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簡稱禪博園,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宜陽大道62號,,是集文化觀光與體驗,、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以佛禪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禪博園占地面積約3200畝,,園內(nèi)建筑呈中軸式仿唐建筑,,主題雕塑以花崗巖、銅雕為主,,為配合園區(qū)主題,,顏色也多以仿古木為主,呈現(xiàn)出古樸,、深沉,、大氣、恢弘的氣勢,。整個園區(qū)定位為:一條主線,、兩大定位、三個理念,、四大區(qū)域,、九度空間,實現(xiàn)文化展示與心靈體驗的功能融合,。
一條主線:即以禪文化主線貫穿始終,。
兩大定位:即市民的文化公園;游客的旅游勝地,。
三個理念:園區(qū)建設(shè)始終貫徹三個理念,,即“佛心禪,、生活禪、宜春禪”,,充分展示中國禪都文化,。
四大區(qū)域:整個園區(qū)分為四大區(qū)域,即觀禪區(qū),、悟禪區(qū),、品禪區(qū)、修禪區(qū),。
九度空間:整個園區(qū)打造九度空間,,即以入禪、觀禪,、修禪,、悟禪、聽禪,、賞禪,、品禪、尋禪,、城禪為內(nèi)容,,形成具有不同禪意境的九個功能空間。
立足于宜春深厚的禪宗文化底蘊,,圍繞佛心禪,、生活禪、宜春禪進行規(guī)劃設(shè)計,,突出唐風(fēng)禪韻的建筑特色,,把禪宗的“一花五葉”與宜春起源的“叢林清規(guī)”自然融合,展示了一幅幅禪宗歷史的精彩畫卷,,讓來此的人們感悟禪的思想精髓和哲學(xué)情懷,,更讓唐宋以來,宜春這片秀麗土地上,,梵天佛國于斯為盛的萬千氣象,,首次得以真實演繹和全面展示。這就是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一個佛教叢林,、禪宗故鄉(xiāng);一個滿是禪景,、繚繞梵音,、充滿禪意、盡是禪機的地方,。禪博園——禪宗勝地的文化名片,,感受佛教叢林,,品味禪意人生,正引領(lǐng)宜春這座城市走向世界,。
一走進禪博園,,雄偉、大氣的五葉空門便矗立在眼前,。五葉空門高達16米,,空門視線通達南北,直達象征“拈花微笑”的主體雕塑,,充分展現(xiàn)禪的“空境”,讓人一進入便拋卻一切雜念,,進入禪文化的奇妙境界,。五葉空門采用蓮開五瓣之造型,寓禪宗“一花五葉”之意,?!耙换ā敝钢袊U宗初祖菩提達摩所傳禪法;“五葉”指禪宗繁盛時期先后產(chǎn)生的五大宗派,,分別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門宗,。
佛韻蓮池位于五葉空門和游客服務(wù)中心之間的神道兩側(cè),,占地面積約6700㎡,分別由7個巨大的花崗巖蓮花石雕組成,。蓮花為佛教圣物,象征神圣與不滅。佛經(jīng)載:釋迦牟尼托胎時,,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下降迦毗羅衛(wèi)國,,從凈飯王夫人摩訶摩耶左脅入胎。出生時,,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蓮,并有天女為之散花,。讓人感覺到與禪祖同在,。
四空廣場建筑面積約2607㎡,由客服中心,、售票處,、接待處,、營銷中心、商務(wù)中心,、警務(wù)室等組成一站式游客服務(wù)區(qū),。四空廣場以唐代建筑形式建造,提供多語種的人工服務(wù),、自助服務(wù)和景區(qū)旅游線路的視頻演示,。
經(jīng)幢步道有臺階72級,兩側(cè)立經(jīng)幢12座,。經(jīng)幢為刊刻經(jīng)文,,宣揚佛法之物。立經(jīng)幢十二,,其義有三:一寓“十二因緣”,,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緣,連環(huán)相生,,因果相待,,都無自性,悟入一切皆空,;一寓“十二分教”,,即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言教,依其內(nèi)容與形式可分為十二大類,;一寓“十二時歌”,,此歌為古代俚曲。歷代禪師多作此歌以“下里巴人”方式傳道弘法,。以示禪博園所展示的禪宗文化內(nèi)容博大,,詮釋通俗。
禪心廣場占地36600平方米,半徑108米,,地面裝飾圖案為盛開的蓮花,。內(nèi)設(shè)八正亭和六合門,八正亭寓意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為佛門修行的八項內(nèi)容,,按此修行可由“凡”入“圣”,。從迷界此岸達到悟界的彼岸,故也比喻為“八船”,、“八筏”,。六合門即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見和,、利和。此處以禪心為依托,、以悟禪為內(nèi)容,,悟天、悟地,、悟禪空,。讓人衍生出萬宗歸心、天空地空的意境,。
觀禪天梯長約219米,,寬12.71米(平臺寬18米),共有臺階477級,。臺階間嵌有丹陛石13塊,。“十三”,,寓意“佛教十三經(jīng)”,,即《壇經(jīng)》、《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楞嚴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圓覺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楞伽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法華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均為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佛經(jīng)經(jīng)典。丹陛石雕刻的寶相花,,是佛門常用裝飾圖案,。
五葉壇五角配五亭,五個墻面上分別立五位宗師雕像,。五葉壇為四層仿古建筑,,高26米,總建筑面積4885㎡,。走進大門便是高達6米的禪宗鼻祖達摩銅雕,。展示內(nèi)容分三層,一層為中國禪宗史,,二層為宜春禪宗史,,三層為禪宗藝術(shù),第四層為管理功能區(qū),。整體建筑如佛祖如來座前的寶蓮燈,,意寓禪法傳燈不滅。
五葉壇上拈花微笑雕塑高15米,,為貼金銅雕,,形為佛手拈花,又似鳳凰展翅,?!澳榛ㄎ⑿Α背鲎远U宗典故: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傳付摩訶迦葉?!?/p>
禪佛手、法器長廊共設(shè)有木魚,、寶瓶,、缽盂、燈,、法輪,、錫杖、智拳印,、轉(zhuǎn)法輪印,、禪定印、降魔印,、施無畏印,、施愿印、香板,、鼓,、鐘、如意,、拂塵,、念珠,、香爐等法器十九種,,以及金剛杵手、胡瓶手,、合掌手,、白蓮花手、寶缽手等佛手五種,。
楹聯(lián)是漢語言的獨特藝術(shù)形式,。天下禪林尤擅此作。散布于名山古剎的經(jīng)典楹聯(lián),,讀之如甘露滋心,,賞之如醍醐灌頂,。禪楹聯(lián)碑廊位于五葉壇東側(cè),,共建有牌樓12座,鐫刻楹聯(lián)24幅,。楹聯(lián)均采自各大禪林,集為大觀,。
禪故事雕塑園位于禪博園東側(cè),,占地面積43.5畝,園內(nèi)共有100組雕塑,,分述100個禪故事,。故事富有禪理,能啟悟人生,;饒有禪趣,,能寓教于樂。為“參禪悟道”者推開一扇“方便的法門”,。讓人在100個禪故事中領(lǐng)悟禪故事的真諦與玄機,,給人思考與啟迪。
禪詩是中華文化奧庫中的寶貴遺產(chǎn),,又是古代詩歌園地中的一畦奇葩,。禪詩園選有充滿禪理、禪趣的禪詩100首,,將其刊刻于“古木”,、“奇石”之上,以供品讀,。游人徜徉其間,,讀之唇齒留香,誦之心曠神怡,,思之達觀人生,。
邀月潭由三個圓形建筑組成,依水而建,、依山而立,。明月在天,修行在已,,邀月入潭,,共悟禪機,是賞月明心,、聞香悟道的絕佳境地,。
宜春禪勝園占地面積約53.47畝,園內(nèi)分布有八個景點,,全部依原樣規(guī)格,、外觀建造,以展示宜春禪林勝跡,,講述宜春禪林舊事,,彰顯宜春禪宗文化之豐厚,。園分東西兩個入口,西入口有一誠大師親筆題字:“宜春是禪宗圣地”,;東入口石刻相傳為仙家呂洞賓所書的“海闊天空”四字,,摹自袁州慈化寺。內(nèi)有以下禪林勝跡:
本景點“天下清規(guī)”石刻,,仿自百丈山“天下清規(guī)”摩崖,。據(jù)載,此為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所書,。以此彰明百丈山乃“天下清規(guī)”誕生地,。
本景點仿洞山逢渠橋,重建石橋一座,。逢渠橋是江西僅存的有絕對紀年的三座宋代古橋之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良價禪師因“逢溪睹影”而悟道,。宋紹圣五年(1098),,當?shù)厝死姿氖餅榧o念良價悟道,于洞山捐建一橋,,取名“逢渠”,,出自良價《逢渠偈(jì)》。
本景點仿黃檗山虎跑泉,,重建古井一眼,。旁刻大愚禪師囑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禪師語:“第一莫忘黃檗”,以示“飲水思源”,。
本景點仿寶峰寺馬祖塔亭,,重建石亭一座。唐貞元中,,“廣建叢林”的馬祖道一示寂,,遵其囑,瘞(yì)塔于靖安寶珠峰下,。寶峰寺由是名重天下,。宋元豐八年(1085),,建石亭護塔,,是為宋代建筑精品。1957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景點運用雕塑語言,,重現(xiàn)末山了然與灌溪志閑論禪斗機于九峰山的場景。
本景點建有草廬一間,,以示仰山棲隱寺開山祖慧寂禪師始入仰山時,,初搭茅庵以修行,,終創(chuàng)溈仰一宗。棲隱寺宋初改名為太平興國寺,。元代重建,,領(lǐng)皇命,大文學(xué)家程鉅夫撰文,,大書法家趙孟頫書丹,,為之立碑。是為中國古代書法珍品,,故重立此碑于茅庵之前,。茅庵后石刻“方圓默契”四字,為溈仰宗宗風(fēng),。
本景點為大型石雕《金剛經(jīng)》,。經(jīng)卷長32米,高2米,。宜春古代禪林,,手書《金剛經(jīng)》有兩大瑰寶。一是蘇東坡書于臨江慧力寺的《金剛經(jīng)》,,另一則是普庵印肅禪師刺血泥金,,書于袁州慈化寺的《普庵加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歷時五年而成,。
本景點為洪鐘一口,,以示宜春古八景之一“化成晚鐘”?!盎赏礴姟?,位于袁州城西秀江北岸的化成巖。此巖山勢從江濱平地崛起,,洞幽石怪,,自成巖壑,素以“清奧”見稱,,譽為“江南一勝”和“天然圖畫”,。每當漁舟唱晚、牧笛催歸之際,,化成禪寺內(nèi)鐘聲悠揚,,為袁州古城平添一份梵天佛國之神韻。故題曰:“化成晚鐘”,。
袁州崇圣寺,,始建于唐。宋太平興國中,,得敕賜,。北宋中期,,活躍于北方的臨濟宗漸次衰微,慈明楚圓禪師毅然南下弘法,。乾興年間,,應(yīng)袁州知州之請,開壇于崇圣寺,。其后,,門下派生楊歧、黃龍二宗,,臨濟從此中興,。崇圣寺原在宜春城北袁山門外,明清兩代,,設(shè)僧綱司于此,,統(tǒng)領(lǐng)袁州禪林。咸豐年間,,寺毀?,F(xiàn)重建于禪博園內(nèi)。
梵唄,,即佛教音樂,。是用以闡明佛理和弘揚佛法的佛事音樂。其音其樂莊嚴清凈,,蘊含慈悲之情,,使人聽后動容,起歡喜之心,,動善意之念,,是凈化人心的清凈之音。此廳集音樂原聲演奏及影像播放功能為一體,,建筑面積1728平方米,,建筑高度12.8米,內(nèi)設(shè)座位349個,。在此處,,你可聆聽古曲聲、念佛聲,,體驗參禪的意境,,享受禪意生活,尋求心靈的寧靜,。
禪茶閣建筑面積2323.5平方米,,高36.8米。分五層,,為塔式樓閣建筑,。茶與禪有不解之緣,。古德云:“百丈有三訣,吃茶、珍重,、歇?!贝颂幷求w味“禪茶一味”的好去處,。
問禪道,從古今傳承的禪的故事,、禪的思悟中,,選取了70個世人最為迷惑的處世問題,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依道而布,、循問而行。游人一路走過,、一路問過,、一路答過,突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處于新城區(qū)核心范圍內(nèi),毗鄰市行政中心,、雷火塔公園,,緊靠袁州區(qū)行政中心、宜春火車東站,、滬瑞高速,,離明月山機場只有15分鐘車程。
A,、從起點宜春市政府大樓公交站臺出發(fā)到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步行全程3.7公里,。
路線如下:從市政府起點出發(fā)向正東方向出發(fā),走330米,,右轉(zhuǎn)進入府中路,;沿府中路走130米,左轉(zhuǎn)進入府東路,;沿府東路走150米,,右轉(zhuǎn)進入府北路;沿府北路走220米,,向左前方轉(zhuǎn)進入盧洲北路,;沿盧洲北路走760米,向右前方轉(zhuǎn)進入清宜線,;沿清宜線走880米,,左轉(zhuǎn)穿過馬路繼續(xù)向前,;繼續(xù)沿清宜線走1.3公里,到達終點,。
B,、市民可乘26路公交車,起點站街心花園,,到達終點站禪博園,。
公交:26路車每天4趟:
街心花園 7:55, 10:55, 14:00, 17:00;
禪博園 8:26,,11:26,,14:30,17:30,。
C,、禪博園(起點)與宜春火車站(終點)耗時約13分鐘。
D,、游客在市區(qū)內(nèi)也可直接打車到禪博園,。
A、游客自行路線(步行耗時約4小時)
五葉空門-佛韻蓮池-四空廣場-禪詩園-問禪道-紫藤長廊-禪語徑-禪故事園-禪佛手,、法器長廊-禪楹聯(lián)碑廊-禪勝園-梵唄音樂廳-邀月潭-五葉壇-觀禪天梯-禪心廣場-經(jīng)幢步道-出口
B,、游客車行路線(電瓶車耗時約2小時)
入口-禪詩園-問禪道-紫藤長廊-禪語徑-禪故事園-禪佛手、法器長廊-梵唄音樂廳-禪勝園-五葉壇-禪茶閣-果園-許愿墻-出口(每個景點游客都可下車自行觀賞)
自2017年1月1日起,,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門票價格恢復(fù)至100元/人次,。門票價格如下:
(一) ? 散客價格:100元/人次;
(二) ? 其他特殊人群優(yōu)惠:
1,、 ?本地市民憑身份證購票50元/人次,;
2、 ?兒童票25元/人次:僅限身高1.2米至1.4米的兒童,;
3,、 ?老年票25元/人次:僅限60周歲至69周歲的老年人;
4,、 ?學(xué)生票30元/人次:全日制大學(xué)本科及以下學(xué)歷學(xué)生憑學(xué)生證購票,;
5、 ?免票:身高不超過1.2米的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宜春本地60周歲以上),、軍人、殘疾人,、新聞記者,、居士、僧人、導(dǎo)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