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叫“臺頭廟”,,還是“抬頭廟”?
筆者認(rèn)為應(yīng)叫“臺頭廟”,,因其建于高臺之上故名“臺頭”,。這樣的稱呼也許是當(dāng)?shù)厝说囊环N習(xí)慣,如“九龍頭”為紫金山麓的九個山頭而得名,,“真武廟”是九龍頭建筑群中居首并且大的一座,,后因其余山頭廟宇損毀,人們逐漸將九個山頭的建筑遷至保存完好的真武廟之上,,即“九龍”都并存于龍首,,“首”的口語為“頭”,這就是的真武廟俗稱九龍頭的原因,,實際上真武廟只是當(dāng)時“九龍頭”廟建的其中一座,。由此推斷“臺頭”之稱成立。眾所周知,,河津舊城在臺頭廟之西,,地勢較低,至今人們還習(xí)慣把去舊城,、東關(guān)叫作“到底下”,,反之則叫作“到上邊”。再在高臺之上建廟,,豈不稱它為“臺頭廟”,?如上所說,“臺頭”,、“九龍頭”的命名應(yīng)是出于同一思路,。
“相傳魏惠王拜郊臺,,今稱村為臺頭堡”(《明一統(tǒng)志》),所釋的“臺頭堡”一說非此臺頭廟命名的原因,。古代帝王祭祀是在都城之郊外,,顯然“龍門”或說的河津并不是當(dāng)時魏惠王的國都,其都先為安邑,,后遷大梁(今河南開封),。如果說“拜郊臺”是當(dāng)時遺風(fēng)所致的話,就是說臺頭廟是因“臺頭堡”村而名,,但自古以來以村名命名的大型廟宇還鮮有,。
“臺頭”也罷、“九龍頭”也罷,,都應(yīng)是當(dāng)?shù)厝藗円环N語言習(xí)慣的產(chǎn)物,。地勢較高的居中或居首的所以謂“頭”。從廟存碑刻《重修臺頭廟記》來看,,“……廟以抬頭名,以其形勝使然,故曰抬頭,。其地在龍門舊城東一里許,臺與平地約高丈余,,寬方十畝,,東西距三十七步,南北迤邐八十六步……”,。所以,,臺頭廟的“臺”指高臺,“頭”指居首的位置,,是曰“臺頭廟”,。
此時便出現(xiàn)了問題:是該叫“臺頭廟”還是叫“抬頭廟”?哪個更準(zhǔn)確呢,?一字之差,,好象距之千里。此中迷惑可作如下分析:其一,,中國文字十分豐富繁雜,,古來通假字多不勝舉,包括諧音字普遍使用,,“臺”,、“抬”可等同;其二,,“臺頭”為公認(rèn)的規(guī)范的名字,,而“抬頭”是老百姓的俗稱、慣稱,,并且“抬頭”也寓示著龍門之地包括每個人都能“龍?zhí)ь^”,,是人民群眾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幸福的憧憬。據(jù)廟存碑文上的記載,,“臺”,、“抬”二字是兼用的,可以證明當(dāng)時的人們并不在乎是“臺頭”還是“抬頭”,,或者說早已把“臺頭”習(xí)慣上叫做“抬頭”了,。不管怎樣,都是這座廟,,都是這座與當(dāng)時以拜佛為主的覺城寺相對的一座大眾化的廟,,都是這座能給他們帶來吉祥的廟。更令人叫絕的是,,臺頭廟在河津舊城之東,,旭日東升、紫氣東來,,該廟可謂我城之“抬頭”(抬頭有開始,、重要、尊敬之意),,“臺頭廟”,、“抬頭廟”兼稱其,,豈非絕妙之極,?河津人的智慧亦可見一斑 ?!芭_頭”,?“抬頭”?筆者只建議從現(xiàn)代規(guī)范的角度而言,,應(yīng)以“臺頭廟”名,,從人們習(xí)慣而言,可二者并用,。
文化價值
有人叫它“東岳廟”,,也有人叫它“西岳廟”
對臺頭廟的稱謂不僅有“臺”、“抬”之混,,還有“東岳”,、“西岳”之?dāng)_。就連政府的有關(guān)文本及各方家也有不同的稱呼,。筆者認(rèn)為,,這里首先有對臺頭廟稱謂考究不嚴(yán)謹(jǐn)之嫌,再者就是時下個別研究者在某些領(lǐng)域不求深入探索,,只圖標(biāo)新立異,。豈不知對歷史的標(biāo)新立異實際是對歷史,、對后人的不負責(zé)。
稱臺頭廟是“東岳廟”者,,是因廟存碑文謂所祀之神“……中曰泰山,左曰后土圣母祠,右曰華岳神……”(《重修抬頭后土廟記》,,明成化四年立)??梢娕_頭廟主祀神為“泰山”,,因其居中,故有文稱“東岳廟”,。而 廟存的另一立于明成化九年的碑刻——《重修西岳廟兼飭眾祠神碑》又曰:“……又建兩廊,,東有法王催(崔)府判官,土地祠西有子孫,,關(guān)帥,,龍、牛二王廟……”,,可見當(dāng)時只是重修臺頭廟中居右的西岳一廟,,而并非對整個廟宇的重修,亦屬正常,。這樣說,,稱臺頭廟是“西岳廟 ”,較稱其為“東岳廟”更為不妥,。不論是“東岳廟”還是“西岳廟”,,亦或是“后土圣母祠 ”等等,都是臺頭廟里的 建筑之一,。
自古以來,,華夏各民族就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山神崇拜的習(xí)俗,,甚至在當(dāng)時已成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準(zhǔn)則,。佛教作為舶來的宗教文化,一度被統(tǒng)治者所利用,、推崇,,加之佛教有著其特有的“清規(guī)戒律”,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有著苛刻的要求,。思維活躍同樣有著本民族濃厚文化的華夏各民族人民,,大多對本民族的信仰較執(zhí)著,認(rèn)為自己所故有的崇拜更親切也更有效,,而且不受佛門的許多限制,。人們可以自發(fā)地建一所廟宇,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均可以將他們認(rèn)為值得敬仰的哪怕是毫不相干的“神”供于其中,,,。因此,在一所廟宇祀有多方神靈,,天上地下,,山南海北,更加體現(xiàn)了華夏民族的超凡思想,,天下大同,,無所不容的博大胸懷。所以,,臺頭廟是以祭“泰山神”的東岳廟為中心,,其他西岳廟、后土圣母祠等為輔的綜合神廟,,而整體廟建應(yīng)稱作臺頭廟,。
關(guān)于臺頭廟始建于何時,尚無可考資料,。但廟存碑文云“建于漢,,盛于隋唐,歷五代及宋元明……”,??梢妱?chuàng)修早矣。從現(xiàn)存建筑來看,,廟建的基本構(gòu)件為元,,形制為明代。而從自古以來人們就有的山神崇拜來看,,《河?xùn)|記》所述河?xùn)|祭泰山的習(xí)慣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故傳至漢代在此建廟可能,。
文物價值:經(jīng)專家實地考察,其構(gòu)件大部分為元代,屬明代重修,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價值:它是河津乃至河?xùn)|、中原地區(qū)的人們自古以來山神崇拜的見證,,濃縮著千年華夏的文明,,尤其是老百姓的一種自然文明。
現(xiàn)實價值:臺頭廟座落于全國百強的河津市區(qū)內(nèi),待以時日重顯昔日風(fēng)彩,則在文物旅游,提高城市品位上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歷史如果能還原,,它是立體的;歷史作為一種過去的形態(tài),,之于現(xiàn)在又是平面的,。而每一段歷史過程中的人、事、物又是連成這個平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后人可以從這些人,、事、物的點滴中將歷史簡單還原,。但愿不久將來對臺頭廟的修復(fù),、開發(fā),能成為龍門文化,、黃河文化乃至華夏文明長河中的一份子,。
老人的故事
五六十歲的河津人,說起臺頭廟,,他們都知道,。他們?nèi)齻€五個,坐在街頭,、巷頭,,說臺頭廟。他們說:臺頭廟,,在老縣,。早些時候,臺頭廟做了糧站哩么,。去那里送過糧的,,都知道。
河津老縣城也只有五六十歲的人才這樣叫,。年輕人不把臺頭廟那塊地方叫老縣,,年輕人問半天,才知道老年人說的臺頭廟的那塊地方,,原來就是新耿大街,,龍崗路交叉十字路口附近。
龍崗路交叉十字路口,,南北是新修成的大街,。街西有照相館、街東有小賣鋪,,緊靠小賣鋪有一個豁口,。站在豁口,望一眼,,看見里面古建筑的屋脊,;走幾步,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回望,,是一個殘缺不全的古建筑群,。一個知情的人,用手指點點,,說這里就是臺頭廟了,。
這也真是太離奇了,這就是往昔紅火的臺頭廟嗎,?話說當(dāng)年,,這里三月十八廟會。當(dāng)年,,年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這里廟會,。遠遠近近的人們,都來這里趕廟會,。想想這里的熱鬧吧,,臺頭廟門前,跑馬的,、抬轎的,。人們長袍馬褂,人流河涌一般,。這里賣包子的,,看茶爐的,吆喝聲,,接二連三,,人們擠在一處看洋片……
這里的戲唱三天。戲臺在廟里,。這里先不說戲臺,,才到廟門口,見不了戲臺,。廟門兩旁一邊一個高大威武的金剛,。進去是山門(也叫午門),午門過去,,才是戲臺,。一逢廟會,那戲臺跟前是一張張大方桌,。有錢人家的伙計們,,抬著大方桌兒,,早早來戲臺前占座兒,。這方桌上坐的是家眷,是那些個小腳的婆娘和閨女,。男人們站在周圍,。想女眷們齊頭整臉坐在戲臺前的桌子上,她們揚著個臉,抬起她們的下巴看戲臺上咿咿呀呀,。她們看著,,時不時緊一下她們的小腳,或者手臂兒款款抬起,,抹抹她梳得齊整的頭,。她們的頭一定油光粉滑,一個女人的鬢角上或許還插了一朵什么花吧,?
戲臺過去,,一邊一個挑角樓,因為八個角,,也叫八角樓,。八角樓再往后,是正殿,。正殿紅火,。進廟的人們一個個都往這里擠。這里,,香火燎繞,。有看頭的是正殿門前有兩個直徑二米,高低二米的大效盆,。這效盆,,口離地面只有二、三公分,。兩個效盆里面紅光閃耀,。廟會的這幾天,盆里的火連天不斷,。這是大人為小孩子祈福免災(zāi),。三根秫稈,固定成三角形狀,,用黃紙纏好,,戴在小孩子頭上。進得臺頭廟,,第一件事擠到正殿這效盆前,,卸了孩子頭上“枷”?!凹稀本褪呛⒆宇^上戴的那個黃紙纏成的三角形秫稈,。大人抱著懷里的孩子,到校盆前,,孩子的頭一點,,枷跌了下去,,跌進通紅火光的效盆里。這個效盆里的火光就是這一個接一個的“枷”,,累積著燒起來,。三天的廟會,這二米高的效盆里,,灰燼都要滿上來了,。
遠近聞名的柴老四,也是與這廟會相關(guān),。如果哪個人一副清閑的樣子,,人們就說他,美得像柴老四,,舒服得像柴老四,。原來,廟會就近的一個村莊,,莊上有一個柴家老四,。廟會唱戲,他坐在轎子里頭,,左邊一個丫頭手端著一支旱煙袋,,右邊一個丫頭手端著一支粉煙袋。他要抽旱煙左看一眼,,那煙就送到嘴里了,;他要吃粉煙右看一眼,那長長的粉煙桿就有火星一明一滅,。柴老四坐車,,不要騾子,要驢拉,。騾子走起路來,,的的聒聒,驢悄聲無息的,,走起來平平穩(wěn)穩(wěn),。柴老四打關(guān)司,不走旱路,,走水路,,打造一艘大船——五彩船,扶紅掛綠,,下到汾河,,張張揚揚到了外省,。人沒到呢,,名早揚過去了,。柴老四打關(guān)司,要的就是這個名聲,。柴老四的名聲到外省了,。三月十八廟會,認(rèn)識不認(rèn)識柴老四的人們,,都知道轎子里坐著的那個人,,是柴家老四了。因為廟會,,人們認(rèn)識的和聽說過的柴老四,,連同柴老四的故事流傳了下來。后來,,柴老四是哪村人不清楚了,,柴老四的故事也好象模糊了,但柴老四這個名字成了一個悠閑的符號,,被人們惦念著了,。
當(dāng)年在這里熱鬧的人們,大都做了古,。上面的情狀是適逢廟會熱鬧的景象,。那么,在當(dāng)年,,人們散去,,這里的臺頭廟是個什么樣子呢?
散去了人們的臺頭廟,,是靜穆的,。此廟歷經(jīng)多年,曾經(jīng)熱鬧非凡,,是有緣故的,。據(jù)史實記載,臺頭廟為戰(zhàn)國時期神祗承傳魏惠王,,是現(xiàn)有早的一個文化群落,。臺頭廟,“臺頭”一詞,,《明一統(tǒng)志》說:“相傳魏惠王拜效臺,,今稱村為臺頭堡”。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公元前400年至前319年人,,公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其先都安邑,,即今運城安邑水校之處,,與河津一地之遙。
從現(xiàn)存的碑文來看,,臺頭廟“……建于漢,,盛于隋唐,歷五代及宋元明……”,。又有文字記載,廟地原有300多畝,,現(xiàn)存廟址東西寬80余米,,南北長360余米,面積近3萬平方米,,從文字史料和老年人的敘說,,此廟從山門(午門)進來,有前殿五大間,、中殿五大間,,后為正殿,正殿左右有配殿,。正殿前,,分東西有鐘鼓樓亭(八角樓)。廟兩側(cè)分東西有長廊各12間,。據(jù)碑文:《重修西岳廟兼飭眾祠神像碑》中記載:三廟之后,,“又建兩廊,東有法王太尉催(崔)府判官,,土地祠;西有子孫,、關(guān)帥,、龍、牛二王廟,,中為樓臺……”想來,兩廊是后續(xù)建成也未可知,。
從碑文“中曰泰山,左曰后土圣母祠,右曰華岳神口殿各三間……”之陳述,,此臺頭廟主祭神為“泰山”,是神廟,。臺頭廟又稱泰山廟。廟中前殿五間,、中殿五間,,里頭所立神像,,不得而知,。但正殿的主神泰山廟,及其左右配殿還是有記載的,。
臺頭廟正殿中曰泰山,,是中國現(xiàn)存早祭祀大山神祗的廟殿之一,是較早祭祀泰山神祗的地方,。因為高山常年云霧繚繞,,古人以為山岳也有降雨的神力。山嶺的高峻雄偉和巖谷的深邃,,令人們感到神秘、恐懼,,令古人頂力膜拜,,產(chǎn)生出神化的觀念。泰山神祗為主殿,,右有華岳神祗,,此臺頭廟可說是一個山阿神祗主廟。河津與華山一河之隔,,兩地交往,,民間信仰習(xí)俗傳授快。碑文中記西岳華山,,能興云雨,,產(chǎn)萬物,通精氣,,有益于人,。西岳華山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美好傳說: “沉香劈山救母”。此神話說的就是華山三娘私恩凡夫劉彥昌,,并生子,,被抓回押在華山之中……
臺頭廟中,與泰山,、華山二山神并成一體的是后土殿,。記得小時候,,去東家西家,家家屋子的墻上都有一方墻洞,,墻洞里頭有一個土頭土臉的老爺爺,。這個老爺爺就是土地爺。逢年過節(jié),,家家都要給他燒一柱香,。城里也供奉土地。城里頭,,老輩子的城里人年年都去城廟燒香,,北京還有城隍廟會;地壇,、社稷壇也是每年祭奠的場所……不管是小農(nóng)家的土地爺,、城里的城隍廟,還是北京的地壇,,這都是一種古老的對土地的崇拜,,是土地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但后土祠供的是女身像,,城隍與土地是男身像,,這怎么能扯在一起呢?《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顓頊?zhǔn)嫌凶釉焕?,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庇帧抖Y記 祭法》曰:“共工后世之子孫,為后土之官,?!薄吨芏Y 春官 大宗伯》曰:“王大封,剛先告后土,,”其注曰:“后土,,土神也……”這以上的土神都是男性。至漢武帝元鼎四年,,即公元前113年,,漢武帝覺著只祭天不妥,讓人在今萬榮建起后土祠,,并親自來萬榮后土祠拜祭后土,。他在拜祭后土祠時,寫下了一首風(fēng)流浪漫的《秋風(fēng)辭》。辭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想象當(dāng)年的情景,,那一定是漢武帝看著后土祠女神像,為著這個女神的塑像,,懷有了一種情愫,;要不就是漢武帝拜祭的是眼前的女神,思慕著的卻是心中的女神了,。不管是眼前的還是心里的,,后土祠的神像被女性化了,從此稱后土為“地母”,、“后土娘娘”,。有意思的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三月十八。三月十八是臺頭廟廟會的日子,。這里是巧合,、還是臺頭廟的廟會就是來源后土祠娘娘的生日呢,?農(nóng)歷三月十八,,大地一片春色,充滿著生機,,中有泰山,,西有華岳的臺頭廟,卻非常巧合地以后土娘娘的生日立廟會,,這里頭是不是有著一個什么樣的為人所不知的由頭,?
話說臺頭廟兩廊,一東一西,。東廊有法王太尉催府判官,,土地祠……;西廊有龍,、牛二王廟……《通修》碑文中,,記有“道光八年修閻羅殿,九年修后土殿,,十九年修娘娘殿,,又修關(guān)帝……山神、土地,、藥王,、財神、保嬰圣殿……”
崔府君在民間極有名,,相傳他在世時晝理陽,,夜治陰,死后奉為主幽冥之神,就是相傳的判官,。
龍王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動物神,,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有相當(dāng)?shù)牡匚唬哂薪涤甑纳裥?,是象征祥瑞的四靈(麟,、鳳、龜,、龍)之一,。龍又能化身于天子,成為古代帝王的象征,。
牛是中國農(nóng)村的主要耕畜,,于農(nóng)耕經(jīng)濟作用很大,舊時農(nóng)民多供牛王,,以冀保護耕牛,,使不染瘟疫,是舊時農(nóng)家家畜的保護神,。如果龍王各地還有有關(guān)廟宇,,如:龍王廟。那么,,有關(guān)牛王的廟宇卻是很難找到了,。在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牛都是少見的稀物了,。而這臺頭廟里頭,供之,,這一點,,對于臺頭廟是很有意味的。
“保嬰神圣殿,,也就是“保珠娘娘”,,是小孩子要過一個出痘(天花)之生死大劫難。于是有了這個專職神祗,,保佑兒童平安,。此神在人們似乎也不像龍王、判官那樣耳熟能詳,。但這久遠的“保珠娘娘”,,經(jīng)人們從遠古喚醒,還是傳達出了一種親切和神秘,。
藥王廟各地也有,。傳說中藥王有三,。其一扁鵲;其一為唐孫思邈,;其一韋慈藏,。這里的藥王廟里究竟是哪一個,無可查尋,。
財神有文財神,、武財神,還有五路財神,、增福財神,、天官財神等。臺頭廟中的財神是文財神還是武財神,,或者哪一路財神,,也是無從得知。
《通修臺頭后土廟碑記》中記有道光八年修閻羅殿,。說該廟中有地藏王,、十殿閻王,十八層地獄,,軒轅皇帝……,。這是今人所謂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發(fā)源地在今尼泊爾,,此教較早到西藏,再到中原,。在中原文化的交融中,失了其原汁原味,,也因其原產(chǎn)地的民間性,、輸入西藏過程中的民間性,以及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匯,,不管此教何年駐入臺頭廟,,都沒有了實質(zhì)性的原本佛教風(fēng)味了,此臺頭廟的地藏王,、閻羅王,,也均視為“民間神祗”。閻羅殿從來為人們所懼怕,,那是地獄,,是專門懲治惡人的地方。言人受苦難,,說是打進十八層地獄,。民間流有《十殿地獄》,。這十殿地獄,除了第一殿閻王,,保護生前善行善德之人,,使其靈魂安然經(jīng)過十八層地獄,保送到西天極樂世界外,,其他幾殿閻王,,全是懲治惡人:二殿是割舌地獄;三殿是落蒸地獄,;四殿是銅柱地獄,,五殿是油鼎地獄;六殿是石壓,、舂臼地獄,;七殿血池、枉城地獄,;八殿是刀鋸地獄,;九是火山、落磨地獄,;十殿使惡人轉(zhuǎn)為禽獸,,使之永世不能轉(zhuǎn)生。這樣的閻羅殿不是臺頭廟一處曾經(jīng)有過,,周圍廟宇也曾有過,。有鋸有磨有人,其塑像活龍活現(xiàn),,其景觀猙獰非常,。此殿的本意是勸世,是教化,。我曾經(jīng)讀過一篇文章,,題目叫《人死了,神死了,,鬼活著》,。我從中看到對神的敬畏。人沒有了敬畏,,還能有什么,?
除了上述,臺頭廟中還有獻廳,、齋房,、寢宮、香亭,、山門,、角門,、書室、道院……這里真如碑文記載:“其規(guī)模廣大”,,是一個小小的世界,。 那么,碑文中緊接著的“……象設(shè)之壯嚴(yán),。二百余座妥俏百神,,飛金涌碧……”,我們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臺頭廟累年,,歷經(jīng)多少風(fēng)雨,些許真的記憶只怕也是這近百年了,。八九十歲的老年人,,顫抖著手,他說:“這廟,,我小時候常在里頭玩?!毡救藖砹耍诶镱^(臺頭廟)扎軍,,是日本人的司令部……后來,,二戰(zhàn)區(qū)又占了……
“臺頭廟做過學(xué)校,那是1946年吧,,是鄉(xiāng)寧師范學(xué)?!?/p>
“解放后,臺頭廟成了糧站了……”眼前的這個老年人,,說兩句,,歇一歇,不知道是累著了,,還是他要想一想,。旁的人看他說話急人,便在一旁插話,,說臺頭廟后面一邊一個的挑角樓(八角樓),文化大革命后,,拆遷到九龍廟了,。說那時候有農(nóng)民業(yè)余劇團,常在戲臺上面唱戲,。那時候唱小旦的沒女角,,都是男角;我們這里的吳家關(guān)十拉八條旦,,說的就是這個,??粗車鷰讉€老漢,提起當(dāng)年的這些事情,,嘻著眼睛笑,,他們說著以前的臺頭廟,想著自己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很高興,。臺頭廟的戲臺(樂樓)到1982年,倒塌了,。后來,,它跟挑角樓一樣也遷建于九龍廟。
老年人說不知道從哪一年,,這里的三月十八,,不再有廟會了。
眼前的這個空落落的臺頭廟,,只是一個前殿,、中殿和正殿。它們的里面全放了貨物了,。
想當(dāng)年,,臺頭廟“周圍繚以垣墻,其廟貌琉璃獸檁,,題雕梁畫棟,,其神像黼黻,衣冠珠翠丹罌,,巍然而可畏,,凜然而可敬 ……”想當(dāng)年,三月十八的廟會,,跑馬的,、抬轎的,一塊擠著看洋片……還有那個紅火燃著了的效盆,,那個遠近聞名的柴老四……
這些都不一一存在,。
有人說,這個臺頭廟,,以臺頭命名是因為它是九龍頭的頭龍,,因而叫臺頭廟;因為有女媧補天的傳說,,所以叫它后土廟,。周圍的人們說,這個臺頭廟,,是五社廟,,是高家灣,、吳家灣、米家關(guān),、米家灣——四村五社共同籌建起來……歲月短暫,,這些個都只是遠古的一個回音,真實的只有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
臺頭廟已修復(fù)了三座大廟,,雕刻了兩座石雕,修建了名人橋,,為河津人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