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區(qū),,南起金華電航橋,北至香山鎮(zhèn)交界,,東西以涪江兩岸的山脊為界,,有古鎮(zhèn)、古建筑,、古廟,、古城墻、古樹,、古戲臺的“六古文化”,,各景點相依相連,是集“祈福納祥,、求學勵志,、觀光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景區(qū),。金華山,,取其“貴重華美”之意,,被譽為天下人才匯聚的精華之山??偯娣e189.73畝,,山勢呈馬鞍形,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是蜀中四大名觀之一--金華道觀,,后山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子昂讀書臺。問道金華山,,祈學讀書臺,。這里被譽為“天下無雙景,人間第一山”,,古柏森森,,亭臺樓閣鱗次櫛比,巧奪天工,。山中既有歷史滄桑感,,又不失現(xiàn)代休閑味,堪稱涪江中游的一顆明珠,,非常適宜訪古尋幽,,感受自然。
也叫小山門,。小山門是1984年新建的仿古建筑,,是從前山上山的通道。正門兩側是伯玉先生寫的一副楹聯(lián),。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橫聯(lián)天路相邀,,左手邊的這顆黃葛樹就是上聯(lián)提到的千年樹,,金華山還有很多這樣的古樹,每到春夏季節(jié),,就會有許多飛鶴在樹上飛舞嬉戲,,因此就有了鶴舞千年樹這一千古佳話;下聯(lián)描繪的是彩虹橫跨在百尺橋上的壯麗景色,。
金華山的南山門,,也叫大山門,始建于清代嘉慶十三年,。(唐代宗)寶應元年,,曾有詩人前來憑吊陳子昂,,在華表上留有詩篇,,這位詩人就是著名大詩人詩圣杜甫,。西柱上就有杜甫的《登金華山野望》,詩中發(fā)出“射洪春酒寒仍綠,,目極傷神誰為攜”感嘆,,嘆息自己孤獨尋友而知音不在。來到子昂故里,,暢飲射洪的美酒,,愈發(fā)懷念已逝去的知音。東柱上有杜甫的《觀陳公堂遺跡》,,詩人看到金華山的蔚藍勝景與讀書臺的凄涼景色,。想到陳子昂與自己一樣雖滿腔報國熱情,卻仕途不順,,懷才不遇,。不禁產生惺惺相惜的感覺,隨風吟出“悲風為我起,,激烈傷雄才”的佳句,。那么在華表上杜甫的留款杜字多了一點,傳說就是詩人觸景傷情而留下的眼淚,。據專家考證,,這兩首詩是杜甫的親筆真跡。1966年文化大革命華表損毀,,現(xiàn)在的華表是1991年用漢白玉復制的,。因此詩作也是墨寶托本。
金華山石龍修建于明朝年間,,龍神鱗片99999片,,全長180米,龍頭原雕立在大山門后,,為什么今天看到的石龍龍頭在山巔,,龍尾在山門呢。關于石龍有個傳說,。相傳原雕立石龍,,一來是以石龍為欄作檻,保護游客安全,;二來是為了鎮(zhèn)涪江泛濫的洪水,。可老百姓發(fā)現(xiàn),,石龍不但沒有使洪水減弱,,反而使洪水高漲,。究其原因,人們覺得石龍雕立時,,龍頭低,,龍尾高,石龍從上游順江而下,,助漲了洪水,。所以,老百姓將龍頭改建在上端,,龍尾擺在低處,。這樣,洪水來到金華時,,就會被逆流而上的石龍截住,,吸入肚中。從此,,金華一方免去了洪水災害,。當然這些都是傳說。
祖師殿建于清代,,供奉的是金華山的主神真武祖師,,所以他的建筑規(guī)模比其他殿都要宏大很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真武祖師圣誕之日,,每逢此日,金華山道觀都要舉行隆重祭祀活動,,信眾數(shù)十萬之多,。
又叫玉虛閣,是金華山第一座建筑,。唐代,,這里是金華學堂,是陳子昂青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因此,,門外立有陳子昂讀書臺遺址。清道光年間,,讀書臺遷移,,道家就在此建立了玉虛閣。閣內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像,,在老百姓心中,,玉皇大帝是天界最高神靈,但道教認為玉皇大帝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其職能是奉三清之命,,察紫薇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的正月初九,,玉皇圣誕日,道教會舉行玉皇會,。
與玉虛閣相距約30米有一座純陽閣,,閣內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閣前平臺右側有一座巨大石碑,,碑的前后分別刊刻著唐代大詩人杜甫親筆書寫的《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和《金華山野望》兩首詩。杜甫在寶應元年(762年)冬天到金華山憑吊陳子昂,,當詩人看到冬日的金華山一派冷清,,陳公讀書堂又長了許多青苔,不禁發(fā)出"悲風為我起,,激烈傷雄才"的感慨,。
為了更好的造福一方人民,金華山道家管委會積極響應國家“文化強國”戰(zhàn)略,,利用自身有利資源,,結合實際情況,遵循自然規(guī)律,,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著力打造金華山玉京仙館,擬給旅游觀光的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休閑環(huán)境,,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樂趣,。讓大家在這里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交往寬心,,住得盡興。
陳子昂讀書臺掩映于古柏蒼松,,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讀書臺坐北朝南,是不完全對稱的四合院建筑,,分為前中后三院,。整個建筑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頗具江南園林風韻,。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前矗立的是唐代宗大歷六年東川節(jié)度使(鮮于叔明)為表彰陳子昂所立的“旌德碑”。記載著陳子昂的家世背景,。以及他在文學上所做的貢獻以及對其的評價,。兩邊的花壇各有一字花語“文宗”,,指的就是陳子昂,陳子昂字伯玉,,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以陳子昂官至右拾遺而得名,。拾遺,顧名思義,,就是撿起皇帝遺漏的,,是古代專門向皇帝諫言的言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察部門或者政策研究部門,。拾遺亭左邊刻有陳子昂的《座右銘》,,在《座右銘》中,陳子昂詳細地闡述了做人和為官之道,。特別是在為官執(zhí)政方面,,他說,當官要做到公正謹慎,,立身要廉明清潔,。對待老百姓要寬容平和。
成都北門汽車站,、城北汽車站,、昭覺寺汽車站、西門汽車站每天有近30班車到射洪縣(約2小時),,到射洪后從射洪汽車站坐專門的班車到子昂景區(qū)所在地金華鎮(zhèn)(約20分鐘),。
從成都出發(fā),走成南高速到回馬下高速,,然后走國道半小時到子昂景區(qū)所在地金華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