”,,使南北百姓和平生活了數(shù)十年。金世宗作為一代名君,,被史書稱頌為“小堯舜”,。道教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說明其有歷史作用,。魯迅曾說“前曾言中國根底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边@真值得后人深思感悟,。
圣水洞系天然石洞,,洞口如蛙嘴怒張,洞深九米,,寬七米,,是膠東山區(qū)罕見的大洞。在洞盡頭的石壁上,,有清泉汩汩流出,,清冷味甘,被稱為“圣水”,。我出洞欲探其源,,發(fā)現(xiàn)圣水洞斷崖的上方,有廣闊的受水山坡,,便于積水滲入,,從地質(zhì)學分析,此泉屬下降型溢出泉,,一般在山腳處出露,。由于泉水在巖石裂隙中埋藏較淺,所以是冷泉而不是溫泉,。
玉陽洞位于圣水洞的右上方,,系人工開鑿而成,洞深7米,,高,、寬各2至3米。洞中央鑿有神臺,,它與洞頂相連,起支撐作用,。洞兩壁也鑿有神龕?,F(xiàn)洞內(nèi)神像全無,洞壁被大火濃煙熏黑,。進洞后如同進入歷史的漫漫隧道中,,雖然看不見什么,心中卻思緒萬千……在玉陽洞上方的巨石上,,刻有王玉陽書寫“玉陽洞天”四個大字,,遒勁俊拔、頗有功力,。在圣水巖前,如今還保存著1214年所刻的“玉虛觀碑”,。當時,此處名為“玉虛觀”,。此碑高大,,約有6米高,碑文清晰可辨,,有1600余字,,記敘玉虛觀的創(chuàng)建過程及王玉陽的傳教史實。此碑年代久遠,,保存完好,,雕刻造型生動精細,是一塊難得的巨碑,,堪稱珍品,。
站在玉陽洞前,我看見懸崖上鑿出的攀登石階早已風化脫落,,一粒粒的巖石渣子隨風而落,,石階上已無法行走。一種歷史的滄桑感陡然而生,,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千古不變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哲理……
我爬上圣水巖后的山峰,,細細欣賞著這片風水寶地,。只見四周群山連綿合圍,多有奇峰,;佛頭峰如身披袈裟的長老,,石燕峰如春燕展翅,二姑頂挺拔秀美,,寶塔峰直插云天……尼姑頂前有兩處水庫更是風光旖旎,。正如玉虛觀碑文所寫:“天地英靈自然之氣,獨鐘于此……其南秀色可餐,,林壑尤美者,,圣水巖也!”
圣水宮作為一處名勝,,首先在于它有悠久的歷史古跡和神奇的古洞圣泉,,這是它被收錄進權(quán)威的《中國名勝大辭典》的主要原因。
我覺得圣水宮最值得稱道的則是:她是美麗的香格里拉,,寧靜的世外桃源,。正如清朝的一位文人寫道:“流水潺潺寫情真,,桃源地回隔風塵?!边@兒眾多的青山無一處采石坑,仍然如千年前那樣郁郁蔥蔥,,小河流水如碧玉一塵不染,;這兒沒有煙囪,沒有噪音,,沒有乞兒小偷,;這兒的村舍是一色的青堂瓦舍,沒有富戶的別墅小樓,,所遇見的人們,,好像也受了道教的千年浸染,大多心情平和,,怡然自樂,。此情此景此人,恍若使人走進了永恒的香格里拉,。
唐代在此建佛教寺院圣水宮,,金代在此建玉虛觀,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陽在此修煉,,創(chuàng)立道教崳山派,。據(jù)史書和碑碣記載,唐貞觀年間在此建廟曰“圣水宮”,。其鼎盛時期在金元,,曾是全國道教三大圣地之一。圣水宮處原有一庵,,名“圣水庵”,。據(jù)1987年在現(xiàn)“玉虛觀”遺址西側(cè)出土的一塊殘碑記載,“圣水庵”始于漢晉,,距今近兩千年,。
“玉虛觀”自金至明清,屢經(jīng)修葺,,規(guī)模不斷擴大,,主要建筑物有老祖殿、老母殿,、三清殿,、三官殿、三義殿,、玉皇客,、萬壽宮等,。其中最宏偉的是玉皇閣,俗稱八角琉璃殿,,分上下兩層,,其下以12根八角石柱凌空支撐,上層為斗拱飛檐結(jié)構(gòu),,內(nèi)塑玉皇大帝像,,閣頂覆以綠色琉璃瓦。其結(jié)構(gòu)之奇特,,造形之宏偉,,裝飾之堂皇,為天下道院所僅有,。萬壽宮是玉虛觀主體建筑之一,,宮內(nèi)塑有全真道祖及全真七子像,其內(nèi)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然而因歷史、自然等原因,,玉虛觀多經(jīng)燒劫破壞,。如今,這些古建筑已毀去十之八九,。今日圣水宮,,雖然古時濃郁的道家氣息已漸消散,但游人至此,,憑吊仙跡,,聆聽神話,也會肅穆之感油然而生,,悚悚之意久久難卻,。
現(xiàn)存玉虛觀遺址、玉虛觀碑,,玉陽洞和圣水巖,。這里群山綿亙,林巒深邃,,水奇峰峭,,四時幽絕,獨具一方之勝,,素有小昆崳之美譽,,自古就以山異水奇聞名遐邇。
登頂環(huán)視,古時曾命名的十大景點:虎澗春云,、風嵐秋月,、玉陽洞天、斷巖圣水,、御碑濯雨,、峭壁懸書、遠峰卓筆,、石柱撐霄,、竹園遺翠、松嶺浮春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