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是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好為執(zhí)導(dǎo),,趙有亮、丁嘉麗,、李丁主演,,于1992年上映。
該片根據(jù)老舍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小職員老李不滿足與文化水平差異懸殊的妻子的婚姻,渴望生活中能有些詩意,,但幾經(jīng)周折,,最終夢想落空的故事。
趙有亮 飾 老李
丁嘉麗 飾 李太太
備注
李丁 飾 張大哥
陳小藝 飾 馬少奶奶
劉佩琦 飾 小趙
唐紀琛 飾 吳太太
呂齊 飾 吳太極
管宗祥 飾 邱先生
華文 飾 邱太太
馬迎春 飾 孫先生
演員趙有亮
財政所二等科員,,大學(xué)畢業(yè),,為人誠實、靦腆而又充滿幻想。他認為自己的問題不是因為婚姻的不得意,,而是婚姻制度根本不該要,,不過,他還是聽張大哥的話乖乖把妻子兒女接到北平,。然而,,家屬的到來只是讓他更加苦悶和孤獨了。
演員丁嘉麗
老李的妻子,,出身農(nóng)村小康人家,,吃苦耐勞、樸實憨厚,,但沒有多少文化,、缺乏風度教養(yǎng)。初進城時她對北平的裝束,、禮儀等既不適應(yīng)又好奇,,拼命想學(xué)城里太太的樣兒,好討丈夫喜歡,。
演員李丁
老李的同事,,保守、爽快的老北京人,。他思想與“良心”統(tǒng)一,,言行一致,最熱衷于做月老,,自創(chuàng)了一套“以婚治國”論,,盡力促成每一個姻緣,也斷然不贊成離婚,。他看出老李可能有潛在的離婚傾向,,極力勸導(dǎo)對方把家眷接來,以防患于未然,。
演員陳小藝
老李房東的兒媳婦,,溫柔嫻靜、知書達禮,、心靈手巧,,但卻遭到丈夫的遺棄,常常神色憂郁,。見到她以后,,老李就把自己對“詩意”的向往寄托在她身上。
演員劉佩琦
財政所的科員,、老李的同事,,為人陰毒,、虛情假意,是個惡棍,。他趁著張大哥急于救兒子出獄的機會,,不但大敲竹杠,還妄想把張大哥的女兒搞到手,,企圖人財兩得,。
演員唐紀琛
老李同事吳先生的太太,作風強悍,,因為行伍出身的丈夫要納妾而大鬧“離婚”,結(jié)果,,在吵了不少架,、流了無數(shù)次眼淚后,還是決定和丈夫與他的妾湊合過下去,。
張大哥是個保守,、爽快的老北京人。他最熱衷于做月老,,自然也就反對離婚,,可眼下和他同在財政所的科員老李卻產(chǎn)生了離婚的念頭。老李有位鄉(xiāng)下妻子和兩個孩子,。為避免他們離婚,,張大哥幫助老李把太太和孩子接到北平。李太太對北平的裝束,、禮儀等都不適應(yīng),。她感到狼狽和好奇。財政所的同事們聽說老李接來了鄉(xiāng)下媳婦,,都鬧著讓他請客,。愛捉弄人的小趙背著老李把李太太和孩子接到飯店,存心讓他們出丑,,老李深受刺激,。第二天,老李又一切如故,,第一個來到財政所,,碰巧所長也破天荒地早來了,,并交辦老李一些公事,,這下引起了全所上下的議論。小趙以為老李是所長的心腹,,非要給老李還席,。李太太在席間結(jié)識了吳太太和邱太太,。她們都怕丈夫厭倦自己,,便常常一起交換些整治丈夫的經(jīng)驗。
老李院里住著的馬少爺與一年輕女人私奔,,把年輕俊美的媳婦扔給了母親,。老李對馬少奶奶卻有種說不清的感覺,在她身上編織著愛的羅曼史,。不久,,張大哥家里爆出新聞:他的兒子被抓進了牢獄。老李幫助張大哥到處奔走想辦法,,但沒有人肯出力,。無奈,張大哥只好去求小趙幫忙,。虛情假意的小趙答應(yīng)幫忙的用意是想把張大哥的女兒秀真搞到手,。年輕漂亮的秀真還真的把惡棍當成了情人,這使張大哥傷透了心,。善良,、老實的丁二爺在張大哥家?guī)烷e,他看透了小趙的險惡用心,,以秀真的名義將小趙約到池塘邊,。第二天,有人發(fā)現(xiàn)了小趙的尸首,。
張大哥的兒子被放了出來,,生活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吳先生被撤職后又找到了新職業(yè),,一直鬧著離婚的吳太太,,在吵了不少架、流了無數(shù)次眼淚后,,還是決定和丈夫與他的妾湊合過下去,。一向以文學(xué)學(xué)士自居的邱太太沒想到邱先生偷著在外納了妾,這下一貫以離婚相要挾的邱太太軟了下來,,屈服于丈夫?qū)λ谋撑?。一天,馬少爺突然帶著情人回到了家里,,他的母親堅持將馬少爺?shù)那閶D趕出了家門,。小馬夫婦又和好了,但老李的夢破碎了,。于是,,他辭職不干,帶著全家回鄉(xiāng)下去了,。財政所又恢復(fù)了往日死水般的生活,。
制作人 孫勇(制片主任),、傅德海(制片主任)
原著 老舍
導(dǎo)演 王好為
副導(dǎo)演(助理) 楊少鐸
編劇 王好為、李晨聲
攝影 李晨聲,、劉曉明(副攝影)
配樂 張丕基
剪輯 蘇鴻文
道具 楊允銘
美術(shù)設(shè)計 郝靜遠
造型設(shè)計 邵杰,、麻雙穎、劉麗
服裝設(shè)計 馮維娟
燈光 張增祥,、孫鴻臣
錄音 劉曉東,、王連仲(副錄音)
布景師 周文彩
將老舍的小說《離婚》搬上銀幕,最初是舒乙向?qū)а萃鹾脼樘嶙h的,,因為《離婚》是老舍最喜歡的作品卻從未被影視化,。在重新閱讀這篇小說后,王好為發(fā)現(xiàn),,雖然小說表面上沒有明顯的社會批判意義,,但深刻之處在于它對灰色人生的否定,對落后的國民性的批判,,即使是在20世紀的90年代仍有現(xiàn)實意義,。于是,,王好為和李晨聲自告奮勇向北影廠提出改編這部作品,。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jié)果
1993年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攝影 李晨聲 獲獎
最佳道具 楊允銘 獲獎
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 獲獎
該片以細致的筆觸刻劃了一個性格復(fù)雜、內(nèi)心世界充滿矛盾的知識分子典型形象,,這是一部意蘊豐富,、思想深邃、形神兼?zhèn)涞摹盎疑哪逼?。同時,,編導(dǎo)把老李和馬少奶奶的愛情線處理得細致而有韻味,他們很恰當?shù)剡\用傳統(tǒng)的“欲擒故縱”“烘云遮月”“以景托情”等手法,,使老李心目中的“詩意”時常一閃而過或朦朦朧朧,。影片忠實原著,準確地體現(xiàn)了原著的精神,,也力求保持原著的神韻與風格,。特別是從一個具體人物形象上表現(xiàn)出了“詩意”,非常難能可貴,。稍感不足的是,,小說的語言幽默的優(yōu)點在影片中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電影藝術(shù)》評)
該片的創(chuàng)作者準確地捕捉住了原著的意蘊內(nèi)核,,以一個個活生生的銀幕形象從容地展示了這個在20世紀90年代仍能叫觀眾動心的故事的始末,,從影片的改編、導(dǎo)演,、攝影到演員的表演都很有特點,。但在還原原著藝術(shù)質(zhì)地方面還留有缺憾,。小說《離婚》所體現(xiàn)的幽默風格對該作品來說是十分要緊的。影片的前半部分幽默色調(diào)較濃,,特別是老李被迫請客受窘等情節(jié)處理得很是精到,。可是,,影片沒有保持住這種風格,,越往后發(fā)展越沉重,有些地方讓人感到甚至全沒了“老舍味兒”,。片中的“老李”似乎與小說中的原型有些變異,,始終給觀眾以“正面人物”的印象,儼然是位與舊秩序反復(fù)抗爭而失敗的英雄,。尤其是故事結(jié)尾處,,老李攜妻小離開北平回鄉(xiāng)下之后,影片創(chuàng)作者將小說的最后一筆做了改動,,也表明改編時在老李這個人物把握上不無偏差,。(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關(guān)紀新評)
該片序幕里的籠中鳥鏡頭是來源于小說《離婚》法文譯本對小說的解釋,法文譯本的標題就是《打開一條縫隙的樊籠》,。
該片的經(jīng)費只有107萬人民幣,,連搭一個20世紀30年代的老北京場景都不夠。因此,,李晨聲在編寫劇本時,,就考慮了經(jīng)費的因素,場景盡量從微觀入手,。再加上當時搭景技術(shù)達不到要求,,所以劇組就全部用實景拍攝。
為使該片富于京味,,導(dǎo)演王好為不僅對服裝,、道具、光線處理都要求嚴格,,還特別找了北京老藝人專門錄制了各種各樣各個季節(jié)的叫賣聲,,以增加地域文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