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山又稱元朔山,,因山上供奉有真武大帝,,也被俗稱為“北武當(dāng)”。老爺山主峰西南皆為懸崖絕壁,,古籍上曾有這樣的記載:“霧山嵐光浮繞,,四時若霧,山表嘉木扶濃蔭蔽日,,巉巖崱力,,怪石嶙峋,谷應(yīng)風(fēng)鳴,,如聞虎豹”,。古人以“霧山虎豹”把它列入大通“八景”之一。景區(qū)因其保護完好的自然風(fēng)貌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成為旅游和避暑的佳境,被列為青海省九大旅游區(qū)之一,。老爺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是儒,、釋、道三種宗教文化匯聚的地方,。經(jīng)過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兩次破壞,,文物古跡損毀殆盡,留下了歷史的滄桑,。以后的重建,,民族宗教文化活動漸次回復(fù),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朝山會和“花兒”會是老爺山的重大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老爺山過去古跡甚多,,山上廟宇不可勝計,。老爺山原建有藥王廟、玉皇宮,、百字宮,、柴家殿、無量殿,、斗母宮,、太元宮、三佛殿,、雷祖殿,、斗母宮、文昌廟,、三宮廟等古建筑,,還有老虎洞、石柱,、火燒臺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壞。這些古跡層層疊疊,,坐落山間,。因此,以前每年夏秋時節(jié),,來此朝山拜佛,,旅游觀光的人很多??上?,這些古跡前些年被人破壞,但遺址仍存。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當(dāng)?shù)卣腿罕娭匦滦藿ㄍづ_樓閣,、廟宇,一部分古建筑正在恢復(fù),,昔日的輝煌將逐步展示給游人,。
在老爺山后山門內(nèi)的七彩路入口附近,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山石,,從側(cè)面望去,,巖石似一位昂首挺胸站立著的將軍。蒼勁嶙峋的巖石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將軍的輪廓,,將軍披甲戴盔,,凝視著前方,正在做著征戰(zhàn)前縝密的戰(zhàn)術(shù)謀劃,,果斷的眼神透射出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威嚴(yán),。
在玉皇大殿左下側(cè)一塊平坦之處,有一座朱欄玉戶,、畫梁雕棟的殿閣,,這便是雷公殿。大殿雖是新近落成,,但"樓臺突兀門迎嶂,,青松帶雨遮高閣。四圍花發(fā)琪園秀,,三面門開舍衛(wèi)光",,正是"紅塵不到真仙境,靜士招提好道場",。大殿面南背北,,分為三間,殿中供奉雷公,,絳紗衣,、芙蓉冠,紫授金章,,一副嫉惡如仇的神態(tài),。神位前擺放供桌、香爐,、燭臺,。雷公殿經(jīng)不斷修繕,漸顯巍峨宏大的氣勢,,成為游人登山覽勝的新景點,。
老爺山現(xiàn)保存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古建廟宇樓閣15座,,建筑風(fēng)格獨特,,尤其是磚雕,、壁畫,,算得上是重量級文物。古建廟宇樓閣一部分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一部分為磚石砌成,,但脊首都飾有仿木垂蓮柱和象首枋頭,疊澀出檐,,檐角飾蹲猴捧桃(意為穩(wěn)坐封侯),;有龍鳳脊、龍虎脊等,。浮雕畫磚,,題材更為豐富。據(jù)專家考證,,溫靈官樓,、岳靈官樓、土地廟的磚雕和城隍廟頂?shù)摹白友馈蓖?,在中國都是少有的,,文物價值連城。現(xiàn)存15座廟宇樓閣壁畫保存完整,,無量祖師,、大佛、觀音菩薩,、關(guān)帝,、王靈官、城隍,、土地等廟內(nèi)的“真武出行”,、“遇仙修道”、“降魔除害”,,“輪回降周”,、“掛印親征”、“唐僧取經(jīng)”,、“三顧茅廬”,、“出五關(guān)斬六將”、“閻王升殿”,、“生死輪回”,、“十八層游地獄”,、“蘇武牧羊”等近百幅壁畫,造型逼真,,藝術(shù)高超,,據(jù)專家考證,這些壁畫具有敦煌壁畫的文物價值,,尤其是觀音菩薩殿內(nèi)的“葡萄人”,、“葡萄龍”壁畫,文物價值連城,。
藥王廟玉皇宮,,內(nèi)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為寬敝,,廟門走廊旁各塑黑虎一只,,張牙舞爪,神氣活現(xiàn),。百子宮,,中塑子孫娘娘,壁崖間遍置泥人,,前燃巨蠟,,粗若茶杯。往游婦女,,爭先焚香,,或討神簽,或拴泥人,,煞是虔誠,。菩薩殿。殿址雖小,,處地卻高,,游人在此小憩者甚多。柴家大殿,,該殿為元塑山西北第一勝地,,殿宇巍峨,門內(nèi)廳壁間繪塑半立體形佛圖,,騰云駕霧,,栩栩如生。內(nèi)庭有身著黑袍的無量塑像,,高達丈許,。無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寬敞,,民國初年焚毀,。古塔高達三丈。塔南山灣中有石洞一處,,下臨絕底深淵,,上塔松木二根,即為太元宮,,也稱老爺廟,,內(nèi)塑關(guān)公像,左有周倉持刀而立,。兩廂墻壁間繪制關(guān)公生平偉績,,如“出五關(guān)”、“單刀赴會”等不一而足,。
信步漫游老爺山公園,五步一景,,十步一奇,,奇峰怪石、奇草異木紛呈眼前,。在所有人文景觀中,,最令人驚奇和賞心悅目的便是那精心點綴、各具形態(tài)的亭臺樓閣和鐫刻其上的楹聯(lián)佳句,。迎霞亭,、愛晚亭、紅葉亭等各具特色,,布局巧妙,。半壁亭、望峰亭等更是造型優(yōu)美,,灑脫飄逸,。半壁亭有詩句曰:"三川碧流朔山景,一幅畫卷半壁亭,。漫步云間七彩路,,四時風(fēng)光四時新。"觀賞亭臺樓閣和品味楹聯(lián)佳句,,已成為游人登山途中莫大的樂趣,。
該廟北倚大山,南臨峭壁,,地形幽雅,,建筑亦甚壯麗,為元朔山西南第一勝地,。老虎洞,,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層列的茂林崗巖。論山勢要數(shù)這里最險峻,,論風(fēng)景要數(shù)這里最幽雅,。
1.在紙坊街公交總公司二公司車站乘去大通縣的中巴即可到達。
2.在西寧小橋汽車站坐班車至大通縣約1小時,,每20分鐘有一班班車,。
風(fēng)景區(qū)地處中緯度,海拔高,,受海洋影響微弱,,屬大陸性氣候,春季干旱多風(fēng),,夏季涼爽不熱,,年平均氣溫2.8℃,氣溫較高的7月份平均氣溫13.9℃,。年平均降雨量508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6%。
老爺山植被生長茂盛,,計有百余種植物,,以云杉、柳樹,、白楊,、紅柳及多種灌木為主。每到盛夏季節(jié),,漫山遍野郁郁蔥蔥,,遮天蔽日,叢林中玫瑰,、牡丹,、芍藥,、金露梅、銀露梅及各種野花竟相開放,芬芳撲鼻,。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可與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間草叢中棲息有20多種野生動物,,有野貓,、赤狐、松鼠,、旱獺,、猞猁、黃鼠,、毛眼,、沙雞,、野雉、雪雞,、藍馬雞,、巖鴿等,以鳥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