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介紹
《許三觀賣血記》共29章,,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第一次賣血是出于好奇,,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無奈,只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是因為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于如愿以償?shù)氐玫搅俗约旱某鯌偾槿?,為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愈,,于是,,他走進了醫(yī)院。
第四次賣血是1958年的“大躍進”,、大煉鋼和大食堂之后,,全民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的“嘴巴牙祭”也無濟于事,,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后,又找到了李血頭,。第五次賣血是因為下鄉(xiāng)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并將賣血的錢直接給了一樂。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后,,二樂所在生產(chǎn)隊的隊長又來了,,為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由于“血友”根龍連續(xù)賣血后死亡,讓他感到了恐懼,。就在這之后不久,,二樂背著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為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衫钛^不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設計好旅行路線,,在六個地方上岸,,“一路賣著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40年以后,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fā)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jīng)沒有人要他的血了,?!?0年來,每次家里遇到災禍,,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后他的血沒人要了,家里再有災禍怎么辦,?許三觀開始哭”,。
作品目錄
章節(jié) 內(nèi)容簡介
第一章 許三觀回村看望他的爺爺,遇到了根龍和阿方,,知道了一些賣血的道理
第二章 許三觀坐在瓜田上吃瓜,,和叔叔說準備娶妻
第三章 許三觀用賣血的錢娶了一個叫許玉蘭的女人
第四章 許玉蘭生了三個兒子 ,叫一樂 二樂 三樂
第五章 許三觀發(fā)現(xiàn)一樂不是他的兒子
第六章 許三觀不干活都讓許玉蘭干 折磨她
第七章 一樂打了方鐵匠的兒子
第八章 許三觀想要一樂的親生爸爸賠錢
第九章 一樂的親生爸爸不賠錢
第十章 方鐵匠搬東西抵錢
······
創(chuàng)作背景
余華曾經(jīng)被認為是”小說革命的先鋒拓展“,,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在現(xiàn)實力量的感召下,創(chuàng)作了《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他真切地體會到描寫現(xiàn)實比形式探索有著更為感人的力量,。余華通過《許三觀賣血記》這樣的文本回擊了文學界對于先鋒作家所謂的現(xiàn)實失語和玩弄形式的指責,確立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人物形象
許三觀
許三觀是小說的主人公,,他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違反那么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許三觀賣血喂養(yǎng)的別人的兒子,,他老婆和別人的兒子。就是那么一點不循常情,使他成了英雄,。像他這樣一個俗世中人,,綱常倫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但他卻背離了這個常理,。一個小人物的善良,、熱心、狡猾,、盲目樂觀、自我滿足等種性格體現(xiàn)在他的身上,,許三觀有著濃厚的喜劇色彩,。
許玉蘭
許玉蘭是許三觀的妻子,在余華小說中,,她是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女性的形象,,具有民間女性的特有的性格,,面對生活的苦難,她表現(xiàn)出了堅韌跟頑強,。在跟許三觀結婚前,,許玉蘭是一個人稱“油條西施”的賣油條的女性?;榍?,她用為數(shù)不多的衣服能搭配出迷人的效果。結婚后更加顯現(xiàn)出她的精明她的能干,。一個女人能干是一種能力,,“撒潑”就是這種能干的附屬品,她的撒潑并不是摔盆砸碗,,而是坐在自家門檻上號啕大哭,,用哭來表達生活的不幸與她內(nèi)心的哀愁,但是哭過之后她不會自甘墮落而是選擇堅強的去面對,。
一樂
許三觀的大兒子,,知恩圖報,他在知道自己不是許三觀的孩子時依然還是一心向著許三觀,,他最聽許三觀的話,,他一直在不是許三觀親生孩子的觀念下成長。
作品鑒賞
作品思想
《許三觀賣血記》重建了一個日常的“民間”空間,,有意地懸置了“歷史”,,這種懸置既“復活”了人與生活,又為“民間”的登場創(chuàng)作了條件。在小說中,,作者對民間溫情,、民間人性、民間倫理結構,、民間生活細節(jié)和民間人生世態(tài)的展示構成了小說藝術力量的重要來源,。小說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和情節(jié)線索,而是以民間的日常生活畫面作為小說主體,,民間的混沌,、民間的樸素、民間的粗糙甚至民間的狡猾呈現(xiàn)出它原始的生機與魅力,。
余華在小說中堅持了民間敘事的立場,,所以《許三觀賣血記》沒有知識分子啟蒙立場所張揚的那種批判性的傳統(tǒng),也沒有貴族敘事敘事所拋灑高高在上的憐憫,,只有那種源自民間的人道主義的情懷和人生和現(xiàn)實的理解,。
同時《許三觀賣血記》中,余華傳達了一種“放棄抗辯,,逆來順受”的宿命觀念,,而這種宿命觀念,促使作者以苦難為主題為我們展示了生存的真實與殘酷,。
藝術特色
第一,,順時敘述。在敘述情節(jié)方面,,小說完全采用的是以時間為順序的第三人稱敘述,,沒有一處倒敘、插敘,。十七萬字寫出了許三觀四十年的順時發(fā)展的歷史,。余華采用了淡化歷史,細寫生活的順時敘事策略,。略寫了歷史,,但是歷史卻在時間的推進中影響著許三觀的生活。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以及知青下鄉(xiāng)等等,,無不影響到許三觀的日常生活,。全書共二十九章,圍繞著許三觀賣血的中心,,有的章較長,,比如第二十八章,,作者用一萬六千多字,描寫為了救病重的一樂,,許三觀“一路賣著血去上?!钡慕?jīng)過。十來天賣血賣了四次,,幾乎要賣掉許三觀的命,。有的章則只有幾百字,比如第六章,,以五百多字描寫了許三觀因要懲罰許玉蘭而在家中甩手享受,。小說無論如何大開大合,都是取舍自如,,順時推進,。
第二,重復敘述,。在余華的眼里,苦難與重復是孿生的,,《活著》的苦難是以“死亡”的形式重復出現(xiàn),,《許三觀賣血記》的苦難是以“賣血”的形式重復出現(xiàn)。許三觀賣血故事的反復出現(xiàn),,沒有讓人覺得冗繁,,反而讓人覺得簡潔生動。余華的重復敘述,,是文字上變化不大,,而意義一次比一次深刻,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四十年里經(jīng)歷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賣血,,這些相同或相似賣血的重復,把許三觀們的底層生活清晰地鏤刻出來,,其生命的價值,,生存的意義一次一次地震撼著讀者的心靈。余華的重復敘述是化繁為簡,,恰到好處,,成為描寫人物的傳神之筆,收到了特殊的藝術效果,。比如第二十三章寫許玉蘭勸說許三觀讓一樂去為他親爹何小勇喊魂,,不厭其煩地重復何小勇女人求情的敘述,許玉蘭現(xiàn)在的洋洋得意與當初對何小勇女人低三下四的求情形成鮮明的對照,,許三觀后來終于勸說一樂去給他親爹喊魂,,敘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形成了富于戲劇性的敘述節(jié)奏,。
第三,,對話敘述。小說70%是對話,。許三觀的故事絕少背景,、場景、人物內(nèi)心描寫,,基本上完全由對話組成,、展開。這些對話形式的多樣化在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比較罕見,,同時這些對話在文本中的作用非常特殊,。在占文本80%以上的對話中,有一般文本中常見的人物對話,,更有大量的以第一人稱直接引語的人物語言,。人物的對話是靜態(tài)的,是對場景的描摹,、對人物性格的展現(xiàn),。第一人稱直接引語,往往取代了敘述者而呈現(xiàn)出某種動態(tài)性,。
第四,,為了接近人民的口語,作品中多用短句,,少用長句,,不用繁復華采的詞匯,使老百姓都能讀懂,,作品就為自己贏得了最廣大的讀者群,。他采用對話、重復的敘述模式,,以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使“客觀的敘述”,、“單純的對話”、“簡單的重復”達到“心動”的效果,。比起人物描寫,、情節(jié)結構來,作品的語言藝術更有許多妙處,不少地方讀時令人拍案叫絕,?!笆紫仁且詿o夸張、無議論,、無感慨的純客觀冷靜的敘事貫串始終,,只在很少的地方運用了描寫的方法,,可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崩缭S三觀六十歲賣血被拒絕后流下了眼淚:“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縫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zhèn),,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wǎng),。”一連串的五個比喻句看來尋常,,并無文采,,但卻切合人物的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敘述人站在中立狀態(tài),進行包孕著溫情與人道精神的客觀描寫,,顯示出對于民間生活狀況,,和人們生存環(huán)境的極大關注,由此透露出余華對貧苦老百姓的深切關懷,。
作品評價
法國《讀書》雜志1998年第1期的一篇介紹說:“這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內(nèi)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p>
比利時《南方挑戰(zhàn)》雜志對這本書的評價是:“一個寓言,是以地區(qū)性個人經(jīng)驗反應人類普遍生存意義的寓言,。
意大利《日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本書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內(nèi)容的典型性,和他發(fā)人深省的主題思想,,這部小說不同于普通的喜劇或悲劇,,他是一出悲喜劇,全書充滿了精巧的諷刺手法的運用,,使人悲喜交加,。
意大利《GRAZIA》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即使在現(xiàn)如今充斥著過度消費風氣的中國,賣血依然是一個真切存在的事實,。然而在余華壯烈而又富有喜劇性的小說中,,賣血成為了許三觀家陷入窘境時一種極端的解決辦法?!?/p>
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 沒有一個多余的詞語,,沒有絢爛的情節(jié),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民間故事:一個中國家庭忍受貧窮,、饑荒以及隨后的文化大革命……這聽起來似乎很嚴峻,,或者很糟糕,但余華令人驚悚而滑稽的風格使小說避免了感傷主義的情調(diào)……小說看似普通,,卻結構巧妙,、文字優(yōu)美,讓人難以拒絕,,令讀者一唱三嘆,、回味無窮?!?/p>
王安憶在《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1999年1月12日上撰文說,,余華的小說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卻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違反那么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么一點不循常情,,成了英雄。比如許三觀,,倒不是說他賣血怎么樣,,賣血養(yǎng)兒育女是常情,可他賣血喂養(yǎng)的,,是一個別人的兒子,,還不是普通的別人的兒子,而是他老婆和別人的兒子,,這就有些出格了,。像他這樣一個俗世中人,綱常倫理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卻最終背離了這個常理,。他又不是為利己,而是問善,。這才算是英雄,,否則也不算。許三觀的英雄事跡且是一些碎事,,吃面啦,,喊魂什么的,上不了神圣殿堂,,這就是當代英雄了,。他不是悲劇人物,而是喜劇式的,。這就是我喜歡《許三觀賣血記》的理由,。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國浙江杭州,3歲時隨父母遷至海鹽,,在海鹽讀完小學和中學,,曾經(jīng)從事過5年的牙醫(yī)工作,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經(jīng)出版長篇小說4部,,中短篇小說集6部,隨筆集3部,,其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2008年)等?,F(xiàn)為杭州市文聯(lián)專業(y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