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櫸根關古徽道,,始建于唐代,迄今遺存最完整的路段,,全長7.5公里,,共有臺階1.8萬步。古徽道屬文化路線遺產,,是一條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文化,、商貿、軍事,、生態(tài)之道,。古道沿線和坐落的仙寓山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古長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戰(zhàn)場、寺,、庵等古遺址,。
古長城
建于太平天國時期,據《江南通志》,、《池州府志》記載:“咸豐間,,曾文正公(即曾國藩)相度形勢,建置石塹于此,,以御粵匪”,。全長14公里,用石塊砌成,。石長城中的關隘,,史稱“櫸根關”,此關隘高3.5米,,全用青石板砌成,。櫸根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古徽道中咽喉所在,,故這里成了古時兵家必爭之地,尤以清代為最,,僅《清史稿》就有兩處記述了櫸根關之戰(zhàn),。這為我們研究太平天國等歷史提供了十分可貴的第一手資料。
古稀亭
碑文曰“蓋聞建橋修路,,皆為善……”,,大意是永樂一老人,生活美滿,,為報天恩,,故建其亭,因是七十老人,,故名“古稀亭”,。
輸山碑
立于清朝道光八年,碑上鐫刻著山民捐獻山場以保護山林水土的字文,,這是我國古代最早保護生態(tài)的事物見證,。
現(xiàn)代革命戰(zhàn)爭遺跡
1933年方志敏領導紅軍北上,,途經古徽道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血戰(zhàn)。1949年解放軍橫渡長江后途經古徽道,,炸毀敵碉堡27座,,殲敵3000余人。原中共徽州工委機關,,原秋浦縣委機關,,還有貴、至,、東中心縣委,、蘇維埃政府機關舊址均在此。因此此地也是池徽地區(qū)革命搖籃,,是光榮的革命老區(qū),。
佛教文化遺址
在明代以前就有仙寓庵、密巖庵,、天上庵,、園通庵、上明庵,、紅亭寺,、毛亭寺等多所寺廟。在佛教五大教派中,,這里就集中了曹洞正宗,、漕洞宗等佛教四宗(其中曹洞正宗寺廟遺址尚存)。在曹洞正宗寺廟遺址墓,、塔的遺址上有一碑刻,,上面刻有兵部侍郎汪道昆提寫的《慶庵塔銘》。在慶庵塔旁的石柱下方,,“曹洞正宗”四個大字依然清晰醒目,。
歷史價值
自明清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古徽道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民族爭和等都在古徽道上有所反映,。不少碑文,,言簡意賅,既具有藝術感染力,,又有極大的社會教化作用,,它反映出世俗信仰,懲惡揚善,,規(guī)范行為的義理要求,,同時又具有極大的包容性,。遺址中的古道、古碑,、古墓等滲透著池徽人民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xiàn)地方宗教、美學,、文學,、軍事等多方面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
這些珍貴遺跡,是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它集中體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經濟結構、社會形態(tài),、軍事防御,、倫理道德、宗教思想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徽商與古徽道
古徽道年代久遠,,是唐宋以來繁華的商貿大道?;丈虒⑵渲鳡I的木材,、布匹、茶葉,、文房四寶等販往南方的安慶,、九江、漢口等地,,再將沿江一帶的水產品,、輕工品等運往徽州山區(qū)?;罩莓斈暧纫晕姆克膶毢筒枞~為大宗,。300年前,“霧里青”也是沿著古徽道輾轉江西,、廣東內河流域到廣州最后登上“哥德堡號”商船,,運往瑞典,成為歐洲貴族享用的珍品,。正是這條古道造就了是雄踞中國商界數(shù)百年的徽商,,形成“無徽不成商”之說。隨著徽商的發(fā)跡和經營,,逐漸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內核,,涵蓋哲,、經、史,、軍,、醫(yī)、藝諸多領域的“徽文化”體系,?;諏W成與藏學、敦煌齊名的三大地方學,。
明清時期徽商以古徽道為平臺,,以茶葉、文房四寶等廣交天下,,促進了各民族的聯(lián)誼,、融合、團結,,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國際交往,對建設徽池地區(qū)有著重要歷史意義,。古道悠悠,,她承載著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她是歷史之道,、商貿之道,,凝結著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諸多領域的豐富信息,。
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現(xiàn)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稱 “新安商人”,,俗稱“徽幫”,。徽商萌生于東晉,,成長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占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徽商的活動范圍遍及城鄉(xiāng),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丈痰淖阚E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隨著封建經濟的瓦解,,徽商逐漸衰亡。
仙寓山
仙寓山,,是動,、植物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樂園,。主峰海拔1376米,森林有覆蓋率高達95%,,空氣清新(空氣負氧離子濃度一般穩(wěn)定在10000個/cm3,,有時多達3萬個以上,,是天然的大氧吧),,水資源豐富(是礦泉水產地),這里林木蔥翠,,云霧飄渺,,絕景叢生,日出,、晚霞、佛光、云海等美景應接不暇,。這里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等各類林木生長繁茂,盛產靈芝,、石斛、肉桂、杜仲等名貴中藥材以及各類味美品佳的食用菌。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三興杉,、鵝掌楸,、銀杏等,;這里山高林密,,原始生態(tài),,成為各類動物棲息、繁衍的天堂,,不僅國家一級保護的云豹,、黑麂,;二類保護的獼猴,、短尾猴,、穿山甲等,,還有蘇門羚(四不像)、黃麂,、錦雞,、相思鳥、長尾雉等較為珍稀的動物,。這里還是名茶的“霧里青”產地,。霧里青早在清代就已出名,稱作“嫩蕊”?,F(xiàn)在的仙寓山已是著名的有機茶葉示范基地,,是當?shù)厝罕姷摹熬G色銀行”。
仙寓山的生態(tài)功能體現(xiàn)在涵養(yǎng)水源,、保護土壤、凈化環(huán)境上,,它是石臺縣洪水的遙控器,,它的綠色屏障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生態(tài)條件和人居環(huán)境,,保護居民健康。櫸根關以上幾萬余畝原始森林,,它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演替與生物進化所需遺傳最為原始的基地,,為動植物進化以及天人和諧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科研教材。因此也有生物種群的“基因庫”,、“綠色自然博物院”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