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出三峽機場,,上318國道,西跨宜昌長江公路大橋,,車行45公里就到鄂西南道教名山--中武當(dāng),。中武當(dāng)又稱天柱山,位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城西35公里的清江北岸,,是以道教文化與險山幽谷為特色的宗教朝拜旅游區(qū),,終年晨鐘暮鼓,香煙繚繞,,來自于湘鄂渝川黔的朝圣香客和攬勝游人絡(luò)繹不絕,,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與鄂西北武當(dāng)山南北輝映,,享譽四方,是為道教名山,。中武當(dāng)主峰海拔1445米,,南臨清江畫廊,北望長江三峽,,四周群山拱手環(huán)抱,。遠看主峰,石筍高標(biāo),,孤峰峙立,,拔地聳天,巍峨超群,,有健筆凌云之勢,;近觀山巔,三峰爭峭,,雙橋飛虹,,宮觀雄踞,云梯高懸,,得仙山瓊閣之妙,。
自然景觀
孤峰三筍
天柱山的神奇,,恐怕要首推那突兀雄峙的峰頂石柱。天柱山孤峰聳立,,三座高130米的巖柱并峙,,相距僅4米,形如三株巨筍,,茁壯生長在天地之間,。站立山門望去,巖筍似從天而降,,又如破土而出,,氣勢磅礴,撼心動魄,。兩座人造石橋,,飛架三柱之間,橋纏筍,,筍纏橋,,像在峰頂擺下一個沖天石陣,。當(dāng)然,,也可把三柱石筍看成是一頂三峰,并峙于歲月的長河,,浴霜沐雪,,傲骨鼎立。三峰三峰,,也似乎寓示這中武當(dāng)?shù)南脊饫?,透著三豐祖師的仙跡!
天柱極頂
天柱極頂,,海拔1445米,,晴日遠眺,崇山峻嶺盡收眼底,,北可望長江云水,,南可見清江波光;霧日則煙雨朦朧,,紅墻綠葉點綴其間,,景象變化萬千。老祖殿就坐落在這云蒸霞蔚的天柱極頂,。
天柱側(cè)峰
天柱山登頂?shù)奶焯菔侄盖?,往上時,在這段天梯的右側(cè),,沖天聳立著一根巨大的石柱,,氣勢奪魄,,像是追隨天柱三峰,在這天地間無聲地吶喊,。
陰陽井
其井一陰一陽,,每到冬天,陰井冰凍寸余,,而陽井卻熱氣騰騰,。相傳當(dāng)年修建南巖宮時,正值冰凍季節(jié),,工匠們發(fā)現(xiàn)南巖宮旁一塊三尺見方的地方熱氣騰騰,,深挖丈許,涌出清泉,,遂成一井,,井中不斷冒出熱氣,寒冬不凍,,是為陽井,。相距數(shù)尺,再挖一井,,每到冬季井內(nèi)就冰凍寸余,,是為陰井。
方山石林
位于長陽天柱山下,,是古時人們登山朝圣的必經(jīng)之地,,是清江畫廊最為壯麗的景色之一。由深邃的山谷所夾峙,,分成南壁與北壁兩部分,。峽谷頂端也是現(xiàn)在天柱山風(fēng)景區(qū)的入口因交通方便,在冬季雪期,,仍能欣賞天然奇景,,因而成為鄭家榜村旅游觀光的中心。
該峽谷起于鄭家榜,,終端為天柱山,,全長16公里,是湖北省內(nèi)最長的峽谷之一,。峽谷中的石柱溪,、鐘家溪,溪水清澈見底,,兩側(cè)的谷壁呈階梯狀,,石柱高聳如林,高低錯落,,逶迤連綿,,此起彼伏,,形態(tài)各異,鳥語花香,。最深處800米,,頂寬2至6公里。谷底寬小于1公里,,窄處僅120米,。谷底水面不足4米寬,夏季冰雪融水下注,,水深增至1.8米,。山石多為石灰?guī)r,自谷底到北壁峰頂分成4個各不相同的氣溫層與植物帶,。千年古道縱穿其間,,從谷底到谷頂步行需3小時。
自冰河時代開始,,直到今天,,在無數(shù)世紀(jì)間,峽谷內(nèi)溪水不斷地侵蝕大地,,終致形成這一大峽谷,。從谷底至頂部沿壁露出從前寒武紀(jì)到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巖系,水平層次清晰,,巖層色調(diào)各異,,并含有各地質(zhì)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zhì)史教科書”之稱,。 兩岸絕壁上明顯呈現(xiàn)出被侵蝕后的各時代的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