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第一只大熊貓發(fā)現(xiàn)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nèi)的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等7處自然保護區(qū),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和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qū)等9處風景名勝區(qū)組成,,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4市州的12個縣,,面積9245平方公里,。
7個自然保護區(qū)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成溫邛高速→ 繞城高速 →成灌高速→ 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境內(nèi)。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 成雅高速 → G318/多營/西康大橋 → 318國道 → 210省道 → 順城街 → 穆坪中街 → 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境內(nèi),。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 成溫公路→ 成溫邛高速→ 繞城高速→ 成灌高速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境內(nèi),。
喇叭河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成雅高速 → G318/多營/西康大橋 → 318國道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境內(nèi)。
黑水河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成雅高速 → G318/多營/西康大橋 → 318國道 → 210省道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和雅安市蘆山縣境內(nèi)。
金湯—孔玉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成雅高速 → 創(chuàng)業(yè)路 → 高新大道 → 洗面橋街 → 漿洗街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境內(nèi),。
草坡自然保護區(qū):自成都市→ 成溫邛高速→ 繞城高速 →成灌高速→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境內(nèi),。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中國四川省境內(nèi)的7處自然保護區(qū)和9處風景名勝區(qū)組成,地跨成都市所轄的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崍市、大邑縣,,雅安市所轄的蘆山縣,、天全縣、寶興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轄的汶川縣,、小金縣,、理縣,,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轄的瀘定縣、康定縣等總共12個縣或縣級市,。
自然保護區(qū)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境內(nèi),。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境內(nèi)。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境內(nèi),。
喇叭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境內(nèi),。
黑水河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和雅安市蘆山縣境內(nèi)。
金湯—孔玉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境內(nèi),。
草坡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境內(nèi),。
風景名勝區(qū)
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內(nèi),成立于1982年,。
天臺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成都市邛崍市境內(nèi),,成立于1989年 。
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阿壩州小金縣境內(nèi),,成立于1994年,。
西嶺雪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成都市大邑縣境內(nèi),成立于1994年,。
雞冠山—九龍溝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成都市崇州市境內(nèi),,成立于1986年。
夾金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雅安市寶興縣境內(nèi),,成立于1995年,。
米亞羅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阿壩州理縣境內(nèi),成立于1995年,。
靈鷲山—大雪峰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雅安市蘆山縣境內(nèi),,成立于1999年。
二郎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雅安市天全縣境內(nèi),成立于2000年,。
大風頂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涼山州美姑縣與樂山市馬邊縣交界,,成立于1978年。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擁有豐富的植被種類,,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于此。另外,,這里亦是小熊貓,、雪豹及云豹等瀕危物種棲息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該地區(qū)的環(huán)境與第三紀的熱帶雨林相似,。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于2006年7月12日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
自然保護區(qū)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75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96年,,主要保護野生動物及高山生態(tài)系統(tǒng)。
喇叭河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牛羚等珍稀動物。
黑水河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93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金湯—孔玉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95年,主要保護珍稀動物及生態(tài)環(huán)境,。
草坡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2000年,,主要保護大熊貓及生態(tài)環(huán)境。
聯(lián)合國第30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當?shù)貢r間2006年7月12日上午10時許,,正式審議通過了我國申報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從此,,“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這也標志著該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雞冠山—九龍溝和天臺山4個風景名勝區(qū)同時被列為“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chǎn),。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保護國際(CI)選定的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可以說是一個“活的博物館”,,這里有高等植物1萬多種,,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獨有的珍稀物種,。此外,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學者很早就開始對邛崍山系的生物進行研究,,并到實地搜集有關(guān)信息,,這里一直是全世界都很知名的生物多樣性地區(qū)。
大熊貓專家認為,,棲息地的整體保護將有助于改善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島嶼化”現(xiàn)象,擴大熊貓的基因庫,,也將為今后大熊貓放歸野外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專家同時提醒,申遺成功,,開發(fā)旅游要慎重,。“大熊貓生態(tài)走廊”工程建設(shè)最早于1987年提出,,主要指通過在一個個相對孤立的大熊貓棲息地之間種植箭竹林,,將不同的棲息地連接起來,,以擴大大熊貓活動范圍,,增加大熊貓的種群交流。
大熊貓在中國西部地區(qū)從北往南依次分布于:陜西秦嶺,、四川,、甘肅交界的岷山地區(qū)、邛崍山系,、大相嶺,、小相嶺和涼山山系等六個狹長的山系。地區(qū)目前保存了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世界溫帶區(qū)域中植物最豐富的區(qū)域,。據(jù)最近一次大熊貓調(diào)查公布的數(shù)據(jù),,中國的大熊貓總數(shù)接近1600只。除了被確定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之外,,中國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目前也已被“保護國際(CI)”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tài)區(q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