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也稱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治淮19項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十五”計劃的重點項目。該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霍邱縣和潁上縣交界處的臨淮崗,,涉及河南,、安徽兩省,主體工程跨安徽省霍邱縣,、潁上縣,、阜南縣三縣,控制面積4.22萬平方公里,一等大型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shè)計,,滯洪85.6億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滯洪121.3億立方米,。
主體工程由主壩、南北副壩,、引河、船閘,、進泄洪閘等建筑物組成,。工程全長78公里,總投資22.67億元,。2001年底動工興建,,2003年11月提前一年成功實現(xiàn)淮河截流,2006年6月,,主體工程順利通過竣工初步驗收,。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將淮河干流防洪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的關(guān)鍵工程,堪稱淮河上的“三峽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地理環(huán)境
臨淮崗地區(qū)屬于淮河中游與上游交界的地方,,上游的淮河兩岸,,地形為兩崗夾一洼,可滯蓄大量洪水,,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良壩址,。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壩址以上淮河長約490公里,集水面積242160公里,。在這個位于安徽省霍邱縣和潁上縣交界處的地方,,興建洪水控制性工程,可以扼守著上游來水的咽喉之道,,幾乎控制了淮河干流正陽關(guān)以上的全部洪水臨淮崗工程的建設(shè),,將從根本上改變淮河干流洪水長驅(qū)直下,威脅淮北地區(qū)和沿淮城市,、工礦企業(y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被動局面,。
工程概況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中國治淮19項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十五計劃的重點項目,。該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涉及河南、安徽兩省,,主體工程跨安徽省霍邱,、潁上、阜南三縣,,控制面積4.22萬平方公里,,一等大(1)型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shè)計,,滯洪85.6億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滯洪121.3億立方米,。
主體工程由主壩,、南北副壩、引河,、船閘,、進泄洪閘等建筑物組成。工程全長78公里,,總投資22.67億元,。
攔河壩
臨淮崗大壩由主壩和南、北副壩組成,,全長77.51公里,。主壩長8.54公里,壩頂寬10米,,壩頂高程31.7米,。南副壩長8.41公里,壩頂寬6.0米,,壩頂高程32.25米,。北副壩長60.56公里,壩頂寬6.0米,,壩頂高程32.21~32.95米,。
南副壩建于2002年10月,2005年8月完工,。南副壩為均質(zhì)土壩,,1級建筑物。壩頂高程32.15m,,頂寬6~8.5m,,最大壩高11.0m,穿壩建筑物7座,。自城西湖船閘向南至霍邱縣大莫店子,,全長8.41km。
臨淮崗北副壩,自安徽省潁上縣陳巷子起,,沿半崗保莊圩堤及古城保莊圩,,潤趙段保莊圩的沿崗堤,經(jīng)潤河集穿陶壩孜閘,,沿南潤段堤至南照集,,黃崗轉(zhuǎn)向北,經(jīng)狗刺園楊莊轉(zhuǎn)向西至張集閘,,全長60.519公里,,壩頂高程為32.1米~32.85米,壩頂寬度為6.0m,,壩頂設(shè)4.5米寬的泥結(jié)碎石防汛路面,。
進泄洪閘
進泄洪閘包括:49孔淺孔閘、14孔姜唐湖進洪閘,,12孔深孔閘等工程。
49孔淺孔閘,,在安徽霍邱縣北20公里,,位于七十二水匯正陽的淮河干中游正陽關(guān)以上28公里處。 49孔淺孔閘是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坐落在引河左側(cè)灘地,,大洪水時控制淮河干流下泄流量;非汛期和中小洪水時,,敞開泄水,。為一等1級工程,近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shè)計,,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其閘設(shè)計洪水位28.21M,閘下設(shè)計洪水位26.75M,,與其它泄水建筑物共同控制下泄洪水流量7362立方米/秒,。原閘興建于1958年,因歷史原因建成后功能不全,,存在諸多安全隱患,,2001年開始加固改建工程。
深孔閘,,位于主壩上,,在原深孔閘與49孔淺孔閘之間,為一等1級建筑物,,按照100年一遇洪水時壩上設(shè)計洪水位18.41m(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壩下設(shè)計洪水位26.75m,深孔閘與49孔淺孔閘,、姜唐湖進洪閘共同控制下泄流33量7362m/s,,相應(yīng)滯蓄庫容85.6億立方米。深孔閘12孔,,單孔凈寬8m,,中墩厚1.2m,縫墩厚1.0m,,閘室總寬115.8m,。閘底坎高程14.9m,底板厚1.5m,。閘室下游設(shè)公路橋,,橋面高程31.6m,橋?qū)?2×1.5(m),。閘室箱型構(gòu)造,,中部設(shè)撐梁。閘室兩側(cè)空箱岸墻,,上部設(shè)橋頭堡,。橋頭堡三層,框架結(jié)構(gòu),。深孔閘上游設(shè)15m長鋼筋砼鋪蓋,,鋪蓋上游接砌石護底。深孔閘下游設(shè)25m長鋼筋砼消力池,,池深1.0m,;消力池后接45m長砌石海漫,海漫后設(shè)拋石防沖槽,。深孔閘兩岸對稱布置上下游翼墻,,翼墻一般為鋼筋砼空箱結(jié)構(gòu),最大擋土高度13.3m,,墻后填土內(nèi)設(shè)土工格柵形成的加筋土擋墻,。兩岸護坡分砌石護坡與砼護坡兩種,20m高程以下護坡一般采用砌石結(jié)構(gòu),,20m以上采用砼結(jié)構(gòu),。閘基砂層出露較高,在閘室四周做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形成的垂直防滲墻,。深孔閘每孔一扇平面鋼閘門,,門高8.5m,。上下游各設(shè)一套檢修門,。電氣設(shè)計包括閘用主變、一次電及集中控制等,。
姜唐湖進洪閘,位于老淮河主槽與49孔淺孔閘間的主壩上,,共14孔,。每孔凈寬12.0m,閘孔總寬196.82m,,設(shè)計進洪流量2400立方米/秒,。為Ⅰ級建筑物,是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主要建筑物之一,,在設(shè)計洪水情況下,,姜唐湖進洪閘與49孔淺孔閘、12孔深孔閘共同控制下泄流量,,相應(yīng)滯蓄庫容85.6億立方米,。此次通過驗收,將正式投入使用,,參與分泄淮干洪水,,為臨淮崗工程整體作用的發(fā)揮和淮河的防洪保安提供保證。于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工,,2005年5月24日完工,,2005年8月8日通過驗收。
船閘
船閘,,包括臨淮崗船閘、城西湖船閘等,。
臨淮崗船閘,,為溝通淮河上下游航運的通航建筑物,建于2002年10月,,2005年6月完工,。航道等級為Ⅳ級,500t級,,閘室為130m×12m,。
城西湖船閘,1958年作為臨淮崗船閘(500t級)開工修建,,1962年臨淮崗工程停建后,,1967年將其改建為城西湖船閘,作為溝通淮河與城西湖的航運通道,。2002年10月進行加固改造,,2005年6月完工。城西湖船閘航道等級為Ⅵ級,,100t級,,閘室為108.65m×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