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明永樂時,清晏園為督理漕糧的管倉戶部分署,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設(shè)官治河,河督靳輔在明代戶部分司舊址設(shè)立行館,,雍正七年(1729年),,改設(shè)江南河道總督署。后經(jīng)歷任河督整修,,公園建成規(guī)模,。清晏園曾先后稱為西園、淮園,、澹園,、清宴園、留園,、葉挺公園,、城南公園。1991年,,公園更名為清晏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假山錯落有致,,曲徑,、長廊、流水循環(huán)往復,,四季花繁木盛,,秀麗典雅。
組成
清晏園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仿古建筑:主要有淮香堂,、蕉吟館、今來雨軒,,以及薔薇園與曲廊,、水榭、船樓和謙豫齋等,。
2,、坐落在西北的關(guān)帝廟。
3,、坐落在西南的葉園(今為葉挺紀念堂),。
4,、坐落在荷池北的荷芳書院。
5,、假山,、曲橋類景點。
河道總督署
河道總督署是清代全國最高的治水機構(gòu),,是國家在京城以外專設(shè)的治河決策、指揮和管理機構(gòu),,管轄著黃,、淮、運河,。從1678年始,,清代常駐淮安的河道總督有72任,共58位,,歷時183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總督,,由漕運總督兼理河務(wù),,遷駐清宴園,歷時43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裁漕督,總督署改為江北巡撫署,;1905年改設(shè)江北提督于此,。
河道總督直接受命于皇帝,下轄四道,、二十四廳二十四(河兵)營,,其”規(guī)模之大,縣城無兩“,。河道總督的正職多為正二品,,或是從一品,副職為正三品,。朝廷還常以官階較高的官員任河道總督,,如高斌,嵇曾筠等人均授大學士銜,。
現(xiàn)河道總督為2008年復建,。集中展示了淮安古今治水成就,成為展示淮安水利的一扇窗口,。
觀賞價值
其中的荷芳書院最值一提,。荷芳書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輔所建的清晏園的一部分,清晏園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當時手握數(shù)大權(quán)的河督駐節(jié)清江浦:“鑿池種樹,,以為行館,。”后又幾經(jīng)修建,,方具園林規(guī)模,。荷芳書院是清晏園內(nèi)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興建,,后屢經(jīng)變故,,清晏園面目全非,“唯存荷芳書院”,。荷芳書院在蘇皖邊區(qū)政府時期,,辟為新華圖書館,后因紀念“四·八”遇難烈士,,又易名為博古圖書館,,近年來重新翻修,復名為“荷芳書院”,,門側(cè)楹聯(lián)仍為舊句:名園別有天地,,老樹不知歲時。
以荷芳書院周圍,,是當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處。從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艱辛和漕運的情況,,是一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歷史文物。
在觀賞風景,、乘艇游弋的同時,,還可在園內(nèi)看到各種書畫攝影展覽、盆景花卉展覽和兒童游藝場等,。清晏園是游覽者得以心曠神怡的樂園,。
清晏園在二十世紀時曾經(jīng)被當成是居民區(qū)供人居住,其中如今的紫藤花館等地就是典型的民居區(qū),。
交通信息
淮安公交1-40路為市區(qū)線路,,61-68路為楚州區(qū)線路。公交8路 連接市區(qū)和楚州區(qū),。 重要線路:8路:淮安車站--周恩來紀念館--楚州車站,。 62路:吳承恩故居--勺湖--周恩來故居--鎮(zhèn)淮樓--楚州車站--周恩來紀念館。 出租車:起步價8元(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