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
正統(tǒng)七年(1442),朱權自建生墳,,屢往游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棱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
宮后墓室隱于山中。墓室系采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后,,有券門通后室,。后墻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棱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由于朱權晚年學道,道冠道袍入殮,,口含一枚金錢,,體壓大小金錢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隨葬品,,有金、銀,、銅,、錫、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余者藏省博物館內,。
朱家村
寧王朱權墓附近璜源朱家自然村為寧王朱權后裔于清初在些聚集而成,也成為清一代守墓者.寧王朱權墓附近百米內,還有寧靖王朱奠培和寧康王朱覲鈞墓葬,。朱權明太祖朱元璋共生有26個兒子,寧王朱權是第十七子,。焦竑《獻征錄》記:朱權“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須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稱大明奇士,,好學博古,,諸書無所不窺”,朱元璋“獨鐘愛之”,。
1448年,,明寧王朱權死后,清初明寧王朱權后裔在祖陵附近定居形成村落,守護著寧王墓,,并繁衍生息,,形成了墓地旁邊的一個村莊,即現(xiàn)在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鄉(xiāng)璜源村,。1992年寧王朱權后裔聚于江西省南昌新建縣石埠鄉(xiāng)璜沅朱家自然村修輯宗譜,,時隔20年即2012年開春,寧王朱權后人商議并邀約全國寧王后裔參與修譜,。 這個老村盤,,蘊藏著一個寧王家族三百多年的繁衍進程,,等候世人的發(fā)掘。該村寧王朱權后裔于1958年考古者發(fā)掘寧王朱權墓進,,向考古者獻出了寧王家族修編《朱氏八支宗譜》,,現(xiàn)藏于江西省博物館?!吨焓习酥ё谧V》為歷史學者研究朱明后裔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1958年國家考古者提供了寧王朱權墓附近的寧王家族墓詳盡的資料。朱氏宗祠的附近,,是一坍塌的殘墻,,呈攀爬狀,墻上鑲嵌一門框,;右邊空地上,,躺著不少錯落有致的長石,長石旁,,立有一堵破敗的青磚圍墻,,與有門框的殘墻成“八”字,這就是現(xiàn)存最原始的村盤王府大門遺址,。
被“王府”哺育大的新璜源村,現(xiàn)有1000多人,、農田400多畝、青山500多畝,。1958年,,較為完好的朱權墓被發(fā)掘,并成江西省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守墓的本身成為一種文化,,文化遺產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是稀缺不可再生的,,破壞它,,就是破壞文明的見證。 曾參與發(fā)掘朱權墓的“中國農業(yè)考古第一人”,、中國政協(xié)委員,、江西省社科院陳文華教授曾有構想,對寧王墓稍加修整,,恢復南極長生殿等建筑,,對守墓人后裔進一步發(fā)掘,并修建明王府莊園,,陳列寧王墓文物以及朱權字畫,,這將是一條極好的“寧王旅游線路”。
墓主介紹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十三歲封藩于大寧,,世稱寧王。永樂元年(1403)改封南昌,。他神姿秀朗,,慧心聰悟,于書無所不讀,,一生致力于研讀著述,,并多有成就。
洪武二十六年(1393),,16歲的朱權奉命進駐藩國大寧府?!睹魇贰份d,,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軍事“巨鎮(zhèn)”,。在大寧期間,朱權不但參加了針對元蒙殘余勢力所展開的軍事行動,,而且“儉約制國,,辟圃種樹,廣令衛(wèi)士疆理荒野,,藝植土物之宜,,國用饒裕”,,使得大寧成為明朝北疆的重要屏障之一,。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皇孫朱允 即位,,即建文帝。由于大批藩王控制著地方的軍政大權,,建文帝時時感到來自皇叔們的威脅,,于是采納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開始逐步削藩,。作為強藩之首的燕王朱棣是削藩的主要目標。朱棣“素有謀略,,極富野心”,。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誅齊、黃“靖難”為名,,舉兵反叛,。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陷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稱帝,。
永樂元年(1403)十月,,朱權開始在緱嶺東麓修建道宮兩年后道宮建成,內供南極仙翁和老子,、莊子及鶴,、鹿偶像。此宮因獲成祖恩準敕封,,故建得頗為堂皇富麗,。宮門前有朱棣的親筆御玉“南極長生宮”匾額。朱權居室前門額大書“神隱”二字,。
面對不平與屈辱,,朱權借“刊著”、“求道”來發(fā)泄,。朱權一生的論著可以以封居南昌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作為位尊權重的皇子,以研究歷史上的政權更迭為主題,,總結經(jīng)驗及教訓以維護明王朝的統(tǒng)治,;后期,緣于對現(xiàn)實的怨望,,朱權不再研究歷史,,完全脫離政治。1403年,,在昌北的西山遐嶺峰巔構筑了學道的精廬,,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于刊著與仙道,。1408年,,撰寫了《神隱志》進呈朱棣?!短驼糇V》,、《瓊林雅韻》、《神奇秘譜》等是這一時期朱權純學術論著的代表,。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熾繼位,朱權不做他想,,沉醉清虛,,悉心茶道,并著成了一卷對中國茶文化貢獻頗深的《茶譜》。
朱權是明代道教學者,、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善古琴,。字癯仙,,號涵虛子、丹丘先生,。自號南極遐齡老人,、大明奇士。與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友善,,拜之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隱逸學道,,托志沖舉。生平好宏裝風流,,群書有秘本,莫不刊布之,。著作有《漢唐秘史》等書數(shù)十種,,自經(jīng)子、九流,、星歷,、醫(yī)卜、黃老諸術皆具,。并編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譜》和北曲譜及評論專者《太和正音譜》,。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xiàn)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兩種,。道教專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成書于正統(tǒng)九年,,收入《續(xù)道藏》,。其生平作品和論著多表現(xiàn)道教思想。卒謚獻,,又稱寧獻王,。
寧獻王朱權所制“中和”琴,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古琴飛瀑連珠為明代四王琴之首,為明寧獻王朱權親制,已有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