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極》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于2015年3月25日推出的一部由曾海若執(zhí)導的紀錄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策劃監(jiān)制,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拍攝制作,,是“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它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同時也是中國首部采用4K技術攝制的高清紀錄片,。
該片以自然為背景和人類活動為中心,講述了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
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qū),也是地球運動曾經最活躍的地帶,,遠古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壯觀的痕跡,巨大的落差,,也產生了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別,。在這個區(qū)域,人類為了個體的生存與家族的幸福,,與大自然之間,,逐漸達成了一種令人驚嘆的平衡,。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相比南極,、北極,,它是唯一有著人類豐富生存活動的極地地帶。全片借“第三極”這個地理概念,,重在講述青藏高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全片近40個故事,以自然為背景,,以人類活動為中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xiàn)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傳統(tǒng)生活方式得到延續(xù),、以及自然環(huán)境得到保護等情況。
時間 名稱 演唱者 作詞 作曲 備注
2015年3月16日 第三極 許巍 王海濤 許巍 主題曲
出品人 郭新,、胡占凡
總策劃 魏地春
總監(jiān)制 任學安
監(jiān)制 馬勇
制片人 胡小鹿
執(zhí)行制片人 杜興,、胡嗎個
總導演 曾海若
分組導演 溫佩、喬森,、安同慶,、張洪松
文稿統(tǒng)籌 肖恒剛
前期統(tǒng)籌 關慶偉
攝影指導 孫少光
分組攝影 孫少光、謝卓良,、安同慶,、任杰、徳嘎,、王勤
攝影助理 王川云,、達瓦扎西、郭少杰,、張杰,、張小楠
跟機員 郭軍軍、許天祥
航拍攝影 劉竹文,、王健同,、顧俊、鄭華
水下攝影 吳立新,、李家凡,、王錄
巖壁攝影 張允平、張曦
延時攝影 劉佳,、喬森
花絮攝影 喬森
藏狼攝影 裴竟德
場記 喬森,、張宇
錄音指導 齊輝
錄音師 劉志凱、張志緯,、沈金龍,、翁成勇
音樂監(jiān)制 胡嗎個
藏語翻譯 達娃,、江北平措、嘉措,、瑪欽次旦,、澤讓機、仁增朗杰,、擁巴,、拉加當周
技術支持 張雪飛
剪輯執(zhí)導 張開法
配音 蘇揚
海報設計 曹彥武、周超
時間 名稱 獎項 獲獎/入圍作品(者) 結果
2016年 第四屆優(yōu)秀國產紀錄片及創(chuàng)作人才扶持項目表彰活動 優(yōu)秀國產紀錄片系列片《第三極》獲獎
2015年 第三屆“中國·鎮(zhèn)江西津渡國際紀錄片盛典” 最佳紀錄電影《第三極》獲獎
2017年 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優(yōu)秀作品獎《第三極》獲獎
2019年 “壯麗七十年 熒屏慶華誕”--“視聽中國全球播映”活動主推片目《第三極》入選
相對于其它介紹西藏的作品容易“轟轟烈烈”,,但是卻不夠扎實,。《第三極》通過講述最普通的人和事,,展現(xiàn)出西藏不普通的發(fā)展,。(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張云評)
講述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兜谌龢O》從小切口出發(fā),反映具體的人與自然關系,;國際化的表達手法和中國的主體性結合得很好,。(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評)
主題鮮明角度巧妙:作為一部真實反映當代藏區(qū)人民生活與精神面貌的紀錄片,該紀錄片首次選擇從“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角度進行呈現(xiàn),,既符合國際上此類紀錄片的通行規(guī)律和標準,,又能讓世界從一個更新穎的角度和視野認識藏區(qū)、了解藏區(qū)和理解藏區(qū),。既考慮到青藏高原高度差異化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又考慮到了人、自然,、生產,、生活、信仰的有機統(tǒng)一,。故事性強細節(jié)感人:每集紀錄片都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生動而感人的故事來表現(xiàn)主題,通過故事打動人,。中國故事國際表達:它是一部力爭從國際傳播的角度打造的紀錄片,,體現(xiàn)了“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一系列的國際化的拍攝手法,、敘述手法等,大大拉近了中國制作的紀錄片與海內外觀眾的距離,。(鳳凰文化評)
該影片創(chuàng)下了許多中國乃至全球“之最”:全球首部呈現(xiàn)第三極(青藏高原)人與自然相處奧秘的大型紀錄片,;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首次在雅魯藏布江岸200米懸崖懸空拍攝,;首次“高清紀錄”羌塘無人區(qū)的動物生態(tài)鏈,;拍攝轉場行程超過5萬公里,是迄今轉場最多的有關青藏高原的紀錄片,;拍攝超過1000多個小時的4K超高清素材,,是迄今4K素材量最大的有關青藏高原的紀錄片……(中國新聞網評)
2013年3月,該片開始為拍攝做準備,;同年6月開始調研,,作為導演的曾海若派出6個帶著調研問卷的小組,分別伸向藏區(qū)不同的地方,。曾海若還寫了紀錄片腳本,,拿著它去找與藏文化有關的專家、學者,,并聽取他們的意見,。
2013年9月29日,《第三極》正式開機,。2014年9月完成拍攝,。
該片在拍攝過程中,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首次在雅魯藏布江岸200米懸崖懸空拍攝,;首次高清紀錄羌塘無人區(qū)的動物生態(tài)鏈;拍攝轉場行程超過10萬公里,;拍攝超過1000多個小時的4K超高清素材,。該片出動6個調研小組,4個攝制小組,,深入青藏高原60多處秘境,,總計拍攝500多天。
拍攝過程中,,攝制組克服了高原反應,、轉場頻繁、交通困難,、吃住條件艱苦,、疾病、多架航拍器損毀等困難,。此外,,《第三極》還大量使用了高空拍攝、微觀拍攝,、延時拍攝,、高速拍攝,、水下拍攝等多種拍攝手段。
2014年11月4日,,該片在多倫多市中心舉行的“影像西藏”電影晚會上作為“2014加拿大·中國西藏文化周”的首映紀錄片,。
2015年4月,《第三極》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采購,,是極少數中國自主攝制紀錄片成片直接播出的成功案例,。9月16日,該片作為“影像西部”電影展映會的開幕影片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當地觀眾見面,。11月20日,,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首都紀錄片發(fā)展協(xié)會20家成員單位組成的北京紀錄片代表團,,帶領該片正式亮相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jié),。
2016年5月20日,該片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斯圖加特展映,。8月3日,,駐波蘭大使徐堅在“波蘭家園”公民協(xié)會舉辦的“唐卡·魅力西藏”畫冊發(fā)布會上放映了紀錄片《第三極》并致辭。
播出時間 播出平臺 播出時段
2015年3月25日—30日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 每天19:10
2015年4月1日 CCTV-NEWS 凌晨03:14分
2017年5月19日 尼泊爾喜馬拉雅電視臺 晚間
該片開播當日,,索福瑞34城市(缺成都)收視份額即達1.49%,,較播出前同時段提升129%,。
2016年2月,,在捷克國家電視臺2頻道黃金時段公映,首播收視人數超過11萬,,三次播出總收視人數突破35萬,,均位居當日該臺收視率榜首,創(chuàng)涉華紀錄片在捷播出收視率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