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華起義舊址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qū)高塘鎮(zhèn)高塘中學內,。1928年3月中共陜甘區(qū)委擬定起義計劃,4月,,陜東赤衛(wèi)隊成立,。當月,西北工農革命軍亦在高塘鎮(zhèn)成立,,指揮部設在今中學內,。而后在渭南、華州一帶起義,,6月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起義失敗。部隊撤至洛南保安鎮(zhèn)一帶,,唐澍,、吳浩然等壯烈犧牲,。舊址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四合院式建筑,,山門橫額有汪鋒所題“渭華起義舊址”,。東西廂房之間用磚石鋪砌16個大字:“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們的鮮血前進呀”。1981年修建有群英烈館,、陳列室等,。1988年又建渭華起義烈士紀念塔,高19.28米,。塔徽為華山,、渭河浮雕,正面鐫刻鄧小平題“渭華起義烈士永垂不朽”,。塔前有英雄群像雕塑,,塔后有烈士陵墓。
一九二七年七月以后,,馮玉祥追隨蔣介石背叛國民革命,,在陜西捕殺革命勢力。為了挽救革命,,中共陜西省委批判了左傾投降主義錯誤,,貫徹“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有關指示,積極發(fā)動組織和領導渭華起義,。起義的迅速發(fā)展很快形成以華州高塘和渭南塔山為中心的東起少華山,,西至臨潼東,,南至秦嶺北麓,,北至渭河兩岸,縱橫數百平方公里,,數十萬人口的紅色武裝割據區(qū)域,,涌現出四十八個區(qū)、村蘇維埃政權,。渭華起義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tǒng)治,。馮玉祥調三師兵力向起義的中心區(qū)域實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圍剿”。起義軍民終因敵我力量過分懸殊,,領導缺少經驗等不利因素而失敗,。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唐澍、政治部主任廉益民,、軍黨委書記吳浩然,、陜東赤衛(wèi)大隊李大德、副大隊長薛自爽等領導人員壯烈犧牲,。
渭華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為貫徹黨在漢口的“八七”會議精神,,經黨中央批準,受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和指示,,在陜西省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劉志丹等的領導下,先由工農武裝后有革命軍隊配合的武裝起義,,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起義之一,。雖然客觀上敵強我弱,渭華起義遭到失敗,,但它有力地打擊了敵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使陜西的黨組織經受了考驗,,取得了武裝斗爭的經驗和教訓,,為開創(chuàng)陜北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奠定了基礎,,在黨的革命斗爭史上的著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