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頸槽蛇為游蛇科頸槽蛇屬的爬行動物,卵生,。分布于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云南,、西藏等地,其標(biāo)本采集自闊葉林下,、草叢中,。
生活在海拔1000~1300米的河谷旁的草叢中,或湖邊的林下,。白天活動,。
分布于西藏(墨脫、察隅),、云南(貢山縣馬庫),。
全長842~892毫米。頭較大,,與頸區(qū)別明顯,;眼較大,瞳孔圓形,。上唇鱗8(3—2—3)枚或7(2—2—3)枚,,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后鱗3枚,;顳鱗2枚+2枚,。背鱗19—19—17行,除最外1行起弱棱外均起強(qiáng)棱,;腹鱗165~171枚,,肛鱗2枚,尾下鱗78~88對,。背面橄欖棕色或綠褐色,,枕部有1對土紅色或橘紅色枕斑,左右不相連,;唇鱗縫黑色,。體背兩側(cè)各有1縱行橘紅色或黃紅色短窄橫斑紋,至尾部此橫斑紋呈淺紅點,;腹面肉紅色或灰白色,,其上散有均勻的灰黑色點斑,呈雀斑狀,,后段尤其明顯,。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hù)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jì)、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hù)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