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圣作之碑”是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立于宮學,、太學,、辟雍和各郡縣的圣旨碑。大觀元年(1107年)三月,,宋徽宗下詔建立“八行取士科”,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資政殿學士兼侍讀臣鄭居中“奏乞以御筆八行詔旨摹刻于石,,立于宮學,次及太學辟雍天下郡邑,?!鲍@準后敕令于大觀二年(1108年)八月二十九日禮部尚書兼侍講鄭久中以所賜御筆刻石。碑文由書學博士李時雍仿徽宗瘦金體書丹,。圣旨碑當時在全國共立多少通已不得而知,,現(xiàn)存世的僅有6通,除趙縣這通外,,分別在河南新鄉(xiāng)市紅旗區(qū)人民法院,、泰安岱廟碑林中、陜西興平縣文廟,、河北平鄉(xiāng)文廟和西安碑林中,。
碑刻坐落在一個長方形的保護池內(nèi),池四周雕制有圍石護欄,,盡管碑刻的南側(cè)是一棟大樓,,但仍可以感覺到碑體的高大。
碑通高5.6米(其中碑首高1.7米,碑身高3.1米,,碑座高0.80米),,寬1.57米,厚0.55米,。龜趺座,,雙龍碑額。碑文四周陰文淺刻二方連續(xù)卷龍纏枝牡丹圖案紋飾,,刻功精細,,刀法嫻熟。碑文陰刻正文20行,,說明3行,,落款4行,滿行71字,,共1267字,,現(xiàn)已殘缺62字。碑額“大觀圣作之碑”6字為權相蔡京所題,。
碑為建立“八行取士科”而立,,這在我國的教育史和科舉史上,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獻,?!鞍诵腥∈靠啤笔菫榕囵B(yǎng)和選拔人才而出臺的政策,也是為懲治和處分有劣跡者所制定的條款,?;兆诘脑t書說:人才是在良好的社會風尚與和諧的道德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和選拔出來的。古代有六條標準,,違反這些標準就以不孝敬長上,、不友愛兄弟等罪名嚴加處罰,所以現(xiàn)在制定“八行”和“八刑”頒布到學校,,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和獎懲的條例,。“八行”是“士有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悌,,善內(nèi)親為睦,善外親為姻,,信于朋友為任,,仁于州里為恤,知君臣之義為忠,,達義利之分為和”,。具備“八行”者,由下而上層層推薦,直到州一級分為三等,,其中“孝”,、“悌”、“忠”,、“和”為上等,,“睦”、“姻”為中等,,“任”,、“恤”為下等。這些人可入太學,,享受免試,,直到被任命為官吏。反“八行”者為“八刑”,,各以不同罪名加以處罰,。總之,,這是教育制度的一種改革措施,。“八行取士”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古人處世為人的人倫思想道德,,有些內(nèi)容對當今社會仍有著積極意義。
在書法藝術上,,由徽宗創(chuàng)立的瘦金體在諸多書法流派中獨具一格,,瘦金體書全用中鋒,瘦勁挺拔,,似鐵畫銀鉤,,剛健俊逸,。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刀鋒,,過渡性的連筆則如游絲飛空。碑文書丹雖非御筆,,精神氣質(zhì)卻也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