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此調(diào)為雙調(diào)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zhuǎn),,以繁音促節(jié)表現(xiàn)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后成為詞調(diào)名,,屬小令。作為詞牌,,“菩薩蠻”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唐五代時期,“菩薩蠻”就極為流行,。據(jù)記載,,唐宣宗很喜歡唱《菩薩蠻》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绹命溫庭筠新撰進(jìn)之,。”《碧雞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碧普炎谶€填制了兩首《菩薩蠻》詞,。韋莊、馮延巳等也寫下了很多名作,。到了宋朝,,“菩薩蠻”調(diào)的使用頻率仍然很高,張先,、晏殊,、晏幾道、蘇軾,、賀鑄,、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都有《菩薩蠻》詞傳世,。此調(diào)在唐宋可以說是經(jīng)久不衰,。
“菩薩蠻”曲名見于《教坊記》?!端问贰分尽罚骸芭茏游桕犆?。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捌兴_蠻”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菩薩蠻詞牌,,《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按溫庭筠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fēng)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格一(正體),,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jǐn)?shù)格式相同,。上下片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此調(diào)以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為正體,,按元好問《中州集樂府》王庭筠詞“斷腸人恨馀香換,塵暗瑣窗春,。小花檐月曉,,屏掩半山青”,李晏,、孟宗獻(xiàn)俱有之,,蓋回文體也。每句一回,,即同李白詞體,。或以單調(diào)另分一體者誤,。溫庭筠詞前段起句“牡丹花謝鶯聲歇”,,“牡”字仄聲。后段起句“無言勻睡臉”,,“無”字平聲,。第二句“釵上蝶雙舞”,“蝶”字仄聲,。結(jié)句“無憀獨倚門”,,“獨”字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
格二(變體一),,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以朱敦儒《菩薩蠻·秋聲乍起梧桐落》為例,。此即李詞體,但后段仄韻、平韻即押前段原韻,。
格三(變體二),,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葉韻,兩平韻,。以樓扶《菩薩蠻·絲絲楊柳鶯聲近》為例,。按《太平樂府》無名氏詞“鏡中兩鬢皤然矣,心頭一點愁而已,,清瘦仗誰醫(yī),,羈情只自知?!必祈嵓慈~平韻,,名“三聲葉”,元人多宗之,,此詞即其體也,。
格一
格律對照例詞: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格二
格律對照例詞:朱敦儒《菩薩蠻·秋聲乍起梧桐落》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風(fēng)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蕭索,敧枕背燈眠,,月和殘夢圓,。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起來鉤翠箔,,何處寒砧作,,獨倚小闌干,逼人風(fēng)露寒,。
格三
格律對照例詞:樓扶《菩薩蠻·絲絲楊柳鶯聲近》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絲絲楊柳鶯聲近,晚風(fēng)吹過秋千影,。寒色一簾輕,,燈殘夢不成。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耳邊消息在,笑指花梢待,。又是不歸來,,滿庭花自開。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唐】佚名《菩薩蠻·枕前發(fā)盡千般愿》
【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溫庭筠《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
【唐】溫庭筠《菩薩蠻·杏花含露團(tuán)香雪》
【唐】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唐】溫庭筠《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唐】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韋莊《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唐】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五代】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尹鶚《菩薩蠻·隴云暗合秋天白》
【宋】張先《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
【宋】晏幾道《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宋】王安石《菩薩蠻·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
【宋】舒亶《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
【宋】魏夫人《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宋】陳克《菩薩蠻·赤欄橋盡香街直》
【宋】陳克《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