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金龍山文化旅游景區(qū),,是中國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當(dāng)?shù)匦⒂H文化的結(jié)合地。景區(qū)與孝義市濕地公園,、晉商古驛道,、臨黃塔、勝溪湖森林公園等景點形成一條特色文化旅游路線,,區(qū)內(nèi)自然風(fēng)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據(jù)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口口相傳,,虢國滅亡,,神斷香火,金龍廟一夜之間被一場大風(fēng)刮到了金龍山,,而金龍廟的歷史可推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此金龍山勝跡在當(dāng)?shù)仡H孚人望,成為當(dāng)?shù)靥厣幕糜温肪€的重點之一,。
重檐防唐式廡殿式建筑,,寺院山門朝北,額首“崇孝寺”扁額題字是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大和尚所題寫,。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圓通殿,、大雄寶殿、法堂,、觀音殿,、地藏殿、鐘樓,、鼓樓等,。寺院建筑形制上按照漢傳統(tǒng)佛教規(guī)制,融匯佛教文化,、古典建筑文化,、現(xiàn)代建筑文化于一爐,側(cè)重體現(xiàn)唐代建筑風(fēng)格使之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由十八個巨型臺階構(gòu)成,全部采用草白玉浮雕,,底座為花崗巖材質(zhì),。十八階臺階每一級雕刻中華九鼎,,清朝文武官員官服補子浮雕,寓意為步步登高,,青云直上,,一言九鼎。中間浮雕嵌填金龍四大王傳說,,描述金龍四大王謝緒從人到神的傳奇故事,,共18幅。
大佛整體建筑用材采用漢白玉材質(zhì),,總重量3000噸,,像高26.06米,寓意孝義市周定王十三年(前594)置瓜衍縣以來至2012年,,有2606年的歷史,;蓮花寶座高13.85米,寓意孝義市于唐貞觀元年(627)因邑人鄭興“割股奉母”孝行聞于朝,,唐太宗李世民敕改名為孝義,,至2012年已有1385年的歷史。大佛本體加蓮花寶座共39.91米,,地平面至佛頂99.91米,,寓意佛家三界普度眾生、九九歸一,、吉祥萬福,。
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夏初曾重修,。2012年,,在此基礎(chǔ)上加固并擴建為兩層雙檐仿清式建筑。采用鋼筋混凝土與木結(jié)構(gòu)相結(jié)合,,青磚墻面,,屋面灰筒瓦鋪蓋。殿堂雕梁宇莊嚴(yán)雄偉,,油漆彩繪鮮艷奪目,。廟東新建長廊,猶如龍身飛舞,,曲折蜿蜒,。
古碑文記載,金龍泉即是位于金龍廟左邊的半山泉眼,。2012年,,在其原址重修擴建,泉眼處置一龍頭石雕,,清冽甘甜的泉水自龍口流出,,且終年流水不斷,;又增修放生池,方便信徒將各種水生動物如魚,、龜?shù)确派谶@里,。
底層占地面積2143.69平方米,臺明面積572.05平方米,,建筑高度34.14米,。閣身為鋼筋混凝土清式仿木結(jié)構(gòu),屋頂為四角攢尖,,灰筒瓦覆蓋,,重檐為歇山抱廈式,正心桁拱為七彩單翹雙昂斗拱,。樓內(nèi)分層布局,,一至四層陳列文化藝術(shù)品,五層雕塑毛澤東像,,六層供奉孔圣人,,七層供奉文昌帝君,均為福建莆田木雕像,。
面闊三楹,,漢白玉雕塑護欄。內(nèi)供奉文武財神五位,,民間稱之為五路財神,,神像為泥塑貼金。
夏季:08:30—18:00
冬季:09:00—17:00
自駕
1,、青銀高速從汾陽西出,,轉(zhuǎn)入S340,至高陽鎮(zhèn)下吐京村西,。
2,、呼北線→G307→S340,,至高陽鎮(zhèn)下吐京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