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郴州市蘇仙區(qū)城區(qū)(郴州沿江商住區(qū)區(qū)北),,大門位于蘇仙南路,,嶺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蘇仙嶺的巖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曾幽禁于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1997年,,蘇仙嶺又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旅游架空索道。坐上索道,,放眼眺望,,郴州城區(qū)、武廣客運專線郴州段全部盡收眼底,。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游覽處,。桃花居是游客登山的起點,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huán)境幽雅別致,。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內(nèi)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巖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御寒?,F(xiàn)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鶴,,姿態(tài)各異,,趣味天成。
從白鹿洞拾級而上,,約100米,,有一圓柱綠瓦,翹角飛檐的護碑亭,,亭內(nèi)有一塊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塊摩崖石碑,這就是“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學家蘇軾為該詞寫的跋和米芾的書法。蘇仙觀立于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廟宇,,雕梁畫棟,綠瓦朱欄,,宏偉肅穆,,是蘇仙嶺的主要景點。整個建筑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xiàn)稱“屈將室”,。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游覽處。
桃花居是游客登山的起點,,它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環(huán)境幽雅別致。
洞內(nèi)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巖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白鹿洞為石灰?guī)r溶洞,洞廳軒敞,,石筍,、石柱和石鐘乳千奇百怪,比比皆是,,且有清泉長流,,映帶左右,真如童話世界一般,。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御寒?,F(xiàn)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鶴,,姿態(tài)各異,,趣味天成。
位于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為摩崖石碑,,高52厘米,寬46厘米,,刻有秦觀《踏莎行郴州旅社》詞和蘇軾跋,,行書,計11行,,每行8字,,乃米芾手跡,。時人稱“秦詞”、“蘇跋”和“芾書”為“三絕”,。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鄒恭將“三絕”翻刻在崖壁上,稱“三絕碑”,。三絕碑是寶貴文物,,今依崖建有綠頂紅柱的護碑亭進行保護。過三絕碑后登山,,行2公里左右,,經(jīng)2座石亭可至蘇仙觀。蘇仙觀有正殿三進,,殿門有額曰:"天下第十八福地",。正殿分上、中,、下三廳,,上廳供記蘇仙童年塑像,正殿兩邊還有偏殿,。登蘇仙觀遠眺,,可見連綿群山起伏若海中波濤,景色飄緲,,秀美異常,。
位于嶺頂,始建于唐,,重修于清,。其大殿翠瓦飛檐,巍峨壯觀,,所供蘇仙塑像,,慈眉善目,頗有仙風道骨,。觀后有一巨石突立在崖前,,相傳是蘇耽跨鶴飛升處,故稱升仙臺或跨鶴臺,。蘇仙觀立于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廟宇整個建筑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xiàn)稱“屈將室”,。
在唐代,蘇仙嶺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蘇仙嶺原名牛脾山,,滿山古松籠翠,崗巒云霧繚繞,,構(gòu)成“蘇仙云松”的奇觀,,史稱郴陽八景之首。西漢文帝時,,郴人蘇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蘇仙嶺。古老的歷史,,瑰麗的風景,。召喚著歷代名人騷客瀏覽觀光,書寫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詞章歌賦,。留下眾多流傳千古的文物古跡,。宋代大詞人秦少游被貶郴州后,曾寫下名詞《踏莎行·郴州旅舍》,。蘇東坡為該詞作跋,。米芾書寫秦詞及蘇跋,,經(jīng)人刻石成碑,,世稱“三絕碑”。西安事變后,,1938年春,,張學良將軍曾被蔣介石幽禁于蘇仙觀內(nèi),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 的名句,。上下兩千年,蘇仙嶺香火鼎盛,,歷久不衰,。一九八七年,經(jīng)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蘇仙嶺風景名勝區(qū)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屈將室在蘇仙嶺絕頂蘇仙觀東北角兩小間房,門前有楹聯(lián)一副:請戰(zhàn)有功當年臨潼已兵諫,,愛國無罪此日南冠作楚囚,。橫聯(lián):屈將室。楹聯(lián)墨底綠字,??谷諔?zhàn)爭時期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曾被幽禁在這里,。
"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時刻不忘抗日救國,,力主停止內(nèi)戰(zhàn),。1936年12月12日,他與楊虎城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一事件對于停止內(nèi)戰(zhàn),、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xiàn)對日作戰(zhàn),,起到了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作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將軍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蔣囚禁,。從此,張學良將軍開始了他的囚禁生涯,。從1936年底至1946年底的十年間,,張學良將軍先后在中國大陸被轉(zhuǎn)移了12處囚禁場所。郴州蘇仙嶺是第六處,。
在這里,,張學良將軍壯志難酬,有家難歸,, 有國難報,,揮筆在墻上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幾個大字,。字里行間無不飽含了少帥滿腔愛國情懷卻難展宏圖的抑郁之情,。曾經(jīng)住過的這間廂房窗前的桂花樹上,留下了因?qū)④姂n憤難泄而拔槍怒射所形成的累累彈痕,。
后來,,人們將曾經(jīng)囚禁張學良將軍的廂房開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1996年,,在"九·一八"事變65周年的時候,蘇仙嶺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對屈將室進行了重新修復,。修復工程分室內(nèi),、室外兩部分。室內(nèi)工程由前言,、展覽,、囚禁三部分組成。前言、展覽部分做了翻新改造和內(nèi)容充實調(diào)整,。展室內(nèi)容分張學良將軍青少年時期,、西安事變、幽禁歲月三部分,,總計166件文字圖片資料,。對囚禁部分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作了內(nèi)容補充。室外工程新建了二層仿古建筑"少帥亭"和四十余米長的游道,。
桃花居又名乳仙宮,、下觀,俗名腳庵,。位于蘇仙嶺風景區(qū)入口,,面積141.94平方米。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是游客登山的起點。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huán)境別致優(yōu)雅。
位于郴州市蘇仙嶺風景區(qū),。蘇仙嶺石刻共有30余塊,,為唐、宋,、明,、清幾代文人騷客、游客所題刻,,楷,、行,、草,、隸、篆各體書法均有,,字形大則如斗,,細則如蠅,現(xiàn)字跡清晰,,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蘇嶺云松 由白鹿洞至蘇仙觀,,共登1760級臺階,,兩側(cè)古松挺秀,枝葉如云,,故稱蘇嶺云松,。蘇嶺云松有一奇,,即其枝葉皆伸向西南。相傳蘇母住在蘇仙嶺之西南時,,令其子蘇耽日夜思今,,此情此景感動了蘇嶺云松,便將枝葉一齊指向西南,,以昭示世人勿忘母恩,。這個美麗傳說,至今尚有積極意義,。
蘇仙嶺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山頂石壁有"壽山"大字石刻。山下造石成山,,其上刻有許多 "福"字,,其字體都出于自唐太宗以來十八代名君之手。題名"萬福山",,暗寓蘇仙嶺即為"福地"也,。傳說從此經(jīng)過,摸一摸"福"字,,數(shù)一數(shù)"福"字,,則會洪福齊天。
在蘇仙嶺頂峰,,沐浴著燦爛陽光,,蘇仙嶺觀景瞭望平臺顯得格外雄偉。從景觀橋到瞭望臺,,腳下是青山綠樹,,遠處是林立高樓。站在高處鳥瞰,,美麗郴城盡收眼底,,四面青山環(huán)繞郴城,給人以“無限風光在險峰,,如登仙境”的美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