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遺址(Site of Pingcheng City),,主要指北魏都城平城遺址,,中國北魏中期都城遺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區(qū)及其附近,。1987年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由城墻及城內(nèi)遺址(宮殿群、明堂),、白登山遺址,、房山永固陵遺址三部分組成。
洛陽平城門是孝文帝遷都前正對皇宮的正南城門,,相當于北京天安門 ,。
在日本奈良市有古都平城京遺址,是日本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拓跋硅戲于天興元年(398)七月遷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在平城建都97年,,歷經(jīng)六帝七世,,一直成為我國北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擁有百萬人口。當時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圍三十二里,,有門十二,“其郭城繞宮城南,,悉筑為坊,。坊開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范圍東至代郡(河北蔚縣暖泉鎮(zhèn)西),,西及善無(右玉縣南古城村),南及陰館(朔縣東南夏官村),,北盡參合(陽高縣東北),。其京甸“東至上谷軍都關(guān)(昌平縣北),西至黃河,,南至中山隘門塞(靈丘縣東南),,北至五原(包頭市西)”。
其外又設(shè)四方四維,,置八部帥統(tǒng)兵鎮(zhèn)守,。北魏在平城建都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設(shè),先后建天文,、天華,、中天軍殿24座;建西宮,、北宮,、南宮、東宮,、寧宮等宮15處;建東苑,、西苑,、北苑、鹿苑四處,;建華林,、永林、永興等國3處,;建鴻雁,、天淵等池6處;建云母,、金華等堂6處,;建蓬臺、白臺等臺7處,;建玄武,、無武等樓3處;建涼風,、臨望,、東明等觀3處,;還建有郊壇、方壇,、五精帝壇三處,;建太廟、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廟、虎圈,、圓丘,、方澤、明堂,、靈臺,、辟雍等。其建筑規(guī)模,、數(shù)目之繁多,、布局之道嚴、規(guī)劃完整,。 北魏佛教鼎盛,,神圖妙塔,對峙相望,,京都內(nèi)寺廟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岡外,,“京華壯觀”的天宮寺及五級大寺等,。
為了改善城市環(huán)境,從城北引如渾水,,從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魏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東西魚池有游魚嬉戲,,水旁弱柳,、絲楊、雜樹交蔭,,利用水和樹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宮殿樓閣,真是花團錦簇一般,。確實是“靈臺山立,,壁水池園,雙闕萬仞,,九衢四達,,羽旌林森,,堂殿膠葛”。 平城遺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車站以西到陳莊一帶,,北依方山,外靠長城,。今大同城北上皇莊之東和白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當即郭城的北墻遺跡。大同車站附近曾發(fā)現(xiàn)有排列整齊的大型石礎(chǔ),、磚瓦殘片,、“富貴萬歲”隸書瓦當?shù)取T谀祥T外工農(nóng)路北側(cè),,曾出土大型石柱礎(chǔ),、筒瓦和臼等??赏茰y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遺址,。其東部曾出土石雕方硯一方,硯首雕有耳環(huán)形水池及騎獸,、角抵,、舞蹈、沐猴圖案四組,。
硯側(cè)云龍,、朱雀、水禽,、銜魚的紋飾和下部壺門保存方形樣等,,為北魏石雕藝術(shù)的孤品。遺址還出土八曲銀流,、刻花銀碗和鎏金高足鋼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薩桑王朝金銀器特征,。是北魏時與西域交往的實物見證,,平城遺址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魏書·莫含傳附孫題傳》記載:“太祖欲廣宮室,,規(guī)度平城四方數(shù)十里,,將模鄴、洛,、長安之制,。運材數(shù)百萬根,以題機巧,,征令監(jiān)之,?!庇纱丝梢姡敃r道武皇帝心目中之平城建筑規(guī)劃是仿照中原的安陽,,洛陽和長安為藍圖的,。據(jù)《魏書·太祖紀》記載:“天興元年(公元件398年)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二年增啟京師十二門……冬十月太廟成,?!疤炫d元年八月”詔有司正封畿(御定京畿轄區(qū)),制效甸(規(guī)劃郊區(qū)建設(shè)),,端經(jīng)術(shù)(開辟各地通道),,標道里(標號各地里程碑)?!疤戾a三年發(fā)八部人,,自五百里內(nèi)繕修都城,魏于是始有邑居之制度,?!薄耙?guī)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經(jīng)涂洞達,。”以后才陸續(xù)建筑宮殿和陵苑,,正如有關(guān)象料所載:“神瑞元年二月乙卯起豐宮于平城東北,。”豐宮即為道武皇帝,、華陰公主等建立之別廟,。“泰常元年十一月筑蓬臺于北苑,?!疤┏6昵锲咴伦靼着_于城南,高二十丈,?!薄疤┏A甏赫掳l(fā)京師六千人筑苑。起自舊苑,,東包白登,,周加三十余里?!薄疤┏F吣昵锞旁轮匠峭夤芑厝铩薄疤┏0四晔?,廣西宮,,起外垣墻,周回二十里,?!薄捌涔抢@宮城南,悉筑為坊,。坊開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每南坊搜檢,,以備奸巧?!薄坝钟袘沂惩呶輸?shù)十間,,置尚方,作鐵及木,?!焙推匠跄暧诔俏鏖_始建造云崗石窟;皇興元年起永寧寺,,構(gòu)七級佛圖,,太和五年造永固陵。
北魏王朝自道武帝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在平城定都開始,,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遷都洛陽為止的96年時間里,,前后經(jīng)歷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他們都對京都平城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設(shè),主要抓了六項工程:一,、建有宮城,、外城和城廓;二,、建有太和殿、安昌殿,,坤德六合殿,、乾象六合殿等十余座宮殿;三,、開鑿了云岡,、方山鹿野苑等處石窟和豐宮太廟等寺廟,;四、修筑了西起雷公山,,東至采涼山和白登山的皇家園林,;五、營造了永固陵,、萬年堂等規(guī)模龐大的皇家陵墓,;六、為一百多萬的城市居民興建了里坊式住宅,。通過以上六項工程,,使平城發(fā)展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宏大帝都,堪當中國北方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文化和佛教中心,。后來,經(jīng)歷代風云變幻,,時過境遷,,平城淪為廢墟一片,僅存土臺東西對峙,,后來此自建有天王寺,,來往行人無不瞻仰,吊古憑今感慨萬千,。明朝代王朱桂次子廣靈王來此游覽,,賦詩名曰“魏陵煙雨”,曾被譽為古云中郡八景之一:“ 魏陵兀兀倚郊圻,,草樹蓊森過客稀,。 疏雨淡煙春色里,清風明月夜闌時,。 兩朝事業(yè)三更夢,,百代興亡一局棋。 吊古漫勞回首處,,不堪駐馬讀殘碑,。 ”
北魏平城是在漢朝平城縣之基礎(chǔ)擴建而成,它包括宮城,、外城和城廓三個組成部分,。根據(jù)考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今城北上皇莊、白馬城和安家小村一帶有斷斷續(xù)續(xù)板筑夯打的土墻遺址,,高處五米多,,低處一二米,底部約十幾米,,這正是外城之北墻,,東城墻則在御河之西,南城墻在大同城北操場城一帶,,西城墻在上皇莊以南,,此區(qū)面積約有60多平方里?;疖囌緰|北處曾經(jīng)出土有排列整齊的覆盆礎(chǔ)石,,這些遺跡可以說明北魏宮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圍。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平城遺址于1987年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其平城當時原貌,,還有等專家學者進一步考察發(fā)現(xiàn),。
大同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游的最佳時間,。
平城遺址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注意多穿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氣,。
平城遺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區(qū)東馬路,。周圍交通便利,有多個公交站點,,最近的公交站是北苑路操場城街口,此外附近還有嘉鑫園小區(qū),、北環(huán)路武定北路口、公交三公司(嘉鑫園小區(qū))北環(huán)路武定北路口,、武定北路安益街前街口等,。
自駕:大同市走魏都大道—清遠西街—云中路—擁軍東路—擁軍西路—北環(huán)路—平城遺址。
和山西的其它地方相似,,大同的飲食特色仍以各種面食為主,,這里飯菜質(zhì)量非常不錯,而且價格低 廉,你可以去市內(nèi)的紅旗美食城,,裝潢、服務(wù),、菜品俱佳,,只需幾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頤。大同市有名的風味小吃有大同刀削面,、豌豆面,、羊雜粉湯、莜面,、蕎面圪坨,、陽高杏脯、廣靈豆腐干,、大同黃糕,、渾源炒酥大豆等,頗值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