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夢中作》是北宋詞人秦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作者的一次夢中之游的經(jīng)過,。詞的上片先寫他夢魂縹緲,在一條山路上漫游,。下片是寫詞人的醉酒,,寫夢中仰望碧空,看到“飛云”涌動,,如龍蛇飛舞,,變幻莫,不禁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進入不知南北、物我兩忘的仙境之中,。全詞著筆濃淡相宜,,意興飛揚,雨光花色,,春山古藤,,皆可入畫,構(gòu)思新妙,,造語奇警,,不似尋常手筆。
好事近1·夢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2千百,。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3,,夭矯4轉(zhuǎn)空碧5。醉臥古藤陰下,,了6不知南北,。
1.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圓枝等,。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2.黃鸝:鳥名,,鳴聲婉轉(zhuǎn),。亦稱黃鶯、黃鳥,。
3.龍蛇:似龍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5.空碧:碧空,。
6.了:完全,,全然。
一場春雨,,給山路上增添了許多鮮花,,鮮花在風(fēng)中擺動,又給滿山帶來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處,,無數(shù)黃鸝飛躍啼鳴。
天空中飛動的云彩在眼前干變?nèi)f化宛如奔騰的龍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這時,,我正醉臥古藤陰下,,朦朧迷離,全然不知南北東西,。
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春天,,秦觀貶監(jiān)處州(今浙江麗水)酒醉時。如詞題所示,,系寫夢境,。因作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欲在夢中尋求解脫,,故有此詞,。
秦觀(1049—1100年),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xué)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xué)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zhí)政,,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頗得蘇軾賞識,。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又善書法,,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fēng)味。
上片寫夢中雨后出游,。沿路山花爛漫,,色彩繽紛,春光一派明媚,?!按郝贰眱删洌瑢懢凹纥c時令,,采用白描手法寫活了一個春天,。其妙處在于兩個動詞,一個是“添”字,,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一場春雨滋潤了萬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綻開,,于是花兒多了起來,;另一方面,春雨來得及時,,山花開得迅速,,詞人在不知不覺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潤,、春天的美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另一個是“動”字,,它將春花與春色有機地融為一體。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當(dāng)滿山鮮花盛開、爭奇斗妍,,就能呈現(xiàn)出一個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春天?!皠印弊肿プ×诉@層含義,,用得恰到好處?!靶械健眱删?,進一步描寫構(gòu)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黃鸝。這黃鸝不僅是視覺形象,,同時又在聽覺上給人以音響,。在這春氣浮動、姹紫嫣紅的深山里,,群烏薈集,,戲嬉喧鬧,交相和鳴,,加上小溪的潺潺聲,,真的美妙動人。
下片是寫詞人的醉酒,,寫夢中“醉臥古藤陰下”,,仰望碧空,看到“飛云”涌動,,如龍蛇飛舞,,變幻莫測。作者不禁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進入不知南北、物我兩忘的仙境之中,?!帮w云”二句傳神地描寫了天空由陰沉多云轉(zhuǎn)為澄澈蔚藍,進一步說明春天的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飛,,變幻成龍成蛇,,一屈一伸,怪狀迭出,;不久,,這些奇形的云塊又慢慢地淡化,最終完全消失,,而晴朗、明麗的天光普照四方,。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醉臥二句,,是說面對這美好的春光,,詞人禁不住狂飲起來,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這是一種醉倒春光、身與物化的人生境界:不圖名利,,恬淡自適,,神游萬物之表,與天地山水共存,。
在虛無恬淡的詞句下,,掩藏著的正是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和抑郁,。因詞人后來死于藤州,人們在談?wù)撨@首詞結(jié)語兩句時,往往視為詞人之死的預(yù)兆,。從潛意識的深度心理來分析,這兩句確是詞人不勝現(xiàn)實痛苦,,企求以死為最終解脫的本能流露,,這種物我一體的人生境界,是詞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F(xiàn)實中無法排遣的壓抑和苦悶,,在詞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鳥語的美妙夢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脫。他是很無拘無束和無憂無慮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澆愁,,而是放開心懷痛飲,是和愁傷從此了結(jié)的豪飲,。
宋·蘇軾《東坡題跋》卷三《書秦少游詞后》:少游昔在處州,,嘗夢中作詞云:“山路雨添花(略)。”供奉官儂君沔,,居湖南,,喜從遷客游,尤為呂元鈞所稱,,又能誦少游事甚詳,,為余道此詞,至流涕,。乃錄本,,使藏之,。建中靖國元年三月二十一日,。
又,,《蘇軾文集》卷六十八《書秦少游挽詞后》:庚辰歲六月二十五日,,予與少游相別于???,意色自若,,與平日不異,。但自作挽詞一篇,,人或怪之。予以謂少游齊死生,,了物我,,戲出此語無足怪者。已而北歸,,至藤州,,以八月十二日,,卒于光華亭上,。嗚呼,,豈亦自知當(dāng)然者耶,,乃錄其詩云,。
宋·晁說之《嵩山文集》卷五《聽唱秦少游“溪路雨添花”詞感舊作》:秦郎不知我,我豈知秦郎。相逢每戲劇,,此狷而彼狂。坐有今輔弼,,正色屢低昂,。逮今白發(fā)垂,悔昔少年場,。一聞溪路雨,淚與雨爭行,。黃鸝千百在,,斯人今則亡。如其并老去,,娛樂豈遽央,。況復(fù)有諸生,遺頌滿汝陽,。瘴霧殺君時,,龍門曾慟傷。今雖茍生活,,蒼蠅待我傍,。誰家有歌喉,此曲宜斷腸,。攄我一夕恨,,與世同悲涼。
又,,卷八《山行微雨對花,,覺秦少游“山路雨添花”之語為佳,,因有感于斯人》:今日山行花畔語,故人佳句雨添花,。瘴來首禿成累鬼,,夢里懷鉛稱史家。輕薄揚州真可笑,,賢良漢殿更堪嗟,。知用短難鳴者,只得身存下澤車
宋·王銍《默記》卷下:少游臨死作讖詞云:“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必不至于西方凈土,。
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九:山谷先生吊少游詩云:“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道尊前斷腸句,江南唯有賀方回,?!贝艘匝哉Z文字知少游者也。余鄉(xiāng)人有官藤州者,,謂藤人為余言,,少游既病,洗沐,,步上光華亭手持白玉杯,,命取江水,立酌一杯而逝,。嗚呼,,此豈徒然哉。東坡題少游自作挽詞,,以為能一死生,、齊物我,是真知少游者也,。
宋·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卷一:張祜有句云:“國三千里,,深宮十二年。以此得名,。故杜牧云:“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宮詞滿后宮?!编嵐纫嘣疲骸皬埳蕠Ю?,知者唯應(yīng)杜紫薇?!鼻厣儆斡性~云:“醉臥古藤蔭下,?!惫噬焦仍疲骸吧儆巫砼P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闭c杜,、鄭同意。
宋·趙令畤《侯蜻錄》:少游有詞云:“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其后遷謫,,卒于藤州光華亭上,。
宋·惠洪《苕溪漁隱叢話》引《冷齋夜話》:秦少游在處州,夢中作長短句曰:“山路雨添花……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后南遷,,久之,,北歸,逗留于藤州,,遂終于瘴江之上光華亭,。時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飲,,笑視之而化,。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續(xù)集》:(結(jié)末二句)白眼看世之態(tài)。
明·郎瑛《七修類稿》:秦觀……嘗于夢中作《好事近》一詞……,,其后以事謫藤州,竟死于藤,,此詞其讖乎,?……秦詞世人少知,余嘗親見其墨跡,,后有近代劉菊莊題云:“名并蘇黃學(xué)更優(yōu),,一詞遺墨至今留。無人喚醒藤州夢,,淮水淮山總是愁”,。
明·陸云龍《詞菁》:奇峭。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隱括一生,,結(jié)語遂作藤州之讖,。造語奇警,,不似少游尋常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