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亦稱屈原廟,,現(xiàn)辟為屈原紀念館,,位于湖南省汨羅城西北玉笥山頂。始建于漢代,,原址無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將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畝,。自山腳至祠有石階119階,。此祠為三進青磚結(jié)構(gòu)。祠正門牌樓墻上繪有13幅屈原生平業(yè)績和對理想追求的寫照的浮雕,。在過道的墻壁上,,鑲嵌著許多石碑,鐫刻著后人憑吊屈原的詩文詞賦,。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獨醒亭、騷壇,、濯纓橋,、桃花洞、壽星臺,、剪刀池,、繡花墩、望爺墩等紀念屈原的古跡,,俗稱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為磚木結(jié)構(gòu),單層單檐,,青磚砌墻,,黃琉璃瓦覆頂,風格古樸秀雅,,全殿三進,,中、后兩進間置一過亭,,前后左右各設(shè)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臺,,植金桂。祠內(nèi)有樹齡在300年以上的桂樹多株,,每逢中秋節(jié),,黃、白花盛開,,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被流放時,,曾在汨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過,。后來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江而死,。后人為了紀念他,,便修祠在玉笥山上。屈子祠占地1354平方米,,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莊嚴古樸,肅穆幽雅,。屈子祠現(xiàn)已列入全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06月25日,屈子祠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屈子祠的由來屈子祠,又名三閭祠,,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修建的,。始建于漢,重修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筑面積1651平方米,,但檐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間三進,,整個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風格,。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 目。每逢端午佳節(jié),,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織,,熱鬧異常,。
屈子祠占地約七八畝,正屋三進,,中,、后進之間有過亭,前后,、左右兩側(cè)有天井,。天井里各栽有兩株200年以上的桂花。祠的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莊嚴古樸,,肅穆幽雅。在過道的墻壁上,,鑲嵌著許多石碑,,鐫刻著后人憑吊屈原的詩文祠賦。
屈子祠為磚木結(jié)構(gòu),,坐北向南,,三進,祠正面為三孔大門,,中門為牌坊式,,下面鑲嵌五龍捧白垂石雕刻,鐫“屈子祠”三字,。門坊和山墻上有17幅關(guān)于屈原的浮雕,,如漁父談心圖、懷沙投江圖等,。由正門入中殿,,可見巨幅雕屏,上刻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全文,,其上梁則懸一幅“光爭日明”橫匾,。廳中木柱上有清郭嵩燾、李元度撰寫的楹聯(lián),。中進有董必武撰寫的聯(lián)語,。后進中廳置屈原鍍金塑像,像高3米,。兩旁柱上有于立群書郭沫若集《離騷》句:“集芙蓉以為裳,,又樹蕙之百畝,;帥云霓而來御,,將往觀乎四荒,。”東西廂房為展覽室,。由廳側(cè)后行可見丹池,,池中兩花臺內(nèi)各植金桂一棵。丹池后行至二進,,中殿為祭祀廳,,設(shè)神龕,供“故楚三閭大夫屈原之神位”牌,。過神龕出拱門可見過亭,,亭側(cè)天井植300年樹齡之上金、銀桂,。再后行即至三進,,中殿立有屈原手撫佩劍之塑像。中殿兩側(cè)之廂房現(xiàn)辟為介紹屈原生平的展室,,陳列有歷代牌本的屈原著作,。
屈子祠整個建筑系磚木結(jié)構(gòu),由五十六根木柱支撐,。整個建筑廳,、堂、池,、廊,、樓、閣渾然一體,,結(jié)構(gòu)嚴謹,,雕花精細。屈子祠內(nèi)現(xiàn)辟八個陳列室,,對屈原的生平,、著作,屈原在汨羅江一帶的遺跡以及后人紀念屈原的風俗習(xí)慣進行了介紹,。
屈子祠前有寬闊的石坪,,石坪南側(cè)有石階梯119級直通汨羅江邊。屈子祠周圍還有獨醒亭,、騷壇,、桃花洞、招屈亭等紀念性的建筑,。祠東的屈原碑林嵌當代名家書法碑刻356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