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保定市金臺驛街原保定育德中學舊址,是一所歷史專題類博物館,。紀念館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時期磚木結(jié)構(gòu)的四合院。大門坐西朝東,,門楣上掛著一方黑地金字匾額,,面是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留法勤工院學運動文物史料陳列”是該館的基本陳列,,以圖片為主,,附以實物與圖畫等,共有500余幅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始末,,贊頌了中法友誼和文化交流,,熱情謳歌了以察和森、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李富春,、李立三,、陳毅、聶榮臻,、蔡暢,、向警予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光輝業(yè)績。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位于保定市高陽縣西演鎮(zhèn)布里村東南部,,始建于1917年8月,,創(chuàng)辦者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fā)起人之一李石曾(高陽籍人)和老同盟會會員段子均(高陽布里村人)。這里共培養(yǎng)留法學生200多人,,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棟梁之材,,在偉大的勤工儉學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1917年夏季,李石曾到高陽縣布里村,,探望好友段子均,,二人共同商議在布里村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為李在法國創(chuàng)建的豆腐公司招募華工,。
1917年7月,李石曾向北洋政府教育部呈送公函,,申請成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保毖笳逃客馍暾埐⒂枰詡浒?。第一期招收學員60余名,,其中有后來的法國僑領(lǐng)王守義。
1917年8月,,李石曾,、段子均在北京邀請藝術(shù)家梅蘭芳、姜妙香,、韓世昌,、侯益隆等在北京江西會館為“布里留法工藝學校”籌集資金,。共募得現(xiàn)款大洋數(shù)千元,,并在布里村發(fā)行彩票,籌集辦校資金,。當月,,“留法工藝學校”遷到現(xiàn)址,。李石曾親自為學校設(shè)計了建筑方案,,蔡元培為學校題詞:勤于做工,儉以求學,。
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等大力倡導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親赴北京,、保定,,聯(lián)系學生入布里留法工藝學校上學事宜。同年10月10日,,毛澤東送蔡和森,、顏昌頤等湖南學生赴布里求學,,蔡和森任南方班文科教員并兼學法語。
1919年除夕,,蔡和森由布里返北京,,參加“五四”運動,并赴法留學,,開始了他偉大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人生歷程,。
1919年暑期,布里留法工藝學校招收第三批學員40余人,,其中南方班多為江西,、湖南學生。
1920年,,因法國經(jīng)濟凋敝,,學生赴法留學發(fā)生困難,學校停辦,。
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布局合理,,坐北朝南,原有3排平房41間,,占地10畝左右,,現(xiàn)存2排平房,前排為大門,、伙房和實習工廠,,后排為辦公室暨宿舍。舊址現(xiàn)保存基本完好,,蔡和森舊居和學校教室,、辦公室保存了歷史原貌,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在中國北方獨樹一幟,。有代表性的單體文物為蔡和森辦公室和學校舊址大門,。
這是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工藝學校舊址大門,是一處北方農(nóng)村不多見的富有哥特式風格和傳統(tǒng)中國特色的建筑物,,1918年,,李石曾、段子均在籌建布里留法工藝學校時,,充分考慮了學校建筑的風格和實際用途之間的關(guān)系,。加之布里村當時在法華工的建議,所以學校大門修建得中西合璧,。大門上部為歐美哥特式建筑風格,,富于“團塊式”結(jié)構(gòu),一高聳的磚塔,,頂部呈尖狀,,寓意進取和希望,,下為兩個半圓形的扇面式墻體,意為團結(jié)和互助,;大門下方為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式樣,,拱門、磨磚帶有園林式建筑風格,。大門中部為當?shù)貢覐堊扛鴮懙男C傲舴üに噷W?!薄w為隸書,,古樸蒼勁,,精致典雅,與整座建筑風格渾然一體,。
這是蔡和森辦公室兼臥室,,現(xiàn)保存基本完好。該辦公室為二十世紀初北方農(nóng)村典型的農(nóng)家房屋,,樸實,、實用。院內(nèi)這棵老槐樹是蔡和森和同學們種下的,。
二十世紀初葉蓬勃于中華大地上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交替之際,廣大有識之士和進步知識分子與有志青年為輸入西方科學文化技術(shù),,尋求救國真理而開展起來的一場影響深遠的群眾運動,,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的重要一頁,。
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河北省高陽縣曾起了特殊作用,,亦可稱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fā)祥地之一,。在運動早期的倡導者中,李石曾是一位核心人物,。親身經(jīng)歷旅法勤工儉學運動和中國近代史學家對李石曾在這一運動中的作用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從巴黎豆腐公司華工的招募,到“勤工儉學”主張的提出,;從“勤于工作,,儉以求學,以盡勞動者之智識”為宗旨的勤工儉學會的成立到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成立,,李石曾功在不朽,。高陽縣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做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一所預備學校,,先后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培養(yǎng)了二百多名學生,,其中便有近代史學家公認的勤工儉學的佼佼者蔡和森,。蔡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縝密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中國較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青年,,通過留法勤工儉學,,他不僅認識到了中國的改造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而且理解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加之毛澤東親自參與其事,,吳玉章,、向警予、顏昌頤等人的參加,,使得布里村留法勤工儉學工藝預備學校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五四運動前期開展起來的,一開始就是在資產(chǎn)階級新文化與封建階級舊文化的激烈斗爭中產(chǎn)生的,。蔡元培,、李石曾等新文化運動的重鎮(zhèn)親手創(chuàng)建的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在中國近代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起源于教育更是對中國近代教育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摒棄了官辦教育和早期留學教育的陳腐觀念,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jié)合,,知識分子與工人的結(jié)合,,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的結(jié)合,提供了光輝的榜樣,。
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學生為增進中國和法國,、歐洲各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貢獻??箲?zhàn)期間,,法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支持,歐洲各國對中國人民的聲援,,均與以李石曾為代表的中國留法學生的廣泛而持久的外交活動分不開,。中國外交史特別民間外交活動,應該記下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的豐功偉績,。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校舍遭日軍破壞。1950年,,在段子均所辦的北京日實工廠做工的布里籍人士捐款重修校舍,。1980年,省政府出資落架重修,。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高陽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以下簡稱布里工校)創(chuàng)建于1917年,。1915年6月,法國巴黎豆腐公司的高陽籍工人李廣安,、張秀波等人,,在工余求學實踐中,提出“勤于工作,,儉以求學”的口號,。受此影響,旅居法國的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人在巴黎發(fā)起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由此興起,。為使留法青年出國前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訓,,1917年夏,經(jīng)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李石曾,、段宗林在高陽縣布里村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即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主要教授法語,、國文并進行工藝實踐,。當年9月招收“北方班”學生50多名。次年10月招收“南方班”60多名,,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專程從北京到保定,迎接前來報到的30多名湖南籍學生,。蔡和森擔任“南方班”班主任兼國文教員,,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積極向?qū)W生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十月革命,。布里工校先后共招收學生200余名,其中赴法成行的73名,,培養(yǎng)了顏昌頤,、向警予、馬致遠,、何長工,、王守義、唐靈運等一大批優(yōu)秀人物,,在傳播共產(chǎn)主義思想,,促進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相結(jié)合的革命運動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高陽布里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舊址雖然在1982年就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種種原因,,保護利用工作一直較為薄弱,。一是對布里工校舊址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造成相關(guān)工作被動甚至停滯,。省、市,、縣及有關(guān)部門協(xié)調(diào)聯(lián)動力度不夠,,議而不決,都不挑頭,,保護利用工作有長遠規(guī)劃,,缺近期目標,無實際行動,,未被當作重要事項列入議事日程,,2000年制訂的修復規(guī)劃至今未能實施。二是舊址保護情況堪憂,。目前現(xiàn)存建筑包括原建筑和修復建筑破損情況嚴重,,有些房屋已成危房,且未采取任何措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卻未設(shè)專人管理,校園內(nèi)養(yǎng)豬養(yǎng)狗,,垃圾遍地,。三是文物利用工作薄弱。舊址基本上沒有展品,、展室,,不具備展覽功能,甚至連基本的資料都很缺乏,。校舍包括蔡和森的宿舍和辦公室租給了幾家外地民工居住,。四是文物征集工作意識不強。現(xiàn)有文物資料散布在各地各處,,近年來主要靠布里村小學教師王章書自費收集,。由于時間久遠,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瀕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