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景點
神奇的石廓洞
東陽市六石鎮(zhèn)的一個小村莊石塔頭村北面約300米處有一座平地突起的小山叫“石角山”,,金甬高速公路正好從山巔通過,。這山巔上有一座巨大的土墩石室,就是清代道光《東陽縣志》所記載的充滿神秘色彩的石廓洞,。石廓洞由甬道和石室組成,,除了甬道和石室的交接處有兩塊經過人工略微加工的石頭做成門狀外,其余都是巨大的毛石疊筑,。石室原高約6米,,“文革”時被炸掉了一部分,,現(xiàn)殘高約3米?,F(xiàn)存的巨石,,一般高約2.8米,寬約1米,,厚約0.9米左右,。最大的一塊巨石高約8米。整個石室長約18米,,寬約8米,。如此巨大的石構建筑,在古代似乎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于是人們就以為這是神仙所為,,把它稱為神仙洞,在石室中塑起神像,,點上香燭,,進行頂禮膜拜。現(xiàn)代也有一些專家學者前來考察,,有的把它稱作是一種“巨石”文化,,考古界一般將它歸于土墩石室墓,至于巨石的來歷和構建,,仍是一個難以解答的謎,。巨石的石質都是玄武巖,是火沉巖的一種,,而附近的山石都是水沉巖,。
據(jù)介紹,在六石鎮(zhèn),,在東陽江流域,,這種類似于石廓洞形式的古代遺存不止石廓洞一處,在道光《東陽縣志》上記載的還有八仙石和塘西附近的一處遺跡,。已公布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祥湖支石墓,,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淵頭來龍山遺址等也都屬于這一類。從已經清理的東陽六石土墩墓中出土的原始瓷和魚網(wǎng)墜以及各地采集到的許多印紋硬陶,、原始瓷殘片的標本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從高領圜底的器物向平底器物的演變,其紋飾從云雷紋,、席紋走向刺點紋,、“S”形陽紋、一直到旋紋,、“米”字紋等等,,這些古代的遺物都以它特有的信息和語言告訴人們,它們所存在的時代是商代晚期一直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其間延續(xù)約1000年左右,。石廓洞的封土中曾經出土過帶旋紋的原始瓷器物殘片,,這說明石廓洞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根據(jù)我們金華地區(qū)的情況,,土墩石室遺存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平地將地攤平,或用柴火將地燒過,,或是在地上鋪上鵝卵石,,然后在上面擺上死者遺體,再放上一些隨葬品,,最后用土蓋上,,堆成土墩。二是如石廓洞這種形式,,先用毛石壘成石室,,在石室里面放置遺體和隨葬品,然后堆土壘成土墩,。如石廓洞這么大的規(guī)模,,用如此巨石,壘得如此精美,,在浙江省范圍之內是絕無僅有,,全國也屬罕見。三是先壘成土墩,,然后在土墩上用巨石疊成石棚狀,,即在兩塊巨石上放一塊簡單的蓋石,如祥湖村附近的支石墓,。這一類既與杭嘉湖一帶的石室土墩有相似的地方,,又和溫州瑞安的石棚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朝鮮,、日本、印度乃至地中海沿岸的此類石棚似乎也有聯(lián)系,。對此,考古專家們也頗費猜測,。
封口石與標石之謎
在石廓洞原本有一塊高約8米的巨石立在東面封口處,在祥湖支石墓的東面封口處也有一塊巨石立著,,露出地面部分高約2米,,在八仙石曾經也有這么一塊巨石,近年才被推倒弄亂,。如今,,只有祥湖支石墓東面封口處的那塊巨石,經歷了多少風雨,多少滄桑,,幾千年紋絲不動———這給研究提供了方便,。
只要人們對石室進行仔細地觀察,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石廓洞,還是祥湖支石墓和八仙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石室都是東西向的,那一塊特殊的封口石也都立在東邊,。這一塊封口石的特殊性有兩點:一是比西邊的封口石要大,,西邊封口石的上端一定不會超過上面的蓋石。而這一塊特殊的封口石則高出蓋石1米余,,顯得鶴立雞群,,十分醒目,任何人一看就會覺得它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封口石,,而是有特殊意義的標志石,。
但是,只要從整個形式上去看,,就可以找到解密的鑰匙,。無論是石廓洞,還是祥湖支石墓,,它們都建筑在黃土丘陵的山巔上,。從其規(guī)模和形制上看,決不會是普通平民的墓葬,,而應該是貴族或部落酋長的墓,。站在山頂上觀看四周的原野,一方面使人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另一方面也會使人覺得自己離天更近了,。在商周時期,商王和周王都自稱為天子,,這里既有對天的崇拜,,也有一種王者的自矜,在古人的觀念里,,王是人與天的橋梁,。當時,這一帶尚屬蠻荒之地,,部落酋長也就是當?shù)刂?。他們把墓修建在黃土丘陵的山巔上就意味著與天相通。再看那特殊意義的標志石,,其形狀很像“圭”,。而“圭”在商周時期是與天和太陽有密切關系的東西,。如果,有興趣在夏至日這一天的早晨到祥湖支石墓去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那“圭”形標石所指的方向正好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最新發(fā)現(xiàn)的特大型土墩古墓的搶救性發(fā)掘正在進行。隨著金甬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有關的考古調查和搶救性發(fā)掘迅速展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們又陸續(xù)在公路沿線發(fā)現(xiàn)了一批土墩古墓。羊年春節(jié)剛過,,省考古所副所長陳元甫先生就親率考古隊進入了高速公路建設工地,。他們先是在義烏靠近東陽的地方進行了發(fā)掘,取得了不少重要的資料,,接著便揮師北上,,對東陽六石的石廓洞進行了仔細的發(fā)掘清理工作。4月16日,,又開始對石廓洞以北不遠的下馬宅村前山之巔的古墓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專家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最新發(fā)現(xiàn)的特大型土墩墓,,堪稱全省之最了,。我們在發(fā)掘現(xiàn)場看到,古墓占地面積約有上千平方米,,整個山頂幾乎全是該墓的封土,。
歷史文化
2003年和2005年陸續(xù)發(fā)掘的東陽土墩墓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又一次進入國內外眾目關注的光圈,。史前遺留的東陽土墩墓群之所以引起轟動,在于它深厚和鮮有特色的文化信息,,它保存著幾千年前的歷史痕跡,,提供給現(xiàn)代人豐富多彩的遐思。有關東陽土墩墓群的文化信息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和工藝美術方面的文化信息,;第二部分是東陽地方遠古歷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