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籠鶯》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敘事寫景中巧妙地寄寓了籠中黃鶯鳥的心理活動(dòng),,含而不露,,蘊(yùn)藉感人。最后兩句承上總結(jié),,抒發(fā)感情,,千言萬語匯集在一個(gè)“恨”字上,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詠籠鶯
何處金衣客1,,棲棲2翠幕中。
有心驚曉夢,,無計(jì)囀3春風(fēng),。
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
空將云路翼,,緘恨4在雕籠。
1.金衣客:指黃鶯,,因其渾身羽毛金黃而得名,。
2.棲棲(xī):忙碌不安的樣子。
3.囀(zhuàn):鳥婉轉(zhuǎn)地鳴叫,。
4.緘(jiān)恨:含恨,。
哪里來的黃鶯鳥,在這翠幕之中焦躁不安,?有意將睡夢驚醒,,卻沒辦法叫來春風(fēng)。梁上的燕子嬉戲追逐,,誰在井邊的桐樹上筑巢,。可惜這雙本該飛翔的翅膀,,含恨收斂在雕籠之中,。
納蘭性德出生于勛戚之家,又有超人的資質(zhì),所以康熙皇帝對他備垂青盼,,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擢升為侍衛(wèi)。對于一般人來說,,有幸成為天子近臣是無比榮耀,,求之不得??墒窃诩{蘭性德心目中,,當(dāng)侍衛(wèi),入禁庭,,伴君如伴虎,,長期身心不得自由,這首詩便是在他這種苦悶矛盾的心境中完成的,。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清代詞人,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xué)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滴跏迥辏?676)中進(jìn)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jǐn)_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bǔ)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詩的前四句雖未寫一個(gè)“籠”字,卻緊籃扣住“籠”這個(gè)特定環(huán)境,,從外貌,、動(dòng)作,、聲音等方面描寫這只黃鶯,。
“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幕中”,,一語道破籠與鶯之間的矛盾,,為全詩題旨奠基定調(diào)。黃鶯別名金衣公子(見《開元天寶遺事》上),,詩人不稱黃鶯,,也不呼金衣公子,卻言“金衣客”,,意在以“客”字配合“何處”,,點(diǎn)明黃鶯原非生于籠中,而是來自遠(yuǎn)方,,現(xiàn)在寄人籬下,。身著金衣的美麗小鳥蹦跳在翠幕之中,乍看來甚是華貴安逸,。但用了“棲棲”二字就點(diǎn)破這上下蹦跳行為絕非興奮,,而是棲棲惶惶焦躁不安的表現(xiàn)。這種由表及里,、由假撥真的寫法,,可使讀者的印象更為深刻。黃鶯的特性是喜不停地啼叫,,有人說它是展示歌喉,,美妙動(dòng)聽,正是“鶯啼燕舞”才帶來春天的生機(jī),,才會“春意鬧”,;但也有人覺得聒噪,令人煩厭,,要“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shí)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金昌緒《春怨》詩),,看來是喜是惱因人而異,。在這首詩中寫黃鶯“有心驚曉夢,無計(jì)囀春風(fēng)”無疑是不中聽極了,。用對偶句法再冠以“有心”,、“無計(jì)”,非但不能喚來纏綿撩人的春意,,連春夢也給故意攪散了,。詠物詩非為詠物而詠物,只不過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寫黃鶯無可奈何的悲啼,實(shí)是寫與金衣客命運(yùn)相似的主人,,雖身在金玉錦繡之中,,卻感受不到春的溫馨,白白浪費(fèi)了青春年華,?!坝行摹倍直憩F(xiàn)了蘊(yùn)藏著的一股力量,一股要沖破現(xiàn)實(shí)尋找夢想的力量,。
接下去頸聯(lián)“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把筆鋒調(diào)離黃鶯,擴(kuò)大視野,,轉(zhuǎn)向翠幕之外的天地,,初春時(shí)節(jié)乳燕雙飛,銜泥嬉戲于梁間,,暮春時(shí)節(jié)有桐花鳳筑巢桐樹之上,,“集桐花,以飲朝露,,及花落則煙飛雨散,,不知所往”(見李德裕《畫桐花鳳扇賦序》),,自由自在均堪羨慕,。而“漫逐”、“誰巢”,,則寫透了籠鶯對籠外世界的企求和這種企求不得滿足之苦,,它想追逐燕子,可被籠子限住,,一切飛翔的愿望都?xì)w徒勞,。它想探看桐樹上誰在筑巢,可籠子又鎖住了它,。
尾聯(lián)“空將云路翼,,緘恨在雕籠”,,緊承上聯(lián)在比較之后歸結(jié)出問題??v然生在一樣的時(shí)節(jié),,長有一樣的翅膀,卻不能一樣展翅高飛,,唯一的原因是黃鶯被關(guān)在籠中,。最后才點(diǎn)出“雕籠”將矛盾推向頂峰,千言萬語匯集在一個(gè)“恨”字中,。
全詩雖然描寫的是籠中的黃鶯,,其實(shí)是詩人托物抒懷,反映納蘭性德追求自然的理想,,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之中無法選擇,,最終進(jìn)退兩難,、郁郁寡歡,。
安徽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宛新彬《元明清詩鑒賞辭典》:這首詩的可貴在于詠籠鶯既不頌其富麗華貴,亦不寫閨怨的凄切悲傷,,而是挑明矛盾,,怒目以視,爭取自由,。
當(dāng)代作家施慧《施慧文集》:他(指納蘭性德)在《詠籠鶯》的五言律詩中,,借詠物以抒懷,可謂凄愴悵惋,,寄慨遙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