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藏塔位于新疆吐魯番市,,該塔是高昌三國時期的佛教建筑,,塔身高約20米,夯土筑成,,基部為正方形,,邊長20米,塔身為正方體,。從現存部分看,,呈東西方向座落,塔的南,、西部破壞嚴重,,四面有佛龕。佛龕排列整齊,,東壁三排,,上6中7下8,佛龕內存有佛像和佛教故事壁畫,。北壁上下兩層,,上4下5,在塔內西壁正中1米高處鑿有長方形縱券頂式壁洞,,穿墻而出(墻厚達13米),,在壁洞內兩側又有兩個深入的壁洞。臺藏塔遺址占地面積為939平方米,。殘高約20米,。塔身平面略稱口字形,,朝向南偏西。塔基底部外邊南北長約36米,,東西殘長34米,,塔壁基部厚8~12米。塔內中空,,內邊方約15米,。南向正中有寬約3米的缺口。
東壁有上下三層佛龕,,二層龕的南,、北兩端有寬約一間、高為一層的角墩遺跡,,頂面平,;北壁上部存有二排殘龕,位置,、高度,、形式與東壁的二,、三層龕基本相同,;西壁北段不存,南段墻體在與東壁底層高度相當的位置上有一條水平狀邊臺,,未見佛龕遺跡,;南壁兩端外凸,,中部凹入,表面未見佛龕遺跡塔身內外地面高差為1.7米,,南面缺口處現狀有坡道連通內外。塔身用夯土筑成,,內外壁表面皆留有上下交錯排列的纴木孔洞,,內襯土坯,,呈方孔狀,。內側壁面基本直立,外側壁面有大約1/8的收分,。東壁內側頂部可見上下二排水平拱角遺跡,,北壁內側也有類似遺跡,。東壁北部距北壁約3米處可見土坯砌筑的內隔墻端部遺跡,,上端至下層水平拱角,,隔墻底部寬度約1米余,向上有收分。南壁外側與東部內側的相交處的上部可見土坯壘砌的帆拱遺跡,。臺藏塔遺跡是新疆境內一支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建造年代較早的佛教建筑遺跡,,是佛教沿絲綢之路傳播及發(fā)展的一處重要遺跡,,反映出高昌歷史上佛教活動的興衰以及高昌地區(qū)宗教建筑文化融匯東西的特點,,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臺藏塔的始建年代為公元6~7世紀(麹氏高昌時期),,是當時著名的佛教遺址,。14世紀末,察合臺汗國統(tǒng)治者強迫高昌地區(qū)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之后,,臺藏塔逐漸毀破,。塔東面與北面均有佛教洞龕。西面塔壁中有洞,,貫穿墻壁,,作用不明;南壁己毀,由于距高昌故城較近,,又是高昌王國佛教建筑,充分反映了高昌時期佛教的興盛,。
由于吐魯番地區(qū)文物局正在對臺藏塔周圍的現住居民進行搬遷,準備進行大規(guī)模的文物遺址修繕,,所以,,鑒于目前臺藏塔尚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臺藏塔仍是一處未對外開放的文物景點,。臺藏塔為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