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區(qū)西南30里處,有兩顆巨大巖柱南北排開,,比肩而立,,狀似寶塔,峰頂各有磚塔一座,,故名雙塔山,。兩峰高低大體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長74米。南峰上粗下細,,周長34米,。雙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無人上去過,峰頂磚塔何人,、何時,、何故所建,不得而知,,一直是個謎,;今人用望遠鏡觀測,北峰頂?shù)拇u塔高約2米,,圓錐形,,無門。南峰頂磚塔坐北朝南,,高5米余,,方形,邊長2米多,,門高約1.5米,,寬1.3米,四角置木據(jù),,有鐵棍挑出,,上掛銅鈴。東,、西,、南三面墻是青磚壓縫,,北墻齊縫直茬。1976年前北墻裂縫較大,,寬處大約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后,磚塔不但沒倒,,裂隙反而拼合,,十分神奇。
景區(qū)在巖柱上有人工建造的磚塔,,相傳是遼代墓塔,,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承德地區(qū)現(xiàn)存古老的建筑,,塔旁建有云梯,,可以攀援而上。山上還有三仙觀,、七寶樓,、靈峰古苑、摩崖石刻等景觀,。
1,、從市區(qū)出發(fā)沿西大街直接向前行駛穿過廣仁嶺隧道出市區(qū),經(jīng)過三岔口到絲綢廠處,,左轉(zhuǎn)上濱河?xùn)|路,,行駛2公里,即可到達,,全程約15公里,。
2、從市區(qū)石洞子溝元雹線行駛至鼎盛王朝(駕車約5~10分鐘),,左轉(zhuǎn),,向前行駛至三岔口(標志建筑物“承德市第三中學(xué)”),靠左行駛,,進入濱河?xùn)|路,,約行駛2公里,抵達雙塔山風(fēng)景區(qū)(左手邊),。
乘坐公交車,,由承德市區(qū)乘15路、15路區(qū)間,、52路公交車到可直接到達,。
麻仁大扁是承德的一道名菜,幾乎為每個宴席必不可少的一道風(fēng)景。其做法簡單,,甜杏仁過油后上色裹芝麻,,成品擁有芝麻與杏仁的雙重香味,香脆可口,,營養(yǎng)價值更豐富,。
傳到承德后,選用承德離宮的黃土,,熱河泉水和湖內(nèi)的荷葉作原料,。制作時,將宰后的生雞,,由腋下取出五臟,,洗凈,不褪毛,,用荷葉包好,,再用黃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燒熟,。熟后摔開泥土,,雞毛隨之脫落。吃時用刀,、叉割成小塊,,蘸著調(diào)味品吃,味道鮮嫩爽口,,滲著荷葉幽香,,別具風(fēng)味,。
烙糕是承德人用當?shù)厮a(chǎn)谷米磨成面,,再經(jīng)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nóng)閑季節(jié),承德山區(qū)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nèi)嫩,、味香適口。
這種面用蕎麥制成,,先用一部分面用開水和,,一部分用涼水和,再將兩種面合二為一,,放在撥面板上,,面板下面頂著滾開水鍋沿,雙手握撥面刀兩端,,快,、準,、勻、細地向鍋內(nèi)撥面,。這樣的功夫還得老師傅才做得到,,這樣端上來的面往往是白如玉、細如絲,,有筋道有韌性,,再加上用雞湯、肉絲,、榛蘑丁和木耳做的鹵,,一個字,美,。
南沙餅在承德地區(qū)歷史已逾200年,。可隨意制成多種餡心,。如澄沙餡:將紅小豆煮熟,,成糊爛狀過篩,除去皮渣豆沙,。炒鍋內(nèi)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時再加桂花和適量青紅絲而成,。
承德地區(qū)農(nóng)作物多種植玉米、高粱,、谷子,、黍子等,把這些磨成細粉做成食物被稱為“粗糧細作”,。散狀作為一種粗糧細作的食物,,在民間流傳很廣,特別是在農(nóng)村地區(qū),,每到年節(jié)都把它當作招待來客的一種食品,。(當然,這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現(xiàn)農(nóng)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散狀反而成了城里人改善口味的小吃,。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中國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屬著名的原清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偨?jīng)營面積9.4萬公頃,其中以落葉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樺林為主的風(fēng)景林,、面積7.1萬公頃。草原面積1,5萬公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之一。全園規(guī)劃6大景區(qū),、104個景點,。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承德離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占地面積584公頃,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wù)的場所,。避暑山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歷經(jīng)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的山村野趣為格調(diào),,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了江南塞北之風(fēng)光,,成為中國現(xiàn)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