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簡介
座落在北京阜成門宮門口西邊的一個極普通的小四合院,,是魯迅在北京生活十四年中,,最后兩年的住所——在北京住過的四處之一——西三條21號故居。每到春天,,小院內(nèi)丁香,、黃刺梅、榆葉梅,、碧桃,,紛紛開放。白的,、紫的,、黃的、紅的,,競相爭艷,,芬芳撲鼻。幽美的庭院,,給人以恬靜,,給人以清心。在這小小的院落里,,不僅留下了這位偉大文學(xué)家的足跡,,更記載了他不朽的業(yè)績。
1912年5月,魯迅隨臨時政府教育部從南京遷來北京,,最初住在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縣館”,,在這里住了七年半,開始了他創(chuàng)作的生涯,,而且是“一發(fā)而不可收”,,寫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著名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等膾炙人口的小說,,都是在這里寫成的;1919年,,魯迅在紹興老家合族共居的老房賣掉了,,他用分得的款購置了新街口公用庫八道灣11號一所院落寬敞的房子,并遷此居住,。同年12月,,又將在紹興的母親、朱安夫人和周建人及其家屬等都接來北京,,全家住進八道灣,。魯迅在這里居住的三年多時間里,曾接待盲詩人愛羅先珂,,并發(fā)表了著名的《阿Q正傳》,、《風(fēng)波》、《故鄉(xiāng)》,、《社戲》,,翻譯了《愛羅先珂童話集》等一百多篇譯作。直到1923年8月因與周作人夫婦的矛盾尖銳化,,被迫遷出八道灣,,租了西四磚塔胡同61號內(nèi)的三間北房。這里房屋窄小,,環(huán)境嘈雜,,但在這里魯迅仍寫了《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等,以及《娜拉走后怎樣》,、《未有天才之前》等十多篇著名的小說及論文,。為了尋找一個安定的環(huán)境,,也為了使母親搬出八道灣的要求能實現(xiàn),魯迅帶病跑遍了宣武門,、西直門,、德勝門、阜成門等十幾處地方看屋,。1923年12月,,在許壽裳、齊壽山等朋友的幫助下,,借錢買下了宮門口西三條21號六間舊房,。由于房子太破無法居住,魯迅又親手操辦了這所房子的改建工程,,現(xiàn)在還保留了魯迅當(dāng)年為改建房屋親手繪制的房屋設(shè)計圖和魯迅親筆記下的修建工人付款折,,以及當(dāng)年購買修繕材料的票據(jù)等。從1923年10月30日確定購買此房,,到1924年5月修建完成,魯迅整整忙了大半年,。從房屋設(shè)計到擬訂《做法清單》,,從請瓦工、木工,、油漆工,,到“看卸灰”,“買玻璃”都是自己經(jīng)手辦的,。這一方面是為了保住房屋的質(zhì)量,,同時更主要的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當(dāng)年魯迅為修建此房所欠的款,,直到1926年8月收到廈門大學(xué)付給的薪金后才還清,。
魯迅于1925年5月25日遷此居住。西三條地處阜成門城墻邊,,是北京比較窮苦的居民區(qū),,附近有一座大廟,當(dāng)年居住的都是一些拉人力車,、趕騾車的貧苦老百姓,。這里雨天道路泥濘,夜晚胡同里很黑,,僅在胡同的盡頭有一盞小小的油燈,。魯迅就住在這貧苦的居民區(qū)里。
進了狹窄的西三條胡同,,再走上幾十米,,就到了21號,。呈現(xiàn)眼前的是一扇黑漆大門,進門走過門道,,向左拐是兩扇綠色的小門,,跨過二道門,眼前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南房三間,,北房四間,東西各一間小廂房,。再往里走,,穿過一截小過道,后面還有一個十多米見方的小院,。前院的三株丁香樹和后院的黃刺梅是1925年4月5日魯迅請云松閣的花匠種植的,。(當(dāng)年在后院還種了榆葉梅、碧桃,、花椒等樹,,后來都枯死了,現(xiàn)在有的已是建館后補種的了)60多個年頭過去了,,丁香已長成枝葉茂密,、花葉叢生的大樹了?;疑拇u墻,,朱紅色的窗欞與這郁郁蔥蔥的綠葉相映襯,使這小院充滿了活力和生機,。
故居布局
南房是魯迅的會客室兼藏書室,。進入南房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樸素、典雅,、書箱林立,。全室用槅扇分成內(nèi)外兩間。外間是會客室,,臨窗放著兩把籐椅,,東邊放著兩把大的木方椅,靠南墻是兩個大書柜,,當(dāng)年這里面滿滿地放著魯迅收藏的各種期刊,。屋里最多的就是書箱,里間與外間疊放了30多個,。這些書箱疊起來是書柜,,分開又是一個個箱子。它們跟隨魯迅多年,,其中有的是魯迅在紹興家鄉(xiāng)時,,請木匠做的,,后來搬家?guī)肀本┑模灿械氖窃趶B門和上海時購置的,。魯迅的各種藏書就放在這種箱子里,。1931年魯迅托宋紫佩將上海的八箱書運回北京,魯迅逝世后許廣平將魯迅藏書運回北京,,都用它裝的,。在一些裝中文書的書箱上,還留有魯迅親筆寫的編號,,每個箱上的“中”字都形態(tài)各異,。靠窗還放著一個三角幾,,上面放著幾件魯迅心愛的物件,。一為“君子”磚,1924年9月10日的《魯迅日記》曾記有:“齊壽山為從肅寧人家覓得‘君子’磚一塊,,闕角不損字”,,9月29日又記“以六元買成?!贝藶闈h磚,,出河北省肅寧縣。魯迅曾親自將它拓數(shù)份,,除分送友人外,還將它收入自己編的《俟堂專文雜集》一書中,。一為北齊“翟煞鬼墓記”石,,系1918年4 月14日魯迅從琉璃廠以20元購得,并在日記上記載了這方墓記石的流傳經(jīng)過:“云是福山王氏舊物,,后歸浭陽端氏,,今復(fù)散出?!贝耸瓰榻鹗詹丶彝踯矘s(山東福山人)所藏,,后為收藏家滿洲正白旗人軍閥端方所得。端方死后復(fù)又散出,,魯迅得以收購,。魯迅對中國歷代石刻是很有研究的,收集了近六千種石刻拓片,,抄錄并輯校了一千多種石刻碑文,,并重新編定了《寰宇貞石圖》;還花了好多精力,,收集漢畫像,,并從中研究美術(shù),、研究歷史,研究中國古代文字,。這應(yīng)當(dāng)是魯迅除文學(xué)以外的另一方面的成就,。
南屋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掛在東墻上的魯迅炭畫像。這是青年畫家陶元慶的作品,。魯迅極為喜愛,。1926年5月3日,魯迅收到陶元慶從臺州寄來的這張畫后,,即將它掛在這里,,并寫信稱贊說:“我覺得畫得很好,我很感謝,?!碧赵獞c是一位很有造詣的畫家,他在封面設(shè)計上也是頗有成就的,。魯迅的《彷徨》,、《墳》、《朝花夕拾》,,以及翻譯作品中的《出了象牙之塔》,、《苦悶的象征》等書的封面均是他的創(chuàng)作。南房里間是小客房,,為接待來訪的朋友而準備的,。當(dāng)年許廣平在受到學(xué)校迫害時,也曾來此居住過,。
東廂房是當(dāng)時女工住的地方,,西廂房是當(dāng)時的廚房。
北房正面三間,,東頭的一間,,是魯迅母親魯瑞的住室。屋內(nèi)陳設(shè)簡單,,但頗富有江浙風(fēng)味,,一個三面均有床欄的精致的大木床,,據(jù)說是魯母從紹興老家?guī)С鰜淼摹?943年老太太去世后,,給了周作人家,以后又被散出,。1986年博物館才從一住戶家中找到,,并將它放還魯母的住室,恢復(fù)原樣,。木床上用的藍粗布被單和藍花麻布帳,,也頗帶紹興農(nóng)村的鄉(xiāng)土氣息,。屋角一張籐躺椅,是魯迅經(jīng)常坐的地方,。魯迅十分敬愛母親,,每當(dāng)晚飯后或工余時,他總要坐在這里和母親談心,。北房正中的一間,,是全家人吃飯和洗臉的地方,屋內(nèi)右側(cè)放著方桌和洗臉架,,洗臉架下放一鐵筒,是提水用的,。進門處有一柳條箱,,那是魯迅放換洗衣服的地方,??眶斈缸》康臇|邊槅扇上,掛著一幅畫像,,那是魯迅四弟椿壽的畫像,,說起這幅畫像,還有一段小故事,。椿壽四歲時因患肺炎,,無法醫(yī)治,不幸去世了,,母親非常想念,為安慰母親,,特地請紹興有名的畫家葉雨香給四弟畫個像,但人已死,,無所依據(jù),,周作人對畫家說:就照我這個樣子吧!”因此這幅畫像,身子像小孩,,臉部卻像十幾歲時的周作人,。這幅畫在他母親身邊一直掛了四十五年。
北房的西屋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的住室,。房間陳設(shè)極為簡單,。一張四尺竹床,,一幅麻布帳,靠墻一個大立黑柜,。魯迅曾說,,她是“母親送給他的一件禮物?!庇捎跊]有愛情,,沒有共同的語言,幾十年他們僅只是相敬如賓,,名義上的夫妻而已,。但這位朱夫人卻是周家在這座房子里居住最長的主人。
關(guān)于老虎尾巴
三間北房后面接出一間,,由于是拖在后面的,,活像一條尾巴,人們稱它為“老虎尾巴”,,魯迅自己稱它為“灰棚”,,并說:“這是房子中最便宜的一種?!濒斞敢苍鴰еS刺意味的稱它為“綠林書屋”,,這是為反擊當(dāng)時誣蔑他為“學(xué)匪”的人。老虎尾巴是一間僅有八平米的斗室,,魯迅的工作室兼臥室就在這里,。進入老虎尾巴,迎面看見的是北墻上的兩扇大玻璃窗,,東壁下放著一個三屜桌,。這是魯迅精心設(shè)計的,不只是為了經(jīng)濟,,還考慮到采光,。他曾說:“北窗的光上下午沒有什么變化”,“開北窗在東壁下的桌子,,上午,、下午都可以寫作、閱讀,,不至損害目力,。其次是可以從窗口眺望后面園子里的景物?!?/p>
“老虎尾巴”室內(nèi)各種陳設(shè)均保持了魯迅生活時的原樣,,十分簡單而緊湊。桌子靠南是一個書架,里面放著茶葉罐,、點心盒,、花生筒等等。書架前掛一棉織物,,從質(zhì)地和圖案看,,也是十分古老和陳舊的,書桌北面是一個白皮箱,,當(dāng)年上面總是堆著各種書刊,。西壁下是兩把椅子和兩個茶幾。一個茶幾上放著石刺猬頭,。這刺猬頭造型極為奇特,,它是坐在一個蓮花上的,估計可能是一個佛像改制的,,因為刺猬是不會坐蓮花的,。這石刺猬是用來壓碑帖拓片和修整過的書刊的。三屜桌前放著一張磨得發(fā)光的籐椅,,桌上放著魯迅用的茶杯,、煙缸、筆架,、筆筒,、鐘等物件。書桌左角立著一盞不大的煤油燈,。在那個年代,,這盞煤油燈伴隨著他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在寧靜的夜晚,,魯迅坐在桌前,,煤油燈發(fā)出閃閃的微光,“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飛蟲亂撞,。”夜深了,,有時還會出現(xiàn)“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濒斞妇驮谶@里,在這盞煤油燈昏暗的燈光下,,用他那支金不換的毛筆,,寫下了《野草》、《華蓋集》的全部及《華蓋集續(xù)編》、《彷徨》,、《朝花夕拾》,、《墳》中的部分文章以及翻譯作品等二百余篇譯作。魯迅經(jīng)常是寫作到深夜,,或稍事休息后,,再起來寫,直到天明,。工作到疲倦時,,就靠在藤椅上歇一歇。此時,,魯迅在《秋夜》一文中描繪的景色,,就出現(xiàn)在眼前:“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著名散文詩句。只可惜,,那因《秋夜》而聞名的棗樹,,早已枯死,建館后,,雖經(jīng)補種,,而1981年博物館擴建時,又被移走,?!袄匣⑽舶汀睍赖挠医牵胖粓O磚硯,,磚硯上下均鑲有紫檀木板,。磚上刻著“大同十一年”的字樣,另兩邊刻有花紋,,系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的古磚,。出土于浙江嵊縣,魯迅約得于1918年,,曾親自將磚文拓出,,亦收入他所編的《俟堂專文雜集》中,并在目錄中注:“已制為硯,,商契衡持來,,蓋剡中物?!痹谠摃额}記》中還說到,,1924年8月因與周作人夫婦發(fā)生矛盾,被迫遷出八道灣時“孑身逭遁,止攜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彼f“大同十一年者”,即指此磚硯,??梢婔斞笇λ恼鋹邸?/p>
在這小小的“老虎尾巴”里,,可以看見魯迅當(dāng)年在北京時的生活縮影,。北窗下,兩條長櫈搭上兩塊木板的床,,墊的和蓋的都很薄,,冬天“老虎尾巴”里也不單獨生火,是和中間吃飯的屋子共用一個爐子,。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一個獨身的生活,,決不能常往安逸方面著想的,豈但我不穿棉褲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沒有換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換,。你再看我的鋪板,,我從來不愿意換籐繃或棕繃。我也從來不愿意換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濒斞刚沁@樣,,簡樸的生活,勤奮忘我的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確“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p>
在“老虎尾巴”這極普通的“灰棚”里,,每件器物雖是極平常的,但都有它極不平凡的經(jīng)歷,。
魯迅床上的一對枕頭,,上面繡著色彩鮮艷的圖案,,一個上面有“臥游”二字,一個上面有“安睡”二字,。這是許廣平做為魯迅的學(xué)生時,所親手縫制的,。這之中蘊育著他們愛情的萌芽,。
床下放著一個竹編的網(wǎng)籃,看上去是個極不起眼的普通家庭用具,,但它卻曾伴隨著魯迅渡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戰(zhàn)斗的日日夜夜,。魯迅在這里居住的時候,正是中國處于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和帝國主義侵略的風(fēng)云變幻的年代,,經(jīng)歷了女師大事件,、“五卅”、“三一八”慘案的時期,。這是一場與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展開的血的鏖戰(zhàn)。魯迅自始至終站在學(xué)生一邊,,站在廣大人民一邊,。在女師大事件中,他支持學(xué)生向代表段祺瑞政府的教育總長和女師大校長進行斗爭,。在學(xué)校被封以后,,他支持學(xué)生另立校舍,并為他們義務(wù)教課,?!叭话恕睉K案發(fā)生以后,魯迅目睹了反動派的兇慘,,寫下了《無花的薔薇之二》,、《死地》、《可慘與可笑》,、《紀念劉和珍君》等文,,聲討兇殘的殺人者,痛斥北洋軍閥的暴行,,指出:“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魯迅正義的行動,,必然招來反動派對他的迫害,被秘密列入段祺瑞政府通緝的50人黑名單之中,。因此,,魯迅被迫出家避難,,他先后在錦什坊街“莽原社”、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法國醫(yī)院等處避居。開始是裝病人,,假吃藥,,后來呆不下去了,只得住進醫(yī)院的一間堆積房和一個木匠房等地去躲了若干日,。夜間在水泥地上睡覺,,白天用面包和罐頭食品充饑。然而魯迅在這流亡失所的亡命生活中’工作也不稍懈,。他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所記的文章寫作地點,,就是很好的說明。文中說:“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yī)院和木匠房?!边@中三篇是指《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魯迅在避難的惡劣環(huán)境中仍堅持寫作。而這“老虎尾巴”床下的網(wǎng)籃,,就是他幾次出走時,,裝日用雜物的用具。因此它成了魯迅患難中的“伙伴”,。
在“老虎尾巴”東壁掛著一張三寸的小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戴眼鏡、臉部消瘦,,留著“八”字胡的先生,,照片背面寫著“惜別,謹呈周樹人,,藤野”,。這就是1904年在日本仙臺醫(yī)學(xué)專門學(xué)校教魯迅解剖學(xué)的教授藤野嚴九郎老師。魯迅極為懷念這位老師,,曾寫《藤野先生》一文,,文中寫到:“在我所認為的我?guī)熤校亲钍刮腋屑そo我鼓勵的一個,?!边€寫到:“每當(dāng)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濒斞笜O為珍愛藤野先生為他仔細修改的解剖學(xué)筆記,將它“作為永久的紀念”,,魯迅在文章中說:“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了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nèi)了”,。而可慶幸的是,解放后,,在魯迅的家鄉(xiāng)被發(fā)現(xiàn),,它不只了卻了一件魯迅的心事,也成了記 在“老虎尾巴”東壁上的另一邊,,掛著一幅素描,,畫面上題“五個警察一個○”,還有一行小字:“十四年初夕日見到的”,,畫面是五個警察拖著一個帶小孩的孕婦,。地點是施粥棚前,原因僅僅是這個孕婦給她孩子討了一碗粥,,還想再給自己討一碗,,因而橫遭五個警察毆打。1926年6月魯迅從司徒喬畫展上選中,,買來后即掛在這里,。作者司徒喬在《魯迅先生買去的畫》一文中說:“這幅畫,藝術(shù)造諧是絲毫也不值得魯迅先生重視的,,他買它無非是因為畫中記錄的恰巧是他最憎惡的事,,是人吃人的社會的縮影,雖然是十分簡單而粗糙的縮影,。在別人也許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關(guān)心人在疾苦和熟悉人民生活的魯迅先生,卻一眼就看了出來,,而且拿來置于座旁,?!边@反映了魯迅鮮明的愛與憎,和對貧苦人民的感情,。
“老虎尾巴”西墻上,,除掛了一幅水粉風(fēng)景畫和孫福熙所作《山野綴石》封面畫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對聯(lián):“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這是魯迅自己集《離騷》句,特請一位善長書法的教育部同事喬大壯書寫的,。在1924年9月8日的日記上還記有:“自集《離騷》句為聯(lián),,托喬大壯寫之?!边@是別有一番含意的,。是自勉,也是自律,,從中正反映了魯迅的人生哲學(xué):珍惜時間,,奮斗不息。魯迅的一生正是遵循了這種精神,。直到他臨終前的一個月,,還要求自己“要趕快做”。魯迅是以他不懈的努力,,為我們,、為子孫后代留下了一大批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故居沿革
魯迅在事業(yè)上,,從不松懈,,并要求自己”要趕快做”,同時他又是利用一切時間和廣大青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1924年魯迅在這里居住期間,,一方面在教育部工作,同時又在八個大專學(xué)校任教,。他關(guān)心著青年的成長,,和青年們來往極為密切。他說:“我早就希望中國青年站出來,,對于中國社會文明都毫無顧忌地加以批評,。”因此在北京時期間,,他指導(dǎo)青年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和《語絲》等刊物,還滿腔熱忱地接待來訪的大批青年,。據(jù)一些老同志回憶,,當(dāng)時小小的老虎尾巴,,經(jīng)常是擠得滿滿的,笑語喧嘩,,談思想,,論時事,研究書刊,,議論創(chuàng)作,,這間小小的老虎尾巴,被弄得煙氣騰騰的,。魯迅還經(jīng)常準備一些花生米和點心,,招待來訪者。至今書架里仍保留著魯迅當(dāng)年用過的花生筒和點心盒,。據(jù)魯迅的一些學(xué)生回憶,,有時來訪是事先聯(lián)系好的,他們下課后,,從沙灘步行到西三條。王冶秋同志曾生動的敘述了這一景況:“當(dāng)時的西三條胡同晚上幾乎是沒有燈光的,,道路也很不平,,他們摸到21號,輕輕地拍著門上的銅片,,女工出來開門的時候,,魯迅先生已經(jīng)從北屋拿著油燈站在院里等著了”。而當(dāng)談到夜深時,,魯迅總是拿著那盞煤油燈,,送他們到大門外,看他們遠去了,,才回來,。魯迅這種對青年的至誠至愛的精神,給許多的年輕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并以此鼓舞自己在實際斗爭中奮發(fā)向前,,從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魯迅兩次回家看望母親,,都住在這里。當(dāng)時,,魯迅來京的消息,,在北京青年中引起極大的震動,廣大青年空前熱烈地歡迎魯迅,。著名的“北平五講”就是魯迅在北大,、師大,、燕京、輔仁等大學(xué)的講演,。特別是在師范大學(xué)的一次講演,,由于聽眾來得多,事先準備的能容納一千多人的風(fēng)雨操場,,仍容不下,。在群眾的要求下,臨時搬到露天廣場,,魯迅站在方桌上,,迎著刺骨的寒風(fēng),為青年講演,,講題是《再論第三種人》,,聽眾達二千多人。在那黑暗統(tǒng)治的年代里,,魯迅確象一盞明燈,,為青年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而廣大青年,,由衷的把魯迅當(dāng)成他們的良師,、益友。
北京西三條21號故居能夠完好的保存下來,,成為今天的人們瞻仰魯迅的一個有紀念意義的舊址,,是經(jīng)歷了一番艱苦的斗爭的。1936年10月魯迅在上海逝世,。1943年4月,,魯迅母親在這所故居逝世。此時只有朱安夫人獨自看守故居,。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北平是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軍警到處抓人,,空氣十分緊張,,魯迅故居和故居中的大批文物,隨時都有遭到敵人破壞的可能,。這曾引起一切關(guān)心魯迅故居和魯迅文物的人士的憂慮,。當(dāng)時我們黨通過地下關(guān)系展開了一場保護魯迅故居的斗爭。以王冶秋,、徐盈,、劉清揚、吳昱恒等為主的地下工作者,團結(jié)了魯迅的家屬和一些熱愛魯迅的群眾,,采取了一些巧妙的辦法,,保護了故居的安全。最初是王冶秋和徐盈同志,,假借孫連仲集團軍的名義,,貼出布告,將魯迅故居列為軍隊征用的民房,,將它“管”起來,。但1947年6月朱安夫人去世以后,情況更加復(fù)雜了,。一方面是八道灣魯迅的親屬要強行搬走故居器物,;一方面是形勢更加惡劣,敵人的破壞活動也更加猖狂,。為此劉清揚和徐盈,、吳昱恒秘密取得聯(lián)系,商量對策,。他們首先征得在上海的許廣平同意,,除將故居內(nèi)的文物一一封存外,并利用吳昱恒在舊法院的便利條件,,將魯迅故居以公開的形式查封起來,,在大門口貼上地方法院的封條和大布告。在院內(nèi)的南房和北房門口及各種器物上均貼上地方法院的各種封條,,用他們的話說,叫“假執(zhí)行”,。就這樣把西三條魯迅故居完整的保護起來了,,直到北平的解放。今天當(dāng)我們漫步在故居的庭院,,當(dāng)我們親眼看見魯迅當(dāng)年生活過的故居的原貌時,,請不要忘記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里,曾經(jīng)有這樣一些不惜一切為保護魯迅故居而赴湯滔火的人們,。
1949年1月北平一解放,,軍管會文物部王冶秋同志立即派人查看和接管故居,并籌備恢復(fù)故居原狀,。1949年10月,,魯迅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日,故居正式開放接待參觀,。1950年3月,,許廣平將西三條魯迅故居及故居內(nèi)全部文物捐獻給國家。1950年,王冶秋同志曾打報告給毛澤東主席,,請他為“魯迅故居”題名,,當(dāng)時毛主席曾批示“請郭老寫”?!棒斞腹示印彼膫€字,,即為郭老所題。
1950年5月22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專程參觀魯迅故居,。看過“老虎尾巴”以后,,他感慨的說:“魯迅的生活真是簡樸啊!”當(dāng)工作人員說,,魯迅故居比起一些高門大院是顯得小一些時,總理語重心長的說“小——價值可不小”,建國以后,,魯迅故居進行過多次維修,。1980年又進行了一次大修,保護并恢復(fù)了故居的原貌,。故居開放30多年來,,共接待各界觀眾430多萬人次,成為北京紀念魯迅的重要遺址,。1979年被批準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