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卓奧友峰位于中國西藏定日縣的中尼邊境上,距圣母峰西北約30公里,。以南的南帕拉(Nangpa La)冰封小徑,,高約5,800公尺,為西藏和庫姆布(Khumbu)山谷間貿易線一部分,。由于冰川及惡劣氣候影響,,攀登極為不易。1954年10月19曰奧地利登山隊四名登山者在夏爾巴人的幫助下成功登頂,。
卓奧友峰(藏語:喬烏雅)屬喜馬拉雅山脈,。東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西鄰世界第十四座高峰—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地球上共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卓奧友位居第六。海拔高度8201米,,位于東經86°39′43″,,北緯28°07′37″。
起源
卓奧友峰還有一個名字,,叫“喬烏雅”,。其中,“喬”是神的意思,,而“烏雅”則是禿頭的意思,。所以合起來便是“禿頭之神”。為什么這么叫它呢,?藏族同胞便說,,很久以前,喬烏雅和其他附近的6座高峰本來都是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后來喬馬雅偷偷喜歡上了隔岸相對的“第三女神”――珠穆朗瑪,。珠穆朗瑪也很喜歡他。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珠穆朗瑪卻就近嫁給了馬卡魯峰,。喬烏雅受此打擊,,一蹶不振,,便自己剃光了頭發(fā),發(fā)誓永不再娶,,并把頭背對珠穆朗瑪向西扭去,。于是我們今天看這一群山眾,大家都像眾星捧月般仰視著珠穆朗瑪峰,,惟獨卓奧友峰卻獨自把頭轉向了西邊,。 凄美的愛情故事,表達了當地居民對卓奧友峰的崇敬和喜愛,。卓奧友峰每年都會迎來不少的信徒在它的腳下頂禮膜拜,。
氣候特點
卓奧友地區(qū)氣候多變。冬半年干燥而風大,,為干季和風季,。夏半年為雨季,呈大陸性高原氣候特征,。在卓奧友峰上,,有時最堅定的唯物論者也會有“聽天由命”的感覺。成就人的是天氣,,毀滅人的也是天氣,。每個登山季節(jié)只有幾次持續(xù)2~4天的好天氣周期。包括卓奧友在內的喜瑪拉雅地區(qū)的攀登季節(jié)是春季,,好天氣周期持續(xù)較長,,一般兩周左右。例如在卓奧友2000年的秋季,,9月24日以后,,就沒有什么好天氣了,一支隊伍曾經創(chuàng)記錄在三號營地等了9天,,還是暴風雪,,只得下撤。波蘭著名女登山家安娜曾登頂了6座8000米的山峰,,1999年準備攀登卓奧友峰,,她在好天氣里適應,適應好了下山,,結果再沒有遇到好氣候,,只能“望頂興嘆”。
登山時節(jié)
卓奧友地區(qū)的氣候也珠穆朗瑪峰大體相似,,每年10月到翌年3月為風季,,風速一般為50米/秒,,氣溫常在-30~-40℃。每年6~9月是雨季,,只有在4月底到5月末或9~10月這段時間,,是風季過渡到雨季的時節(jié),或雨季過渡到風季的間隙時期,,???~4次持續(xù)2~4天的好天氣,這時是進行登山活動的最好時期,。
攀登難度
卓奧友峰峰頂是面積很大而平緩的雪坡,,呈平臺形而不是角錐形,遠看的確像一個禿頂的智慧長者,。卓奧友峰主要有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山五條山脊,,北坡西山脊是傳統(tǒng)攀登路線。其峰體被常年積雪和無數條冰川所覆蓋,。北側的加布拉冰川長10多公里,,南側的蘭巴冰川長14公里,而格重巴冰川長達20余公里,。冰川類型以山谷冰川為主,,其次為平頂冰川、冰斗冰川等等,。卓奧友峰現代冰川的發(fā)育良好,,在海拔5700米以上的峰面,是加布拉冰川中下游的消融區(qū),。在這個區(qū)域內,,冰塔林觸目皆是。冰塔消融而成的冰水又匯聚成一個個冰湖,。受冰湖的侵蝕,,冰塔之間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溝、冰洞和冰橋,,構成了一個動靜相間,、高低起伏、綺麗壯觀的冰雪世界,。海拔6900~7200米之間則是冰瀑區(qū),。由于這里山勢陡峭,懸掛在山表的冰川就像一個個飛瀉而下的固體瀑布,,氣勢極為壯觀,,但給攀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處于尼泊爾-西藏邊界,高約5,800米,,為西藏和庫姆布(Khumbu)山谷間貿易線一部分,。由於冰川及惡劣氣候影響,攀登極為不易,。直至1954年始有奧地利登山隊攀登成功,。
據資料記載,這座山峰在1921年以前,,幾乎沒有人了解其真面貌,雖然它一直被稱為是最容易攀登的8千米以上的高峰(登頂死亡率是2%),。然而從1951年以前似乎沒有人對它偵察過,,更沒有人攀上此峰。1952~1964年先后十余年,,有英國,、奧地利、法國,、印度,、西德等國家的登山家們,從加德滿都出發(fā),,沿蘭巴冰川向北,,攀登過這座山峰,其中奧地利,、印度和西德的登山隊獲得成功,。
路線
首先從拉薩沿南藏公路南行,經日喀則和拉孜,,行程718公里到達定日,,再沿簡易公路南40多公里,就可到卓奧友峰北麓,,直抵加布拉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這里的海拔高度為4959米,地形開闊避風,,且水源充足,。
卓奧友峰北坡偏西的攀登路線是一條比較成熟的攀登路線,也是通常說的西北路線或傳統(tǒng)路線,。
從大本營到前進營地路線較長,,中間要經過一條寬闊的冰川河谷,2006年,,河谷上架起了兩座鐵橋,,汽車可以開到5500米的巴龍過渡營地,,之后徒步行軍。徒步行軍逆加布冰川而上,,中途要翻越多個碎石山坡,,對登山者體能要求很高。如果行軍速度較慢者可以考慮使用巴龍過渡營地,,第二天再抵達前進營地,。前進營地海拔5700米,為一片連續(xù)的開闊碎石地帶,,正對著中國和尼泊爾邊界的蘭巴拉山口,。 從前進營地到一號高山營地的路線是在碎石坡和冰川之間行走,路途中海拔6100米處有一開闊而較平整的地方可以設置過渡營地,,用來存放物資和休息,,然后攀爬一個坡度大約40到50度的巖片和碎石坡之后,在海拔6200米開始翻越一個漫長的雪坡,,雪坡頂端便是一號高山營地,。一號營地海拔6450米,位于山脊一側的雪地,,類似于珠峰北坳營地,,景色十分壯觀。
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幾乎都是行走在冰雪覆蓋的山脊,,且路線較長,,積雪深的時候行走非常困難,對登山者的體能要求很高,。尤其在海拔6850米處還要攀登一處高度約10米左右,、坡度接近90度的冰雪坡,,這對登山者的體能和技術要求都非常高,。這是攀登卓奧友峰的第一個難點,。二號營地海拔7100米,為一片坡度在15度左右的開闊平臺,。
從二號營地到三號營地完全是在30度左右的雪坡上行走,,其難度不大,,基本上也不需要器械操作,,如果天氣好,二,、三號營地之間看得一清二楚,攀登路線也一目了然,。高水平的外國專業(yè)登山者曾有人攜氧氣從二號營地直接沖擊頂峰,。三號營地海拔7540米,,位于一片巖石帶的下方,為一片坡度在30度左右的狹窄冰雪地帶,,需要平整雪坡之后方可建營,。
從三號營地到頂峰,,首先要通過海拔7750米處的高度約8米左右、坡度幾乎90度的冰雪巖混合壁,,需要器械操作和較高的冰雪巖混合攀登能力,這是攀登卓奧友峰的第二個難點,,過了這個難點之后就是漫長的、考驗登山者體力和意志的雪坡路線,,最終就是有著一個足球場大的開闊頂峰,。天氣好的時候,從頂峰向東,可以看到珠峰,、洛子峰,、馬卡魯等眾多山峰,。
天氣好的情況下,從三號營地沖擊頂峰,一般情況下都將下撤到一號營地,,體能好的登山者,,當天就可以下撤到海拔5700米的前進營地。
攀登注意事項
首先,,在準備攀登卓奧友峰之前,,要有計劃地進行專項體能訓練。因為該峰是八千米級的山峰,,在全世界十四座八千米級山峰中排行老六,,并且攀登路線漫長,所以需要有很好的體力和毅力,,否則很難夢想成真,有許多登山者在數日的連續(xù)攀登之后,體力嚴重透支,,最后不得不放棄突頂,,還有的隊員由于體力不支,登頂下撤時非常疲憊,,以至釀成大禍,。還要特別注意高原反應,,這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要用攜氧片,抗高反。
其次,,在海拔6850米和海拔7750米的兩個難點處,,需要良好的攀冰和攀巖技術,同時還要會熟練地使用上升器和下降器,,否則上下這兩個難點時,非常不安全,所以在攀登之前一定要學習并掌握攀冰和攀巖的技術,,以達到熟練地操作上升器和下降器的目的,。
第三,從一號營地到二號營地之間的路線,以及從三號營地到頂峰之間的路線,,都很長并且有時積雪過膝,,如遇風大時很容易造成凍傷,,所以在攀登時一定要注意防風和保暖,,同時在風大情況下行軍,,要降低身體重心,注意避風,。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整個的攀登過程中,,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教練和高山向導陪伴,尤其是在登頂下撤,、身體極度疲勞時,,在通過兩個攀登難點時,不要單獨行動,,要有教練和向導陪同,,這樣就可以避免發(fā)生滑墜等重大事故,。
交通信息
到達定日后再沿簡易公路南下40多公里,就可到卓奧友峰北麓,,直抵加布拉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營,。這里海拔4959米,地形開闊,、避風,,且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