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三角石
三角石景點位于大峪溝旗布溝支溝三角石溝溝口,。一入溝口,,一塊巨大的石頭凸現(xiàn)眼前,棱角分明的三座石峰呈三角形兀立石巔,,神奇壯麗,,相傳三角石是格薩爾王射到瓜麻洛部落的神箭。置身三角石下,,周圍松木蓊郁,,流泉淙淙。仰望奇石,,又恰似一只雄雞引頸長鳴,,故又稱“雄雞報曉”。當(dāng)人在驚異中趨步繞石而過,,回頭再看那“雄雞報曉”時,,卻又成了另一番景致,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之巔,,峰頂松柏蒼翠,,石色斑斕,,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測,同一處景觀,,在不同位置觀賞,,姿態(tài)各異。
云江峽
云江峽是大峪溝景區(qū)的第一個景點,,峽兩岸石壁側(cè)立,,陡峭嵯峨,大峪河穿峽而過,,迂回曲折,,水聲潺潺。峽中蒼松翠柏蔭天蔽日,,峽外松柏蔥蘢,,阡陌縱橫,使其峽猶如長江巫峽的縮影,,若隱若現(xiàn),,奇妙無比。
旗布寺
旗布寺 也稱“納道寺”,,藏語稱“羅桑德慶林”(善慧大樂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鎮(zhèn)轄境旗步溝口,。旗布寺原建于旗布溝燕麥溝口的“斯哀告”臺地上,,距現(xiàn)址1.5公里,遺址殘垣痕跡明顯,,遺址內(nèi)尚有土圍墻殘基,,有碳層出現(xiàn),后因改宗,,于明末遷至今址,,距今約800余年歷史。對于旗布寺的創(chuàng)建,,《安多政教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公元1618-1702年,,該寺由西藏彭域杰烏崗?fù)鄹呱惪蛋蜕=Y(jié)嘉措在第九代卓尼嘉波(土司)楊朝梁的支持下創(chuàng)建。賽康巴桑結(jié)嘉措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持旗布寺和卓尼大寺的教務(wù)并兼任法臺,。1706年,,由阿旺索南出任旗布寺法臺,形成了旗布寺的法臺傳承系統(tǒng),。清雍正七年(1729年),,阿旺索南主持修建了旗布寺經(jīng)堂,后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建旗布寺參尼扎倉,,寺內(nèi)原供奉有白象牙雕刻的無量壽佛像,、二世達(dá)賴?yán)锔丶未胗H手雕刻的白檀木法王像、卓尼法王曲吉楚臣達(dá)吉供奉的能言彌勒像,、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供物裝飾的金剛度母和善逝八塔等,,該寺隸屬卓尼大寺,并由卓尼大寺委派法臺主持該寺教務(wù),。1958年旗布寺遭遇火災(zāi),,建筑除大經(jīng)堂外無一幸存。旗布寺三年一次,、為期七天的嘛呢會遠(yuǎn)近聞名,,陰歷五月初一至初七,臨近木二鎮(zhèn)的村民們前來祭祀神樹和山神,,并接受無量壽佛的抹頂?,F(xiàn)寺內(nèi)僧人有22人,活佛一人,,香曲曼拉活佛主持寺務(wù),,阿旺索南法臺傳至第六世。
旗布林卡度假村
旗布林卡度假村位于景區(qū)卓瑪拉措湖畔,,主要由藏式帳篷群和小木屋組成,,擁有卓尼獨特民俗風(fēng)格的藏式小木屋3座、帳蓬城等,,是一個集休閑,、娛樂,、吃住為一體的水電設(shè)施齊全的大型旅游度假村,。
旗布林卡神女潭
順旗布峽而下約500米,便到了神女潭,,傳說此潭原是仙女洗浴之處,,有一年仙女們飄然降臨,但神女潭的水深不沒膝,,潭兩岸草木干枯失色,,面對如此情景,她們只好悻悻回宮,。不久,,這里便喜雨連綿,山山水水重顯往日光彩,。從此以后,,每當(dāng)草原上旱情嚴(yán)重之時,當(dāng)?shù)夭刈鍕D女便集聚潭邊,,焚香煨桑,,高唱山歌,,祈求仙女們布云降雨,以保水草茂盛,,牛羊健壯,。
阿角溝
與桑布溝毗鄰,分為阿角大溝和阿角小溝,?!笆说澜缓印逼骐U無比,形成了阿角溝大峽谷,,最奇特的景致當(dāng)屬三道石門,,一道險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沖出峽谷,,匯入洮河、黃河,。
桑布溝,、桑布草原
進(jìn)入桑布溝,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廣漠的草地和起伏綿延的丘嶺,。豐美的草原成了牛羊牲畜繁衍成長天然牧場,。 阿角溝 與桑布溝毗鄰,分為大阿角溝和小阿角溝,?!笆说澜缓印逼骐U無比,形成了阿角溝大峽谷,,最奇特的景致當(dāng)屬三道石門,,一道險似一道,一道奇似一道,。河流沖出峽谷,,匯入洮河、黃河,。
景區(qū)特色
山雄,、石奇、水麗,、林秀
大峪溝中最有氣派,,最壯美的立體景觀,就數(shù)以迭山為首的群山崇嶺,,是天下群山的完美組合,、神韻的集中組合、造型的奇特組合。鳥瞰這層層疊疊群山,,山體由東向西傾斜,,由北向南逐級增高,呈階梯狀,。循溝溯水,,最低緩的第五階臺地為一座座渾圓緩平的低山丘陵,環(huán)抱寬闊的谷間沖積草甸,,沿主溝系東西兩側(cè)依次排列,;第四階山勢逐漸聳起,山體東西對峙,,時攏時分,。組合于迭山主脈腳下,層層疊疊,,巧妙搭配的蒼山翠嶺,,綠浪起伏。峽谷邊緣的丹霞地貌,,赤壁灰?guī)r,,裸巖怪石在陽光彩霞的暉映下栩栩如生。迭山主脈裸露的白巖石,,壁立萬仞的懸崖,,長年不化的冰雪,纏綿繚繞的云霧,,連綿數(shù)百里,,雄壯無比。
大峪溝彩虹
數(shù)百座裸露的石峰聳立在層層疊疊的群山之巔,,站在迭山主脈鳥瞰,,奇峰怪石猶如行駛在大海中的漁舟,千帆競浪,,百舸爭流,。奇形怪狀的姿態(tài),又如“動物世界”的影視畫面在定格,。步入大峪溝,一覽群峰英姿,,一剎時石屏風(fēng)擋住去路,,鉆過石峰一線天,卻又峰回路轉(zhuǎn),,別是一番景象,。舉頭仰望,懸石突兀,峭壁林立,,如塔如柱,,如劍如戈,直指青天,。一座座天然雕塑的佛祖,、美女、將軍,、詩人,、農(nóng)夫、牧童及各種動物造型形態(tài)逼真,,活靈活現(xiàn),。更為奇妙的是這些鬼斧神工的造像,隨人視角的轉(zhuǎn)換而變幻,,使人如墜九天云霧之中,。
大峪溝姊妹峰
迭山腳下各種裂隙泉、噴泉,、間歇泉,、溫泉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噴涌于峭壁之上,,峽谷之中,,千姿百態(tài),有的形成淙淙細(xì)流,,嫻靜幽雅,;有的刺破峭壁峽谷,急流奔瀉,,流珠飛濺,。在迭山環(huán)抱中匯集成十幾條小溪,沿安子溝,、坡倫溝,、尼瑪溝、尼嘎溝,、八十里溝,、阿角溝、旗步溝,、桑布溝諸溝系于旗布林卡山門處匯成大峪河,。總集水面積達(dá)780余平方公里,,為大峪河匯集了38500萬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徑流量,。大峪河四季清澈,,不管多深都可一眼望穿水底,不管下多大的暴雨,,支流小溪,、山泉飛瀑中的水始終晶瑩清澈。
阿角鏡湖
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無數(shù)的飛泉流瀑從海拔4000米左右的懸崖峭壁上直落谷底,有的形成了八,、九級飛瀑,,有的如珠簾懸掛,有的滴水穿石,,形成奇形怪狀的響水洞和梯河暗流,;有的如利劍切透數(shù)百米山谷,,穿峽而出。這數(shù)不清的奇水景觀,,卻無一處雷同,,移步換景,,各顯神韻,。每逢隆冬之際,水極少結(jié)冰,,而從旗布寺之下的河面卻冰封雪蓋,。長達(dá)三十公里的河道,,堅冰像一條潔白的長練捂住了河面。更為神奇的是,,每年臘月將近,,大峪河上總要發(fā)生一起當(dāng)?shù)厝朔Q為“犀牛背冰”的奇異現(xiàn)象:整條河面的堅冰在某一日子夜時分,突發(fā)一陣驚天動地的爆裂聲,一兩尺厚的巨大冰塊紛紛拋置兩岸,,其神力令人咋舌,。對此自然冰裂現(xiàn)象,當(dāng)?shù)厝藗髡f為洮河水神派遣一頭犀牛,,從洮河與大峪河匯流處鉆入河底,,用其鋒利的犄角斬開冰層,,并將冰塊背出河床,,疏通河道,。這浩大的工程,,它只須幾分鐘便一揮而就,難怪此地村民對“犀牛背冰”的神話,,虔誠膜拜,,奉若神明。
高山牧場
大峪溝的森林遮天蔽日,,浩瀚無垠,。溝內(nèi)除海拔3600米以上的裸巖外,層層疊疊的崇山峻嶺,,平坦渾圓的群山之巔,,懸崖峭壁的縫隙之間,,均被莽莽蒼蒼的林木覆蓋,除邊緣開闊地帶的中,、幼齡林分曾經(jīng)多年采伐外,,縱深處為千百年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春風(fēng)吹拂時似綠色的海浪,,洶涌澎湃,,濤聲起伏;夏日輝映時,,萬木競翠,,山花簇?fù)恚嬴B鳴唱,;金秋雨后,,薄云淡霧緩緩?fù)巳ィp紗朦朧中透出一匹新織的錦緞:墨綠的松,,蒼翠的柏,,金色的樺,橙黃的楊,,火紅的櫟……將這片-打扮得五彩繽紛,;隆冬時分,這里又是一番景象,,冰雪將大峪溝的森林裝點得更為圣潔,。純波氏落葉松林里的冰掛,晶瑩剔透,;挺拔的云杉,、冷杉、圓柏在碧綠的外套上加上雪白的披風(fēng),,像頂風(fēng)冒雪,,守衛(wèi)在北國的邊防戰(zhàn)士。
原始生物園
大峪溝景區(qū)不僅有引人入勝的美景,,更是一座富有多種資源的原始生物園,。主要樹種有高山耐旱針葉冷杉、云杉,、松柏等天然喬木,、灌木共19科31屬100余種;藥類植物140余種,;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有黑鸛,、金錢豹、雪豹,、蘇門羚和梅花鹿等,,二,、三類保護(hù)動物20余種;羊肚菌,、黑木耳等菌類十多種,,各種山珍野果漫山遍野,,俯拾即是,。
久遠(yuǎn)文化
連綿延續(xù)的昆侖山脈將這一人間仙境推向了草甸與黃土的邊緣,自古以來,,這里一直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彎弓躍馬的戰(zhàn)場。這里的山水草木沉積著數(shù)千年前祖先們狩獵,、游牧的歷史,。在這史稱“漢藏走廊”、“絲綢之路”西南支線的洮西通道中,,在這古代羌,、氐、土谷渾,、吐蕃諸民族生活的中心,,形成了卓尼特有的覺乃藏族(三格瑁),凝聚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獨秀,。
獨特民俗
卓尼縣有藏,、回、漢,、土,、滿、苗等多1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人口總數(shù)的62%,。這里不僅是西藏農(nóng)區(qū)宮廷服飾保留最完整的地方,覺乃藏族服飾三格瑁婉約大氣,、古風(fēng)濃郁,;還有著獨特的建筑——苫子房,美觀大方且實用,;此外這里還保有非常獨特的風(fēng)俗節(jié)日,,其中以婚俗習(xí)慣為甚,結(jié)婚當(dāng)天,,新娘把兄弟姐妹請到婆家,,新郎站在大門頭的房頂上,接受長輩及親友的掛紅祝福,,一直站到婚禮結(jié)束,。期間,,新娘舅舅把新娘抱進(jìn)來,新娘在炕上背對著靜思一天,,下午三點左右夫妻拜見公婆,,新娘認(rèn)灶點火切菜,僧人誦經(jīng),,親朋邊吃邊唱善巴,,邊唱邊舞“阿迦”。直至婚禮結(jié)束,,舅舅再把新娘抱回娘家,,遵循新娘"不落夫家"的古風(fēng)遺俗,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后,,娘家父母重新將新娘送來,,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燭,過上甜蜜生活,。
交通信息
大峪溝景區(qū)交通相對不便,,比較適合自駕。非自駕者可先到卓尼縣,,再拼車前往大峪溝景區(qū),,從縣城到景區(qū)目前尚未開通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