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特拉島(英語:Socotra;阿拉伯語:?????,;名字來自梵語,,意為“極樂島”),印度洋西部一群島,,屬也門索科特拉省,。其位置在阿拉伯半島以南約350公里,,非洲之角以東,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該群島由4島組成,,群島面積3650平方公里,主島面積3635平方公里,。該島與大陸板塊已經(jīng)隔絕1800萬年,,長期的地理隔離生成了很多特有動植物。索科特拉島37%的植物(共825種),、90%的爬行動物和95%的蝸牛都是島上獨有的,。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種多,因此被認為是“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2008年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基本資料 遺產(chǎn)名稱:索科特拉群島 Socotra Archipelago 入選時間:2008 遴選依據(jù): (x) 地理位置:N12 30 0 E53 49 60 遺產(chǎn)編號: 1263 遺產(chǎn)描述 索科特拉群島位于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是印度洋上四個島群中的一個,,由4座小島和2座巖石小島組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是印度洋通向紅海和東非的海上交通要道,,連接?xùn)|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構(gòu)成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線,戰(zhàn)略位置重要,。索科特拉島擁有世界上最神奇和奇特的植物物種,。索科特拉島的氣候非常惡劣,較炎熱干燥,,致使這里生長著最奇特的植物,。在這座島嶼上生存的樹木和植物渡過了漫長的地質(zhì)隔離時期,許多物種具有2000萬年歷史,,例如:龍血樹,、沙漠玫瑰、銳葉木蘭等,。這座島上有大量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索科特拉島上825種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蟲動物和95%的蝸牛品種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見所未見的。該地還是全球大量陸地鳥和海鳥的重要棲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脅的鳥類,,島上生活著192種鳥類,其中有44種在該島上繁殖后代,,有85種定期遷徙,。索科特拉島的海洋生物也非常豐富,有253種造礁珊瑚、730種沿岸魚和300種螃蟹,、龍蝦和小蝦等,。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種多,因此索科特拉島被認為是“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 2008年,,根據(jù)自然遺產(chǎn)遴選依據(jù)標準 (x),索科特拉群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作為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 索科特拉群島位于印度洋西北部,,靠近亞丁灣,長250公里,,包括4座島嶼和2座位于非洲之角延長線上的小石島,。這處遺址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因其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長著有大量獨特的動植物,,索科特拉群島上825種植物中的37%、爬蟲類動物的90%以及95%的蝸牛種類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未曾發(fā)現(xiàn),。群島上還生活著大量陸地和海洋鳥類(192種鳥類,,其中44種在島上繁殖,85種定期遷徙),,包括許多瀕危鳥類在內(nèi),。索科特拉群島的海洋生物也極具多樣性,其中包括253種建造珊瑚礁的珊瑚,,730種海洋魚類,,300種螃蟹、龍蝦和小蝦,。
因戰(zhàn)略地位顯著,,島嶼長期以來被他國占領(lǐng),并作為海軍基地使用,。這也導(dǎo)致島嶼開發(fā)滯后,,使這座寶島一直處于沉睡之中,被人們稱為“印度洋上的處女島”,。島上旅游服務(wù)業(yè)發(fā)展緩慢,,服務(wù)設(shè)施簡陋。
因為也門內(nèi)戰(zhàn)頻繁,,加上極端的伊斯蘭教信仰,,許多西方游客對索科特拉島有所偏見,,雖然也門政府已經(jīng)意識到該島的獨特魅力,,但礙于資金短缺,政府仍在尋找適合的生態(tài)旅游方法。
除了生物學(xué)家和人類學(xué)家外,,很少有游客來到索科特拉島(每年總共不超過1000人),。一方面是因為這里的旅游條件不夠完善,甚至可以說是惡劣,,另一方面是因為該島屬于也門,,也門不僅是個教義森嚴國家,而且宗教沖突不斷,,政治不安定,,經(jīng)濟潦倒。也門全國的財政收入80%來自于石油收入,,但是這個國家的石油儲備已經(jīng)基本被開采完畢,。
1991年之前,政府完全禁止任何人,,包括科考人員和環(huán)保人士登上索科特拉群島,,因為這里地理位置特殊,戰(zhàn)略地位重要,。要進入小島必須先經(jīng)過也門大陸,,但“基地”組織將也門視為新的發(fā)展中心,暴力事件不斷,,同時通過也門作為遙控中心策劃了很多起恐怖襲擊事件,;另外也門本土的激進武裝派別也熱衷于綁架外國人并勒索贖金;1994年也門剛剛結(jié)束內(nèi)戰(zhàn),,由于蘇聯(lián)提供該國90%以上的武器裝備,,現(xiàn)仍能看到很多銹跡斑斑的蘇式坦克擱淺在西部海岸上。因此,,這個國家綿延2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壯觀的海景,、雪白的沙灘、新奇的生物和翡翠般的海水孤獨地美麗著,,不為世人所知,。
也門旅游部副部長奧馬爾歡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但是提醒這里不會有奢華的旅游設(shè)施,,因為群島在2008年7月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這里不能興建任何大型人工建筑,任何人不能破壞當(dāng)?shù)貏又参飾⒌?。但是他強調(diào),,前來索科特拉群島將是非常安全的,他說:“索科特拉是也門最安全的島嶼,,這里從未有過任何安全問題,,從新聞里聽到的將與大家親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索科特拉島以“索科特拉群島”為名,,于2008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登錄面積410,460ha,緩沖區(qū)面積1,740,958 ha,。該世界遺產(chǎn)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chǎn)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tài)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xué)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索科特拉島由4座小島和2座巖石小島組成,,是印度洋上四個島群中的一個,位于北緯12.18度~12.42度,、東經(jīng)53.19度~54.33度,,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是印度洋通向紅海和東非的海上交通要道,,是連接?xùn)|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構(gòu)成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線,,戰(zhàn)略位置重要,。
索科特拉島距索馬里東南端瓜達富伊角241公里,距也門南部馬哈拉省海岸法爾塔克角380公里,,距亞丁800公里,,行政隸屬于也門索科特拉省。海岸線長300公里,,總面積3650平方公里,,相當(dāng)于香港的3.5倍,相當(dāng)于巴林國的6倍多,。是也門第一大島,,也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大島。
索科特拉島內(nèi)陸有哈杰希爾山(Jabal Hajhir),,北岸平原狹窄,,南岸平原較寬。擁有寬廣的沙質(zhì)海灘和遍布全島的石灰?guī)r層,。內(nèi)陸為海拔約200-600米的哈吉爾山,,呈東北-西南走向,幾乎橫跨全島,,中央主峰海拔1,,372米。沿岸無良港,,西南季風(fēng)時期船只難以靠岸,。山區(qū)有少量耕地可以耕種,,北岸平原狹窄,南岸平原較寬,。
索科特拉島地貌以山區(qū)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500米,。島嶼中間布有大片大片的丘陵和大大小小的山間谷地,。島上有四塊平原:哈迪布平原,穆勒平原,,格朗西亞平原和努加德平原,。
行政區(qū)劃
索科特拉島原屬也門共和國亞丁省,2004年連同附近島嶼歸屬哈德拉毛省管轄,,2012年12月成立索科特拉省,。島嶼下轄兩個地區(qū):
哈迪布地區(qū)(the district of Hadibu),位于索科特拉島主島東部,,面積約為索科特拉島三分之二,,人口32285人(2004年數(shù)據(jù))。首府哈迪布(Hadibu),地區(qū)建有索科特拉機場,。
卡蘭斯亞赫和阿布德爾考瑞區(qū)(The District of Qulansiyah wa 'Abd-al-Kūrī),,包括索科特拉島主島西部和周邊島嶼,人口10557人(2004年數(shù)據(jù)),,首府古蘭西耶(Qulansiyah),。
氣候類型
索科特拉島氣候非常惡劣,氣候干燥的原因和沿岸索馬里寒流有關(guān),,炎熱干燥的氣候也致使這里生長著全球最奇特的植物,。索科特拉島顛覆了人們腦海中所有對“正常”景色的印象,,島嶼景象仿佛來自另一個星球或者來自地球遠古及未來的某個時期,。
經(jīng)濟建設(shè)
索科特拉島上建有機場。棗椰,、煙草,、畜牧業(yè)和漁業(yè)是島上經(jīng)濟支柱。居民多從事捕魚,、采珠和小規(guī)模農(nóng)業(yè),,內(nèi)陸的游牧民飼養(yǎng)牛和其他牲畜,還種植一些農(nóng)作物,。農(nóng)產(chǎn)品有樹膠,、椰棗、棉花,、煙草,、香料和谷物等,。出口凈化黃油、魚干,、香料,、龍血(一種紅色樹膠,用作涂料),、酥油,、魚和乳香。島上與附近海底已開始勘探石油,。
教育文化
2007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也門教育部合作,在索島的Qalensiah和Hedibu兩個地區(qū)組織了教育援助項目,。 2007年11月26日,,也門教育部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UNICEF)舉行會議,討論制定索科特拉島2007年至2008年教育發(fā)展計劃,。Abdul Aziz Bin Habtor副部長表示,,索島的基礎(chǔ)教育面臨許多障礙,特別是在女童入學(xué),、教學(xué)質(zhì)量,、房屋設(shè)備和師資質(zhì)量等方面,亟待改善,。他還表示,,也門政府將與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一道采取措施,為索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 人口民俗 島上人口以阿拉伯人為主,,說索科特拉語,主要城鎮(zhèn)Hadiboh人口約43000人,。一項調(diào)查顯示,,島內(nèi)居民的不少遺傳譜系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該島民族特有的單倍型類群 J* (Y-DNA)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極為罕見,,屬于特有的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
索科特拉島的居民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島上的土著居民,他們構(gòu)成島上居民的主體,;第二部分為其他阿拉伯國家和地區(qū)的移民,;第三部分為來自非洲特別是非洲之角的移民。經(jīng)過長期的潛移默化,,這三部分居民基本上都融合在一起,。此外,還有古波斯,、古羅馬和葡萄牙等國的少數(shù)移民,。 島上的居民講阿拉伯語,,他們在使用正規(guī)的阿拉伯語同時,也夾雜許多方言土語,,有些甚至連亞丁人也聽不懂,,有人稱它為索科特拉語。在來自非洲之角移民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居民既講阿拉伯語,,也講他們祖先使用的語言。由于氣候的原因,,島上居民的皮膚為棕褐色,從非洲遷來的居民膚色更黑一些,。 居民流行早婚的習(xí)慣,。這種早婚習(xí)俗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由于氣候炎熱,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在生理上成熟較早,;二是古老的早婚習(xí)俗相傳至當(dāng)代,;三是由于貧窮落后,在文明程度低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對早婚的危害不僅缺乏認識,,反而習(xí)以為常。早婚必然帶來早育和多子女的問題,,島上婦女一生中一般要生育5-10個孩子,,有的多達15-20個。 島上還流行近親結(jié)婚的習(xí)慣,。這種習(xí)慣在整個也門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比較普遍,。由于索科特拉島為未被開發(fā)的處女島,近親結(jié)婚的風(fēng)氣更為盛行,。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婚姻都由父母包辦,堂兄妹,、表兄妹結(jié)婚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島上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允許多妻制,,穆斯林男性可同時擁有四個妻子,。由于經(jīng)濟困難,條件有限,,島上的多妻現(xiàn)象較少,,但島上存在女性多于男性的問題。很多家庭人口多,,靠島上有限的收入難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為謀求生計,,成年男子紛紛離家外出打工,只在重大的節(jié)假日才回來一趟,,有的甚至兩三年才回家一次,。家庭主婦負責(zé)撫養(yǎng)老人、照管孩子,、操持家務(wù),、飼養(yǎng)牲畜、田間農(nóng)活等,。 島民篤信宿命論,。求神、問卜,、祈禱,、祭司之類活動盛行。由于缺乏科學(xué)知識和醫(yī)療手段,,人若生病便乞求真主保佑,,或去求巫師算卜。島上有很多為減災(zāi)避邪而舉辦的活動,。 島上居民衣著簡單,質(zhì)量差,。主要原因在于貧困落后,。婦女披長袍,蒙面紗,,戴頭巾,。 島上的住房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山區(qū)游牧民的窯洞。第二類住房為沿海地區(qū)的簡易民房,。這些住房都是低矮的平房,,房頂用曬干的椰棗樹葉搭成。房子四處透風(fēng),,在炎熱的氣候中比較適用,。第三種房子是部分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修建的石頭房或土坯房。對當(dāng)?shù)鼐用駚碚f,,它被列入中上等甚至上等房,。昔日作為島上最高統(tǒng)治者的酋長住的就是這種房子,。第四類是鋼筋混凝土磚瓦房,為島上的為數(shù)不多的新生事物,。 島上絕大多數(shù)居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農(nóng)牧生活,。文化娛樂活動缺乏,。 生物資源
索科特拉島在600至700萬年前與非洲大陸相隔離,這與加拉帕戈斯群島十分相似,,在索科特拉島上生存著700多種奇特稀有的植物群和動物群,其中三分之一的物種是索科特拉島所獨有的,。在索科特拉島生存的樹木和植物渡過了漫長的地質(zhì)隔離時期,,許多物種具有2000萬年歷史。島上比較著名的物種有龍血樹,、沙漠玫瑰,、銳葉木蘭、沒藥,、乳香等,,另外也是全球大量陸地鳥和海鳥的重要棲息地,,其中包括很多受到威脅的鳥類。但是由于外來物種,,尤其是山羊的不斷繁殖,,島上的植物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脅。 索科特拉島上825種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蟲動物和95%的蝸牛品種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見所未見的,。索科特拉的高傘型植物都有名副其實的充滿幻想、鼓舞人心的設(shè)計,。 索科特拉群島上生活著192種鳥類,,其中有44種在該島上繁殖后代,有85種定期遷徙,,10種獨有,。獨特的索科特拉島鷦鶯、太陽鳥,、八哥,、白頰鳥、麻雀,、扇尾鶯和索科特拉島鸕鶿都可以在這座小島上看到,。 蝙蝠是島上唯一的原生哺乳動物。 索科特拉島的海洋生物也非常豐富,,有253種造礁珊瑚,、730種沿岸魚和300種螃蟹,、龍蝦和小蝦。索科特拉的海灘擁有非一般的外觀,。在一些海岸可以一眼可以看到數(shù)以千計精心構(gòu)建的沙堡壘,。 特色物種簡介: (一)索科特拉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中很獨特的植物。它們的外觀很獨特及奇怪,,冠茂密像倒轉(zhuǎn)的雨傘,。這種樹型可以幫助它們渡過干旱季節(jié),尤其是生長在高山上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樹冠可以提供足夠的樹蔭以減低蒸發(fā),,也可以保護樹蔭下的種子,所以它們一般會生長得較密,。它們是常綠樹,,樹汁呈深紅色,故而得名,??捎糜卺t(yī)藥、染料,,也被用于巫術(shù),、煉金術(shù)與民間魔法,據(jù)說用了龍血能夠提升法術(shù)的效能,。 龍血樹的形狀使其成為找炎熱天氣下尋找陰涼理想的位置,。龍血樹的枝干伸向天空,從下面看,,它上面就像有很多盤旋飛行的飛碟,,從上方看,它顯然像一個大大的蘑菇,。 一些科學(xué)家表示,,這座島嶼上特有的生物物種還受到了氣候變暖的威脅。最新的報告表示,,該島上已經(jīng)沒有了自然生長的龍血樹幼苗,。 (二)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外型非常符合外星生物的形象,,與其在非洲和阿拉伯大陸的近親不同,。它粗粗短短的的外型適合抵擋季侯風(fēng)。在懸崖上出現(xiàn)的“沙漠玫瑰”相當(dāng)特別,,直接嵌進石頭長出來,,完全不需要土壤,樹皮像橡膠一樣閃閃發(fā)亮,枝干頂端長出漂亮的粉紅色花朵,。 (三)埃及禿鷹是島上最常見的禽鳥,,他們憔悴的面容,黃色的臉與索科特拉的奇特風(fēng)土很相襯,;還有其他一些鳥類是島上特有的,,如索科特拉麻雀和椋鳥,可是如今非本土野貓的出現(xiàn)威脅著它們的生存,;索科特拉陸地蟹生活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方,,它們從不下海,生活在巖石的狹縫里,,覓食,、交配、產(chǎn)卵都在那里,;索科特拉群島黃瓜樹可能是島上800種植物之中最不普通的植物,;索科特拉無花果完全不需要土壤就能生長。
索科特拉島曾經(jīng)與大陸相連,,在大約600萬年前,,印度洋與阿拉伯海連接處曾發(fā)生過強烈的地殼運動,隨著海底火山巖的隆起,,索科特拉島與大陸分離,,亞丁灣也逐漸形成。
早在遠古時代,,古印度人就不斷到這個島上獲取乳香,、龍膽,、龍血樹,、沒藥、蘆薈,、麝香貓,、龍涎香等珍貴藥物,他們把這個島稱之為“幸福島”,。島上曾發(fā)現(xiàn)公元前4000~前3000年石器文化古跡,。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處于興盛時期,埃及法老經(jīng)常派人到這座島上收集珍貴藥物,,重點購買島上的乳香,,為制作木乃伊之用。據(jù)說,,當(dāng)時乳香的賣價高于黃金,。古埃及人稱這座島為“班赫”島,意為神奇島。公元52年,,島民在圣多馬的指引下皈依基督教,。
13世紀,希臘最著名的草藥專家德尤斯古里德斯對這座島上的珍貴藥材進行了專門研究,,并在他的著作中加以記載,。后來,他們又把它稱為索科特拉島,,意為“遠方的市場”,。
1507年,葡萄牙人來到島上,,幫助島民擺脫了阿拉伯半島上伊斯蘭教國家的控制,,同時將島作為葡萄牙的軍事基地,一方面對也門哈達拉毛省希赫爾等地進行侵略,,另一方面為來往于紅海與印度洋的葡萄牙艦只提供服務(wù),。4年以后葡萄牙人離開該島,1511年島民淪為馬赫里蘇丹國(Mahra Sultanate)的臣民,。 馬赫里蘇丹國(Mahra Sultanate)統(tǒng)治該島和現(xiàn)也門東部地區(qū),。
1834年,該島一度歸東印度公司管轄,。1886年,,英國把觸角伸到這里。他們先提出廉價購買該島,,將它并入大英帝國的版圖,,但這一企圖遭到也門當(dāng)?shù)靥K丹王的拒絕。于是,,英國殖民軍便武力占領(lǐng)該島,。此后,英國人把該島作為海軍禁區(qū),,同馬赫里蘇丹國(Mahra Sultanate)一道歸入英國保護,,成為英國在印度洋上的重要基地,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結(jié)束對南也門的殖民統(tǒng)治為止,。
1967年,,蘇丹國覆滅,索科特拉島隨南也門獨立,,成為也門的一部分,。后蘇聯(lián)艦隊曾駐扎此島,又把它變?yōu)樘K聯(lián)在中東的海軍基地,。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lián)解體后,,艦隊從索科特拉島撤走,。
2011年,索馬里海盜利用索島作為燃油儲存基地,,以增加航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