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概況
伊遜河干流上的大(2)型水庫,,位于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南部??値烊?.83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370平方千米。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fā)電、養(yǎng)殖,。
水庫于1959年動工興建,,1960年7月攔洪蓄水,1961年9月基本完工,,但泄洪洞,、水電站尚未興建。1970年,,續(xù)建溢洪道和電站,。1976年,,大壩加高2.2米。2003-2005年,,進行了全面除險加固,,增加調(diào)節(jié)水量0.1億立方米。水庫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shè)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樞紐工程
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泄洪洞、排沙洞和水電站組成,。大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長400米,最大壩高44.2米,,壩頂寬5米,,壩頂筑有1.2米高的漿砌石防浪墻;副壩在主壩左側(cè),,壩長140米,;溢洪道在主壩左岸,正常溢洪道最大泄流量190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流量306立方米每秒,;輸水洞在大壩左岸與溢洪道之間,最大泄流量11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在支洞出口處,,為壩后式,裝機容量3×500千瓦,;泄洪洞設(shè)計最大泄流量216立方米每秒,;排沙底洞為2003-2005年除險加固中增設(shè),設(shè)計最大泄流量579立方米每秒,。
水庫效益
水庫建成后,,下游隆化縣城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40多年來伊遜河發(fā)生大于水庫下游河道安全泄流量5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共12次,,水庫削峰率都在84%以上,,保證了下游河道安全行洪,保護了下游沿河兩岸9個鄉(xiāng)鎮(zhèn),、1個縣城和承圍公路,、沙通鐵路的安全;水庫每年向灌區(qū)供水30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000公頃,。截至2004年年底,,水電站累計發(fā)電8058.2萬千瓦時。1968——1987年,,共捕成魚159.08噸(1987年后水庫停止養(yǎng)魚),。
水庫附近有清嘉慶皇帝巡幸塞外時修建的“敦仁鎮(zhèn)遠神祠”,俗稱“廟宮”,,水庫因此得名,。從1994年起,水庫上游被列為河北省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qū),。1994-1998年,,實施一期治理工程,,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511.78平方千米,,綜合治理程度達70%以上,林草面積達 80%以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面貌大為改觀,,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1999--2003年,,實施二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積200平方千米;2000-2005年,,水庫上游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39. 25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河北圍場滿蒙古族自治縣四合永鎮(zhèn)西南1公里處,,四面環(huán)山,,海拔多在770米以上,地勢為西高東南低,,距水庫的下游隆化縣城55.5公里,,屬淺山灌叢草原區(qū),全年平均氣溫4.7℃,最低氣溫-28.7℃,。最高氣溫38.9℃,,年降水量460毫米左右,無霜期137天,,承赤高速圍場支線從這里半山腰中間通過,,坐在車里可以俯視廟宮水庫全貌。
旅游景點
現(xiàn)在的廟宮水庫已成為當?shù)氐穆糜尉包c,,在節(jié)假日期間來這里旅游的人很多,,在這里劃船、釣魚,、野炊,。廟宮水庫水域?qū)掗?,景色迷人,遠遠望去,,有些煙波浩渺之感,。沿水壩之上,是高聳的山崖,,在云霧之中,,重巒疊嶂,甚是巍峨,!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水庫大壩的右側(cè)就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狝”大典的必臨之地。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當年行宮已不存在但行宮墻外的松樹還依然郁郁蔥蔥,,這些百年老松造型優(yōu)美已被列入國家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