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脊山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qū)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地域內(nèi),,是祁連山脈東段的一個支脈,同時也位于湟水和黃河干流之間,,西起干子河口,,東到青海省界。此外,,拉脊山也常被稱作拉雞山,、積石山、唐述山,。
拉脊山總體走向為北西西——南東東,,東段近東西向,,是拉脊山的主體部分,。其西段則近北西——南東向,被稱為日月山,。拉脊山不僅是湟中區(qū)與貴德縣的自然分界線,,也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兩大地理單元的交界,。它橫跨多個地區(qū),包括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qū),,海南州共和縣,、貴德縣以及海西州天峻縣等。
拉脊山東西走向綿延約260千米,,寬度范圍在20至40千米之間,。其山峰多在海拔4000~4500米之間,最高峰野牛山海拔高達(dá)4832米,。
拉脊山高大的山體埡口間是著名的宗喀拉則,,這里距西寧市中心城區(qū)48千米,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南路,、唐蕃古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2016年4月9日,宗喀拉則被吉尼斯世界紀(jì)錄認(rèn)證為世界最大的“拉則”建筑群,。
拉脊山的地層主要由中生代侏羅紀(jì)至新生代第三紀(jì)沉積的紅色巖系組成,。巖石類型包括黃土、第三系紅層等。地質(zhì)構(gòu)造上,,它屬于祁連山脈的一個支脈,。
拉脊山山體兩翼明顯不對稱,北翼湟水谷地南側(cè)切割較淺,;南翼黃河谷地北側(cè)切割深,,較陡峻。由于水系切割已形成很多山口,,青沙山口,、拉脊山口、日月山口均是出入西寧的重要交通要道,。地貌類型涵蓋高山,、草原和丹霞地貌等。高山區(qū)域山峰陡峭,,丹霞地貌則以紅色山塊為主,,形成方山、石墻,、石峰等地貌形態(tài),。地貌分區(qū)上,拉脊山可劃分為多個具有獨(dú)特特征的區(qū)域,。該山脈東西走向,,綿延約260千米,寬度在20至40千米之間,。拉脊山還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
在拉脊山南坡的紅山嘴草場,有一座數(shù)十米高的紅色山峰,,圓柱形狀,,天然形成,十分獨(dú)特,。據(jù)說,,這里是馳騁沙場的格薩爾王拴馬的地方,故將此地稱為“拴馬樁”,。
相傳,,格薩爾的妃子珠牡騎上她的坐騎洛赤,去追趕雄獅大王格薩爾,,她千里迢迢來到水草豐美的紅山嘴牧場,,這時珠牡看見格薩爾把他的坐騎姜果葉哇拴在那個天然形成的拴馬樁上,大王正在旁邊酣睡,,于是他們在此住了三天三夜,。兩匹馬每天晚上同拴在那個獨(dú)特的拴馬樁上,,故有了格薩爾王拴馬樁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