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鎣山天池與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并稱為全國三大天池,其中,,以華鎣山天池面積最大,,湖水面積3800畝,總庫容5548萬m3,,湖區(qū)集雨面積84.36km2,,平均海拔483—683米,是川東地區(qū)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天池湖中有一個全島、兩個半島,,其中最大的島嶼,,形似月牙,名為月亮島,,島上植被茂密,,綠化覆蓋率達(dá)95%以上,且建有人行步道,,環(huán)湖步道,;湖周群山環(huán)抱,植物茂盛,,綠化覆蓋率達(dá)40.5%,。環(huán)湖巖石裸露,各具形態(tài),。美麗的天池湖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系天然間歇性巖溶湖泊。景區(qū)屬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區(qū),,年平均氣溫17.6℃,。
天池湖
史記
根據(jù)地質(zhì)堪測:這個記錄不科學(xué),,華鎣山在侏羅系后期(大約1.41億年前)從四川盆地中隆起,后經(jīng)白堊晚期(大約0.25億年前)的喜馬拉雅運(yùn)動,,對華鎣山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影響,,從而變得雄偉壯麗,天池湖就在這個時候誕生,。天池這個造山運(yùn)動自然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達(dá)3000多畝,繞湖一周約有27公里湖的中心有一個行似彎月的島嶼,,俗稱“月亮島”,,面積300余畝,1930年,,四川保路同志會會長蒲殿俊撰寫《辟治廣安天池議》,,在描繪天池自然美景的同時,呼吁各界人士捐款建公園,。他帶頭捐款近一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籌措銀幣一萬余元,,經(jīng)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建成了“天池公園,園中建有柳堤,、梅嶺,、桂圓。松崗等景點(diǎn),,種上了上百種珍貴花木,,匠心獨(dú)具。蔚為壯觀,。公園建成以后,,著名詩人、書法家趙熙來到天池,,飽覽勝景,,親筆書寫了“天池公園”園名,揮筆題寫了“天池傳俠筆,、文苑魯諸生”的千古楹聯(lián),。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絡(luò)繹不絕,。國畫大師黃賓虹得知天池風(fēng)光無限好,從上海專程來到這里,,在天池生達(dá)半年之久,,不愿離去,。當(dāng)時上海《良友》畫報,,辟專版刊載天池的勝景美畫,,并且配詩宣贊:“癡生慕名天池游,旖旎風(fēng)光醉心頭,;粼粼波光映藍(lán)天,,曲曲堤岸托楊柳;蓮姑魚翁乘風(fēng)歸,,扁舟小島聚波頭:夕陽染紅瑤池水,,眾山人懷化吳鉤”。在這個幽雅溫馨的月亮島上,,留下了“賓杠作畫醉天池”的美麗記載,。
在天池湖中,象月亮島這樣的島嶼,,還有五個,,只是它們的面積沒月亮島那樣大,景致沒那么靚,,它們還是一個個待字閨中的少女,,未被才子佳客認(rèn)識。
傳說
湖畔一位八十高齡的老太太告訴我們:天池湖,,那是上天仙子的寶鏡,,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玉帝的三女兒在天庭上梳妝打扮,,她俯看著下界華鎣山的美景秀色,,如癡如醉,一不小心將玉鏡跌落在了華鎣山中,,寶鏡沾上了華鎣地氣,,怎么也取不回去了,這樣,,就形成了美麗的天池湖,。美麗的傳說,給了人們無限的遐想,;動人的故事,,為人們編織了多少憧憬和希望。
保護(hù)
2017年5月,,為保護(hù)華鎣山天池湖,,華鎣市相繼關(guān)閉了湖泊周邊30多家大小紙廠、洗選煤廠,、煤窯及石灰窯等污染企業(yè),,并實(shí)施“潔凈水”行動和“河(湖)長制”,,使天池湖不僅天變藍(lán)了,山變綠了,,水變清了,,而且還成為華鎣市約20萬多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