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蘭河,,發(fā)源于小興安嶺南麓,,位于哈爾濱市東部依蘭縣,全長108公里,。目前漂流區(qū)內已經(jīng)開通15公里的巴蘭河漂流和12公里的巴蘭河源頭漂流,。 在巴蘭河中放筏漂流,可盡情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忘卻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享受悠閑與逍遙。素有“中國北方第一漂”之美譽的巴蘭河漂流位于小興安嶺南麓,,丹清河景區(qū)腹地,,是由山間泉水匯聚而成的,橫貫迎蘭朝鮮族鄉(xiāng)全境,,在依蘭迎蘭鄉(xiāng)以樂2公里處匯入松花江,。
氣候
依蘭縣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節(jié)變化明顯,天氣變化顯著,、干渴懸殊,、寒暑俱烈;春季低溫干旱,多風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降溫迅速,,涼爽早霜,;冬季嚴寒干燥,。春,、冬季節(jié)較長,,夏,、秋為時較短。
依蘭縣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536.2小時,年平均氣溫3.1—3.6℃,,松花江以北地區(qū)較江南地區(qū)低0.5℃,。無霜期141天左右,。冬季平均降雪為13.0毫米,積雪深度為0.1米左右,。降水量平均為555.6毫米,。
地貌
依蘭縣地質地貌是:地層為前寒武系中元古界黑龍江群。地質構造位置是屬于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即張廣才嶺隆起的北緣,。本區(qū)地質構造運動比較強烈,、頻繁、復雜,,初步劃分為東西向和北東向構造。為華夏系或華夏式構造,,以及新華夏系等構造體系。版圖形似楓葉,狀如蝴蝶,,西南東三面有張廣才嶺和完達山脈圍垅,北面有小興安嶺余脈與外縣相隔,。四面群山環(huán)繞(海拔均為在150米以上),??傆^全縣是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式半山區(qū),、半丘陵地帶,。地貌特征為遠近高低起峰巒,泥澤漫崗繞平原,;深溝洼浴江河網(wǎng),,五山一水四分田,。
水資源
巴蘭河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巴蘭河全長108公里,,平均流量為17.6立方米/秒,徑流量為5.5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19,813.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29%。蘭縣河流較多,,河網(wǎng)密布,山澗小河112條,,有大小河沼,、坑塘83個,巴蘭河水力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褐煤,、油田頁巖、鐵,、砂金,、石英石等
植被資源
依蘭縣屬于半山區(qū)、半丘陵地帶,,為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貌和氣候條件決定了依蘭縣植被面積大,植物資源極為豐富,。
林木類:有松,、楊、榆、樺,、桑,、柞、椴,、棠槭,、黃菠蘿、核桃楸,、水曲柳等,。
花草類:花類有秋菊、丁香,、月季,、海棠、芍藥,、燈籠,、鄉(xiāng)球、對紅,、蘭草,、吊蘭、玻璃翠,、山玫瑰,、桃柳、鳳仙,、牽牛,、荷包、牡丹,、荷蓮,、雞冠、夜來香,、細粉蓮,、步步高、虞美人,、榆樹梅,、馬蘭、水梅等,。草類有靰鞡草,、大葉樟、小葉劃樟,、卷毛紅,、蘆葦,、草木犀、油包草,、馬蘭草,、野苜、香薄,、銼草等,。
動物資源
獸類:有梅花鹿、紫貂,、水獺,、猞猁、黃鼬,、灰鼠,、狐貍、麝鼠,、貉,、獾、狼,、野豬,、山兔、山羊,、狍子,、熊、蝙蝠,、刺猬,、晰蜴等。
鳥類:有燕(紫燕,、麻燕)、麻雀,、小雀(瞎柳葉,、驢糞球)、鴻雁,、鷂鷹,、烏鴉、布谷,、雉(野雞),、烏雉(野鴨)、喜鵲,、鸛(信天翁),、裂(啄木鳥),、鷗(貓頭鷹)、鴿,、雕(猛禽,、尾翎14根者為東青)、翠雀(鷸),、蘇雀(冬鳥),、鸕鶿(水老瓜)、鷓鴣(臭鴣鴣)等,。
蟲類:有蛇,、晰蜴、蜜蜂,、蜘蛛,、蟻、螢,、麥奴,、粘斯蟲、螟蟲,、蛤蚧,、蛙、蚋,、蚯蚓,、鱉、蚱蜢,、蚤,、蚰、螻蛄,、水蛭,、螳螂、蠟蟲,、蚜蟲,、蠅、瞎虻,、蜻蜓,、蚊、米蟲,、蝴蝶,、蛾、螺,、蠐螬,、尺蠖,、蟋蟀等。
魚類:有鯉魚,、鯰魚,、狗魚、大白魚,、草根魚,、大馬哈魚、牛尾巴魚,、鯽魚,、銀鲴魚、甲魚,、哲羅魚,、細鱗魚、雅巴沙魚,、蟲蟲魚,、川丁子魚、青根魚,、鳊花魚,、板黃魚、葫蘆子魚,、花鰱魚,、白蓮魚、嘎牙子魚,、黑魚,、鰲花魚等。
依蘭博物館建于1999年,,外型為古堡式建筑,,內有展廳4個。現(xiàn)有各類館藏文物總計4263件,,其中珍貴文物1216件,,較為全面理清了依蘭歷史脈落,堪稱北方歷史的縮影,。特別是博物館一樓常年舉辦的“毛澤東偉人風采報影展”吸引了無數(shù)游人駐足,從多個側面展示了偉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且許多照片均為全國首次發(fā)表,。
在依蘭歷史的星空上,最閃耀奪目的當屬徽欽二帝坐進觀天事件,,坐井觀天園就是以此段歷史為背景修建,。該園是2003年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推進的旅游項目,。該園創(chuàng)意新穎,既注重歷史完整性,,又體現(xiàn)現(xiàn)代旅游需要和前衛(wèi)時尚風格,,是我省一處不可多得的人文景點。
慈云寺創(chuàng)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是東北抗日名將,、奉系軍閥鎮(zhèn)宇使李杜將軍為其胞姐在龍王廟基礎上修建的,“慈云寺”三個鎏金大字是中國著名佛學專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所題,。汪道涵,、候寶林、李光羲,、曲嘯等著名人物,,陳雷、孫維本,、邵奇惠等各級領導都曾在此駐足;臺灣圓光佛學院教務長慧空大法師也曾到此給尼眾班的學員傳經(jīng)講學,,提供贊助,“多辦一所佛學,,少設十座監(jiān)獄”是她給予慈云寺的評價,。
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依蘭坐落在群山環(huán)繞、碧水纏綿之中,,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余脈如天然屏障深情守護著這方福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環(huán)繞腰間,,又為她憑添了幾分綽約風姿,!
都說,親水者智,,親山者仁,,這青山秀水之地遠自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青睞于此,在此捕魚狩獵,、繁衍生息,,為后人留下了“倭肯哈達古人洞穴”。
位于縣城北部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國頭城”遺址,,于歲月的滄桑中記錄了遼金時期作為五國城“盟城”--越里吉國(即依蘭)的興盛,,而根據(jù)北宋徽、欽二帝在此囚禁史實修建的“坐井觀天園”,,則把靖康之難那段戲劇性的歷史再現(xiàn),。
閑暇時分,,走進“慈云寺”八十載風雨滄桑,在晨鐘暮鼓中凈化躁動的心靈,;探訪神秘的“清真古寺”,,用目光親自觸摸乾隆皇帝親賜“龍鳳棺罩”;到“財神廟”中虔誠膜拜,,不只為財源廣進,,更為體驗古城依蘭這一獨特民俗風情。除卻歷史的厚重,,三五朋友乘車到城東的“東山怪坡”,,親身體驗怪坡的怪異蹊蹺,又會讓人對依蘭增加一份神秘,、一份向往……
公元10世紀初,,遼代游牧于松花江下游至黑龍江口的女真人,形成了五大部落國(剖阿里國,、盆奴里國,、奧里米國、越里篤國,、越里吉國),,其中越里吉國在今依蘭縣城北部,在五大部落國中居主導地位,,為盟城,,稱五國頭城。五國頭城始建于遼休(公元1080年),,金,、元、明,、清朝各代都延用,。由于明間久遠,城墻毀壞過多,,現(xiàn)城墻僅殘存數(shù)段,。史載北宋徽、欽二帝被金囚禁于此,。
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巴蘭河休閑娛樂觀光區(qū),地處丹青河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內,。景觀秀美奇特,,風光旖旎壯麗。景區(qū)內的巴蘭河漂流是引領黑龍江省夏季旅游的龍頭項目,是黑龍江比較出名的漂流景點,,每年一度的依蘭漂流文化節(jié)是黑龍江省著名的節(jié)慶活動。巴蘭河漂流的配套設施完善,,是黑龍江省最安全和最具特色的漂流項目,,自1999年開發(fā)以來已接待海內外游客超過130萬人次。報達山莊是專為巴蘭河漂流整體服務興建的集住宿,、餐飲,、娛樂和會議為一體的旅游服務設施。山莊建在美麗的巴蘭河畔,,密林深處,,懸崖峭壁之下。幽靜,、典雅,、鄉(xiāng)韻是山莊的一大特點。建筑風格各異,,有農家小院,,鄉(xiāng)村木屋,,歐式別墅,,備有標準間,、普通間等不同檔次能容納300人的客房,,還為喜歡野外宿營的朋友準備了帳篷,,任君選用,。山莊的多功能廳可以舉辦舞會,、卡拉OK,、中小型宴會,??赏瑫r容納500人就餐,以農家菜,、朝鮮族風味菜等天然綠色大餐為主,。既有龍江農家氣息,又有歐式風貌,。要感受夏日的清爽,,享受鄉(xiāng)野風味,體驗原始森林的情趣,。山莊是首選的旅游去處,。當夜幕降臨的時候,篝火晚會,,化裝假面舞會和別具風格的燒烤將會帶您進入夢幻世界,,這里充滿了遐想、歡樂、友誼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