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潛邸歲月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時,,載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孫,其父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其母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婉貞與醇親王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婉貞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奢d瀚在兩周歲時,就過早地棄世了。在同治十年(1871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載湉,。
同治十三年(1874年),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后,,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同治皇帝駕崩僅僅兩個小時,事關(guān)清朝國運的緊急會議就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按時召開了,。參加會議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親王奕誴,、六叔恭親王奕訢、七叔醇親王奕譞,、八叔鐘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還有奕劻,、景壽等大臣,。首先有人請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倫兩位人選,。惇親王奕誴就反對,他說了四個字:“疏屬不可”,。慈禧不失時機地表示首肯說:“溥字輩無當立者,?!贝藭r軍機大臣跟慈禧太后發(fā)生了爭執(zhí),。慈禧太后說:“此后垂簾如何?”軍機大臣中有人說:“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懇乞垂簾?!贝撕筌姍C大臣的為奕訢的兒子載澂爭取機會,,但是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于咸豐帝,,登基為帝,。 慈禧話音剛落,醇親王奕譞一聲哀嚎,癱倒在地,,大哭不止,。親貴紛紛伸手相攙,但誰也拉不動,。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半夜時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門次第打開,,孚郡王奕譓率領(lǐng)內(nèi)務府官員前往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東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載湉進宮,。 初六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載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載湉由醇親王府邸乘轎前往皇宮,,進了午門,,到養(yǎng)心殿。向兩宮皇太后請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帝靈前祭奠后,,便“剪發(fā)成服”,入繼大統(tǒng),,做了皇帝,。初七日,載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載湉住在養(yǎng)心殿,。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實行垂簾聽政?;实塾栔I稱“諭旨”,,皇太后訓諭稱“懿旨” ?。醇親王王府原位于西城太平湖,,載湉登位后,,王府成為皇帝的潛邸(后稱南府),。所以清廷另賜醇親王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又稱北府)。
少帝時期
主詞條:陜甘回變,、清收復新疆之戰(zhàn),、中法戰(zhàn)爭
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兩宮皇太后懿旨載湉在太和殿舉行即位大禮,,并告祭天、地,、廟,、社。載湉繼位后,,到乾清宮向同治帝御容(畫像)行禮,,又到鐘粹宮向慈安太后行禮,再到長春宮向慈禧太后行禮,,復到儲秀宮向孝哲毅皇后(同治皇后)行禮,。這時載湉才五歲,實際年齡只有三周歲半,。二月,,同治帝嘉順皇后逝。馬嘉理案發(fā)生,,英國勢力開始侵入西藏,。英國借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載湉經(jīng)過嗣稱帝,,與慈禧太后形成了“母子”關(guān)系,。本來,載湉作為咸豐帝的侄子和慈禧太后外甥的雙重身份已與慈禧太后是親上加親,,慈禧太后選中載湉為帝除了有攬權(quán)的用意之外,,她也是考慮到由其胞妹之子接替皇位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小皇帝入宮后,,離開了他的親生父母,,慈禧太后自然要對這個幼童予以關(guān)懷,據(jù)她自己對臣屬說:載湉“常臥我寢榻上,,時其寒暖,,加減衣衿”,,“我日書方紙課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jīng),,我愛憐惟恐不至”,。
光緒二年(1876年)四月二十一日,載湉開始在毓慶宮讀書。毓慶宮在東六宮東側(cè)齋宮與奉先殿之間,。師傅為署侍郎,、內(nèi)閣學士翁同龢和侍郎夏同善。翁同龢與夏同善為同榜進士,。翁同龢主要教載湉讀書,夏同善主要教載湉寫仿格(寫字),。御前大臣教習滿語文、蒙古語文和騎射,。載湉讀書很用功,,慈禧太后夸贊他:“非常愛好學習,,坐著,、站著、躺著都在朗誦詩書,?!彼炎x書同做國君相聯(lián)系。載湉有父親奕譞在毓慶宮照料自己讀書,,但君臣之禮,,取代父子之情,。載湉在毓慶宮的讀書學習長達十余年。
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左都御史景廉被提升為軍機大臣,。命前藏濟嚨呼圖克圖在達賴未出世以前掌管當?shù)氐氖聞眨①n予“達善”名號,。四月,,劉錦棠攻克七克騰木、辟展,,克復吐魯番滿,、漢兩城。然后攻克達坂及托克遜等亂匪的堡壘,,安集延的亂匪帕夏自殺,。光緒四年(1878年)二月,新疆的匪患被平定,,匪首白彥虎逃入俄羅斯,。左宗棠論功被封為二等侯,劉錦棠被封為二等男,。六月,,李鴻章開辦灤州開平礦務局。
光緒五年(1879年)四月,,日本侵占琉球群島,,改名為沖繩,并判決最后一位琉球國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命曾紀澤為出使俄國的大臣,改議條約,。三月,,左宗棠屯守哈密。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太后逝于鐘粹宮,,上謚為孝貞皇后。光緒八年(1882年),,載湉11歲時,,增添授課內(nèi)容,講解了賀長齡,、魏源所輯《皇朝經(jīng)世文編》,。
光緒九年(1883年)五月,,法軍進攻越南河內(nèi)的紙橋,,挑起中法戰(zhàn)爭,。載湉詔李鴻章回北洋,部署海防事宜,。六月,,在越南的黑旗軍將領(lǐng)劉永福與法軍在河內(nèi)、紙橋大戰(zhàn),,取得紙橋大捷,,擊敗了法軍的侵略。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慈禧太后以恭親王奕訢因循貽誤罷軍機大臣,,家居養(yǎng)疾。史稱“甲申易樞”,。八月,,法艦炮轟福建馬尾造船廠挑起馬尾海戰(zhàn)。
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中法戰(zhàn)爭結(jié)束,。五月,懿旨勘修南,、北海工程,。九月,改臺灣府為行省,,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設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命醇親王奕譞總理,,節(jié)制調(diào)遣沿海水師等,。
光緒十二年(1886年),載湉虛齡16歲時,,即中國傳統(tǒng)觀念認為已為成人之際,,據(jù)稱就已具備了“披閱章奏,論斷古今,,剖決是非”的能力,。
親政波折
主詞條:隆裕太后
當初兩宮皇太后立載湉為帝,、再度垂簾聽政之時,,曾把聽政解釋為“一時權(quán)宜”之舉,保證“一俟嗣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十日,,慈禧太后在“懿旨”中重申了前面所說的話,并宣布“著欽天監(jiān)選擇吉期,,于明年舉行親政典禮”,。表面看來,,慈禧太后是在信守諾言,而實際上幼帝長大后遲早都要面對親政的問題,,慈禧太后早做預謀,,目的是在無可奈何地讓光緒帝親政后她仍然能夠找到一個新的方式操縱清廷大權(quán)。對于她的這個用意,,醇親王奕譞是心領(lǐng)神會的,。奕譞在兩年前的“甲申易樞”中取代了恭親王奕訢在朝廷的地位而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他在慈禧太后準備讓光緒帝親政的“懿旨”頒布后僅五天,,就上奏稱與各位王大臣審時度勢,,合詞懇請慈禧太后“訓政”,并表示皇帝“將來大婚后,,一切典禮規(guī)模,,咸賴訓教飭誡”。他提出的訓政模式為:“必須永照現(xiàn)在規(guī)制,,一切事件,,先請懿旨,再于皇帝前奏聞”,。慈禧太后順水推舟,,表示接受奕譞的訓政請求。這年十月,,禮親王世鐸就訓政的細則奏報慈禧太后允準,,其中“凡遇召見引見,皇太后升座訓政”一條,,實質(zhì)上與垂簾聽政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月,載湉始親政,。這與其說是光緒帝親政的開始,,倒不如說是慈禧太后通過訓政的方式為其日后歸政于光緒帝而鋪平了一條能夠長期對皇帝加以控制的通道。為了歸政后更有效地控制載湉,,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內(nèi)侄女都統(tǒng)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給載湉做皇后,,即后來的隆裕太后。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冊封皇后,,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歸政,。此時,,慈禧太后沒有打破幼帝一經(jīng)大婚便要親理朝政的祖宗之法,只好搬出皇宮到頤和園去“頤養(yǎng)天年”。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已甘心地去讓光緒帝行使皇權(quán),,而是在歸政前后搞了一連串的活動,,以便對親政后的光緒帝加以控制,繼續(xù)操縱清廷大權(quán),。為加強對朝廷的控制,,她在文武官員的安排任命上多用對其效忠之人,,以至于光緒帝親政之時所面對的幾乎盡是太后聽政與訓政時期的重臣,。為便于把握光緒帝的動向,她決定將光緒帝讀書的書房由毓慶宮改在頤和園附近的西苑,,要求光緒帝每日到頤和園向她請安,,親政后的光緒帝必須將朝中大事向她“稟白而后行”。顯然,,慈禧太后為光緒帝親政設置了重重路障,。光緒帝的親政歷程由醞釀到開始經(jīng)過了兩年半多時間,并且是一波多折,。但是,,已長大成人且漸漸成熟的光緒帝一經(jīng)正式親政,其所作所為則是慈禧太后始料不及的,。盡管慈禧太后仍不斷以各種方式箝制著他,,然而作為一個年輕的皇帝,他總還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已經(jīng)不可避免,。
拒和主戰(zhàn)
主詞條:甲午戰(zhàn)爭、馬關(guān)條約,、公車上書
光緒十六年(1890年),,駐美公使張蔭桓自美國歸國。載湉急切召見,,詢問國外情況,。后來載湉又索取駐日公使參贊黃遵憲的《日本國志》,日本明治維新在載湉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載湉還讀了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萌發(fā)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狀況。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借口保護僑民,增兵朝鮮,,蓄意挑起中日戰(zhàn)爭,。光緒帝及帝黨成員則從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fā),認識到日本進行戰(zhàn)爭挑釁的嚴重性,,痛感“我中國從此無安枕之日”,,積極籌備抗戰(zhàn)事宜,,表示出主戰(zhàn)的愿望。光緒帝多次下詔令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備戰(zhàn)守事宜,,并命南洋各督撫大臣預為籌備,,反對李鴻章懇求列強出面調(diào)停的做法。光緒帝于六月十三日下令派翁同龢和禮部尚書李鴻藻參與軍機處事宜,,與諸軍機大臣會商中日朝鮮爭端,。在會上,翁,、李二人提出備戰(zhàn)御敵的方策,,得到認可。會后第二天,,與會諸臣聯(lián)銜向光緒帝遞上《復陳會議朝鮮事宜折》,,折中采納了翁、李的主戰(zhàn)見解,。對此,,光緒帝于六月十六日再次下詔令李鴻章抓緊軍事部署。但在此之前,,日本早已做好了發(fā)動戰(zhàn)爭的準備,,正當高升號輪船于六月二十三日在北洋海軍“濟遠”、“廣乙”艦護衛(wèi)下運兵行至豐島海面時,,蓄謀已久的日本海軍突然發(fā)動襲擊,,擊沉“高升”號輪船,即高升號事件,,悍然挑起豐島海戰(zhàn),,面對日本已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事實,朝野上下要求主戰(zhàn)御敵的呼聲日趨高漲,,光緒帝也毅然決定對日宣戰(zhàn),。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日,清廷發(fā)布對日宣戰(zhàn)的“上諭”,。載湉認為:“日本首先挑起事端,,侵略挾制朝鮮,如果導致事情很難收場,,那我們自然應該出兵討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諭示李鴻章不要貽誤軍機,。他直接命令朝鮮牙山南路葉志超與進入朝鮮北部的清軍夾擊侵朝日軍。他多次下令加兵籌餉,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但是李鴻章沒有聽取載湉的諭旨,。在后來的戰(zhàn)役中,中國初于牙山戰(zhàn)役失利,,繼于平壤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鴨綠江江防之戰(zhàn)失利,日本乘勢發(fā)起遼東戰(zhàn)役,,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失守,。復據(jù)威海衛(wèi),、劉公島,。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日軍奪中國兵艦,中國海軍覆喪殆盡,。本年,,中國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鴻章在日本抱著“宗社為重,,邊徼為輕”的宗旨,與日方草簽了《馬關(guān)條約》,。由于該約內(nèi)容苛刻,,光緒帝以割地太多為由,表示對該約“不允”,,拒絕簽字用寶,。此時,愛國官員的諫諍和舉人的上書活動風起云涌,,光緒帝懷著通過遷都而與日本周旋的想法到頤和園請求慈禧太后接受這唯一可行之策,,結(jié)果遭到拒絕。四月初八日,,軍機大臣孫毓汶拿著李鴻章從天津送來的和約稿本與奕訢等人共同逼迫光緒帝簽字,,慈禧太后在這時也指令必須批準和約,光緒帝“繞殿急步約時許,,乃頓足流涕”,,被迫在《馬關(guān)條約》上簽了字,第二天“和約用寶”,。四月,,康有為聯(lián)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1300名舉子,上書都察院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接著,,康有為又撰寫了上清帝第三書,,呈遞都察院。五月十一日,,這份上書送到了光緒帝的手中,。此時,正在為甲午喪師痛感不安,、為簽約用寶深懷內(nèi)疚的光緒帝,,亟切需要的是怎樣雪恥自強之方,康有為這份上書中所詳細陳述的“富國”,、“養(yǎng)民”,、“教民”、“練兵”等實施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所申明的必須“及時變法”,,“求人材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圖自強,,以雪國恥,,而保疆圉”的剴切之言,引起了他的共鳴,,對上書“覽而喜之”,,立即命令再抄錄副本4件,以1件呈送慈禧太后,,1件留存軍機待日后發(fā)交各省督撫討論,,1件存放乾清宮南窗小篋,1件存勤政殿以備隨時“覽觀”,。六月,,康有為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十月,,俄,、德、法三國干涉,,迫使日本放棄對中國遼東半島的主權(quán)要求,。此為“三國干涉還遼”。
求變圖強
主詞條: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戊戌政變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沙俄誘訂《中俄密約》,攫取中東鐵路權(quán),,將侵略勢力伸入東北三省,。五月,載湉多次和慈禧太后一起親臨醇王府邸探視醇王福晉(即載湉生母)的病,。醇王福晉葉赫那拉氏病逝后,,載湉十一日沒有上朝。慈禧太后下懿旨說:醇親王福晉病逝,,應稱為皇帝親生之母親,。六月,載湉親自去送醇親王福晉的靈柩出殯,。光緒帝能夠?qū)涤袨榈染S新志士進一步加深了解并逐步確立變法的信心,,與帝黨官員起到的紐帶作用是分不開的。他第一次展讀康有為的上書時,,翁同龢在場向他介紹了康有為的才華,。隨后“備以康之言達皇上,又日以萬國之故,,西法之良”來輔導皇上,,使光緒帝眼界大開,。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巨野教案發(fā)生,德國以此強占膠州灣,,引發(fā)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初三日,康有為被請到總理衙門西花廳問話,。參與問話的翁同龢把康有為在問話時所陳言的有關(guān)變法重要性,、內(nèi)容及步驟向光緒帝匯報后,光緒帝命令臣屬今后對康有為遞上的條陳,,要即日進呈,,不得阻攔或積壓。于是,,康有為在問話后的第五天,,向光緒帝上第六書,提出了下詔定國是的要求,,強調(diào)中國變法“莫如取鑒日本之維新”,,要義有三點:“一曰大誓群臣以革舊維新”,“二曰開制度局于宮中”,,“三曰設待詔所”,。光緒帝讀了這份上書后頗以為然,,堅定了變法的決心。二月二十日,,康有為第七次向光緒帝上書,,要求光緒帝以俄國彼得大帝為榜樣,以君權(quán)厲行變法,。三月二十七日,,康有為等人組織了保國會,由御史李盛鐸領(lǐng)首,。守舊大臣攻擊該會“名為保國,,勢必亂國”,甚至要追究入會之人,。光緒帝則指出:“會為保國,,豈不甚善!” ?有力打擊了頑固勢力的氣焰,,支持了維新派,。
四月,選派宗室王公出洋游歷,;載湉親選親王,、貝勒,公以下閑散人員由宗人府保薦,。召見康有為,,命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頒布“定國是詔”,,開始百日維新,。五月,載湉詔立京師大學堂,;陸軍改練洋操,;自下科始,鄉(xiāng),、會,、歲科各試,改試策論,;詔八旗兩翼諸營,,均以其半改習洋槍。六月,,詔改定科舉新章,。七月,詔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祿、太仆,、鴻臚諸寺,,歸并其事于內(nèi)閣,禮,、兵,、刑部兼理之。賞內(nèi)閣侍讀楊銳,、中書林旭,、刑部主事劉光第、江蘇知府譚嗣同并加四品卿銜,,參預新政,。詔袁世凱來京。維新派于上海創(chuàng)辦《時務報》,,以汪康年為總理,,梁啟超為總主筆。
這些改革措施,,雖然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從北京紫禁城發(fā)出的一道接一道的新政詔令,畢竟是光緒帝革舊圖新決心的體現(xiàn),,畢竟使維新派的變法愿望得到部分實現(xiàn),,這就在文教上打擊了舊學,提倡了新學,,經(jīng)濟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近代化,,政治上給人們某些言論、出版,、結(jié)社的權(quán)利,因而具有進步作用,。新政詔令卻遭到封建守舊勢力的抵制和反對,,許多頑固大臣引慈禧太后為奧援,唯“懿旨”是尊,,不把光緒帝放在眼里,,甚至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致使光緒帝的變法詔書大多成了一紙空文,。
戊戌政變
從新政詔令頒布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就預謀著對政局的控制。在翁同龢被開缺回籍的諭令發(fā)布當天,,慈禧太后又脅迫光緒帝宣布以后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官員,,須到頤和園向她謝恩,。同日,任命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署理直隸總督,,以控制京津一帶的兵權(quán),。光緒帝也未一味示弱,七月十九日,,他下令將阻撓禮部主事王照上書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全部革職,,并對王照予以獎賞。次日,,他任命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為軍機章京,,賞給四品卿銜,參加新政,。
這一行為觸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載湉又任命維新派重要人物江蘇候補知府譚嗣同,、刑部候補主事劉光第,、內(nèi)閣候補侍讀楊銳、內(nèi)閣候補中書林旭擔任四品銜章京,,處理新政事宜,。后來維新派又企圖聘請當時已經(jīng)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擔任顧問,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實現(xiàn),。與此同時又有眾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頑固勢力聚集到慈禧身邊,,請求她出面制止變法。七月二十二日,,把阻撓新政的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光緒帝的這些反擊措施,進一步引起慈禧太后的忌恨,,她不斷派人去天津與榮祿密謀策劃,,京津一帶也盛傳秋季慈禧太后偕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將廢掉光緒帝。
隨著天津閱兵日期的迫近,,光緒帝驚慌不安,,于七月二十八日交給楊銳一道密詔,稱:“朕維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光緒帝這種置自身命運于度外的精神使康有為等人大為感動,,但他們在捧詔痛哭之后,,卻是束手無策,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東交民巷的公使館和曾參加過強學會并握有新建陸軍的袁世凱身上,。各國公使只是虛表“同情”,,不愿干預??涤袨榈热吮悴邉澚吮鴩U和園捕殺慈禧太后的行動,;一方面敦請光緒帝于八月初一日召見袁世凱并破格重賞侍郎候補;一方面物色湖南會黨首領(lǐng)畢永年為捕殺慈禧太后的人選,;又一方面則是由譚嗣同在八月初三日夜訪袁世凱,,鼓動袁世凱先誅榮祿,再兵圍頤和園,。畢永年進京與康有為交談,,認為袁世凱不可靠,此事不可恃,,便逕赴日本,。袁世凱表面上答應了譚嗣同,卻在八月初五日再次受到光緒帝召見后,,于當日趕到天津向榮祿告了密。榮祿便連夜馳奔京城,,向慈禧太后密報,。
慈禧太后聞訊,深夜從頤和園還宮,。八月初六日晨,,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訓政,,下令緝捕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戊戌政變發(fā)生,??涤袨樵谡儼l(fā)生的前一天逃離北京,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六君子”于八月十三日被殺于北京菜市口。慈禧太后在八月初八日舉行臨朝訓政禮后,,囚光緒帝于中南海瀛臺涵元殿,。轟動一時的“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守舊勢力所扼殺。戊戌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載湉,史稱己亥建儲,。由于得不到列強支持,,企圖失敗。
瀛臺幽禁
主詞條:義和團,、庚子國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清廷必須在和與戰(zhàn)問題上作出抉擇。自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連續(xù)在4天之內(nèi)召集4次御前會議討論和戰(zhàn)問題,。光緒帝參加了會議,他不贊成對外宣戰(zhàn),,認為頑固大臣所聲言的“義民可恃,,其術(shù)甚神”是靠不住的,指出“諸國之強,,十倍于日本,,合而謀我,何以御之,?”“奈何以民命為兒戲,?”載漪、載濂,、剛毅等頑固大臣則不僅一再申明要靠義和團的“神術(shù)”去“報雪仇恥”,,而且還指使人編造出一個“請?zhí)髿w政,廢除大阿哥”的所謂“外交團照會”,使慈禧太后大為惱怒,,聲稱:“外人無理至此,,予誓必報之?!苯?jīng)慈禧太后與守舊排外大臣的反復密商后,,于五月二十五日頒布了宣戰(zhàn)“上諭”。但就在宣戰(zhàn)后僅4天,,慈禧太后就向列強表示“朝廷慎重邦交,,從不肯輕于挑釁”。又過了4天,,又表示“此種亂民,,設法相機自行懲辦”。慈禧太后草率決定宣戰(zhàn),,載湉忍不住發(fā)話問許景澄:“許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總署當差,外國的情況卿最知曉,,卿以為大清有無與外國一戰(zhàn)的實力,?”許景澄激動的說:“圣上垂問,臣就據(jù)實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實力,,似難敵其中一國,更不用說數(shù)國聯(lián)軍了,。臣以為和為上策,,保護使館、征剿拳匪事上策,?!贝褥宦犃ⅠR怒了,宣布處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內(nèi)閣學士聯(lián)元,。議和再無希望,。聯(lián)軍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載湉于八月十五日在慈禧太后的帶領(lǐng)下逃往西安,,《辛丑條約》簽訂后返回北京,。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稱號,。載湉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對,,不發(fā)一言,。有時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態(tài),也不過一兩句罷了,。
載湉在最后十年(1898—1908年)的幽禁生活中,,仍然堅持不懈地鉆研法律,留心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
最終結(jié)局
光緒帝返京后,,不再被囚于瀛臺,而是常常臨朝,,恢復到以往的帝位生活,,但慈禧太后對他仍嚴加控制。此時的清廷固然仍在推行著自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開始下詔變法所實行的新政,,似乎是把戊戌變法時期的新政措施又一步步恢復,,然而光緒帝在頒發(fā)新政詔令時卻不得不服從慈禧太后的旨意“先自罵兩句”,說“康有為之變法,,非變法也,,乃亂法也”。他在對德齡公主的自白中表達了苦衷:“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p>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生病臥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后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溥儀養(yǎng)育在宮中。溥儀是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的乳母王焦氏抱著溥儀一起進宮,。十一月十四日酉正二刻三分,載湉身故,,終年38歲,,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tǒng),過繼于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廟號德宗,,謚“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jīng)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簡稱景皇帝。民國二年(1913年)葬入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
為政舉措
政治
收復新疆
光緒元年(1875年)五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為烏魯木齊都統(tǒng),,幫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根據(jù)敵我情況和新疆地區(qū)的地理條件,,制訂了緩進急戰(zhàn),、先北后南的戰(zhàn)略方針,并花了近兩年時間籌集軍餉,、采運軍糧,、整頓軍隊、改善裝備,,完成了收復新疆的作戰(zhàn)準備,。光緒三年(1877年)四月,清軍經(jīng)過幾個月的充分準備,,開始向南疆進軍,。阿古柏見大勢已去,于五月下旬逃至庫爾勒自殺,。其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爾稱王,,繼續(xù)頑抗。九月,,清軍挾連克三城余威,,乘秋高氣爽之際,開始部署收復南疆八城之戰(zhàn),。清軍的破竹之勢,,使盤踞在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喀葉噶爾)的敵軍驚恐萬分,。和闐叛軍呢牙斯向清軍請降,十二月二十一日,,劉錦棠收復葉爾羌,,24日收復英吉沙爾。光緒四年(1878年)一月二日,,清軍克復和闐。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區(qū)外,,全部收復。清軍收復新疆之戰(zhàn)取得偉大勝利,。光緒七年(1881年),,中俄通過談判,中國收回伊犁,。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zhàn),,粉碎了英、俄勾結(jié)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圖,,維護了中國的領(lǐng)土主權(quán),,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這次戰(zhàn)爭所以取得勝利,,除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新疆各族人民積極支援這一根本原因外,還有軍事上的原因,。
臺灣建省
中法戰(zhàn)爭暴露出清政府海軍力量薄弱,、臺灣防御不強的弱點。清政府從戰(zhàn)爭中切實認識到臺灣一島關(guān)系海防全局,,臺灣不能過于依賴福建,,必須使其具有一定的獨立防御能力。戰(zhàn)后,,清廷內(nèi)部進行了一次加強海防的討論,,臺灣問題成為此次討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初五,,據(jù)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會同議奏的結(jié)果,頒詔決定:“臺灣為南洋門戶,,關(guān)系緊要,;自應因時變通,,以資控制。著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常川駐扎,;福建巡撫事,即著閩浙總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設事宜,,該督詳細籌議,奏明辦理,?!币源藶闃酥荆逋⒄?jīng)Q定設立臺灣省,,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十二月十二日,載湉下諭說:“臺灣是南洋的門戶,,現(xiàn)在奉皇太后懿旨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臺灣雖設立行省,但必須與福建聯(lián)合起來,,就像甘肅,、新疆的體制一樣,這樣對內(nèi)對外都好維護,。就讓楊昌濬,、劉銘傳仔細商量一下辦理吧?!焙髣憘髟谂_灣筑炮臺,、修鐵路、架電線,,發(fā)展經(jīng)濟,、安定社會。臺灣建省,,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并實現(xiàn)的,其歷史與現(xiàn)實意義深遠而重大,。
維新變法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一敗涂地,割地賠款,,倍受欺侮,。隨后,帝國主義列強又進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古老的祖國驟然面臨亡國大禍,,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這時,,資產(chǎn)階級(主要是它的上層部分)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社會上積極宣傳,、組織變法圖強,,以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機,,并迅速形成了一個激蕩全國的時代潮流,。
民族危機啟發(fā)了載湉變法的決心。載湉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雖然已經(jīng)撤簾,,但是仍然緊緊地控制著他。但是載湉決心已定,,為了國家的振興,,他把個人的利益和榮辱置之度外,說:“太后如果不給我大權(quán),,我情愿退位,不甘做亡國之君,?!?/p>
新政措施雖未觸及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但是,,這些措施代表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為封建頑固勢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權(quán)貴顯宦,、守舊官僚對新政措施陽奉陰違,,托詞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緒連下三諭,,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qū)的軍政大權(quán),準備發(fā)動政變,。
載湉發(fā)布御令,,企圖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國改良性運動,但遇到大多數(shù)地方頑固勢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阻撓和破壞,。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譚鐘麟根本不理睬御令籌辦之事,,電旨催問,也置若罔聞,。
人事安排
光緒年間的軍機大臣:
奕訢,、文祥、寶鋆,、沈桂芬,、李鴻藻、景廉,、王文韶,、左宗棠、翁同和,、潘祖蔭,、世鐸、額勒和布,、閻敬銘,、張之萬、孫毓汶,、許庚身,、徐用儀、剛毅,、錢應溥,、廖壽恒、裕祿,、榮祿,、啟秀、趙舒翹,、載漪,、鹿傳霖、瞿鴻禨,、奕劻,、榮慶、徐世昌,、鐵良,、世續(xù)、林紹年,、載灃,、張之洞、袁世凱,、那桐
外交
中法戰(zhàn)爭
光緒八年(1882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恐怕“失和”而“退讓”。光緒十年(1884年),,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率領(lǐng)艦隊駛?cè)敫=ㄋ畮熁伛R尾軍港,。清軍被迫迎戰(zhàn)。同年,,法軍又進攻吳淞口,。法軍再侵犯臺灣淡水、雞籠(基?。?,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領(lǐng)守軍扼守淡水,擊退敵軍侵略,。第二年初,,法軍在水路進攻浙江鎮(zhèn)海,在陸路進攻鎮(zhèn)南關(guān)(今友誼關(guān)),,清軍獲得“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
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勝求和”,、“不敗而敗”,,派李鴻章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
甲午戰(zhàn)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載湉主戰(zhàn),。載湉多次下令加兵餉,,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但是結(jié)果初敗牙山,,繼敗平壤,。日本乘勢內(nèi)侵,連陷九連,,鳳凰諸城,。大連、旅順相繼丟失,。復據(jù)威海衛(wèi),、劉公島。在威海衛(wèi)的北洋海軍兵艦被全殲,,海軍覆沒,。
當不得已批準《馬關(guān)條約》時,載湉以朱筆寫下一段話,,要求全軍上下竭力一心,,興革自強,,表明他振新國家的決心。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決不是主戰(zhàn)的罪過,,是戰(zhàn)之不力的罪過,,是光緒負不了責的腐敗的清朝封建統(tǒng)治造成的。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光緒曾參加是否對聯(lián)軍宣戰(zhàn)。光緒是在清朝虛落,,列強強大的情況下選擇求和,。慈禧太后卻因個人緣故而不顧大局,草率宣戰(zhàn),。結(jié)果,,清朝戰(zhàn)敗,簽定《辛丑條約》,。
人物評價
總評
在甲午戰(zhàn)后,,國家面臨危機之秋,載湉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漸在封建主義思想營壘中發(fā)生了搖動,,對他們統(tǒng)治人民的“祖宗之法”產(chǎn)生了一定的懷疑,也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圖探索新的統(tǒng)治妙方——學習外國,,“發(fā)憤為雄”,對他們統(tǒng)治下的中國進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個新趨向,。 光緒在清廷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旗幟鮮明地表示支持變法維新,。
作為在甲午中日戰(zhàn)后興起的變法維新運動高潮——“百日維新”,,是從光緒皇帝發(fā)布的《明定國是》上諭開始的,這已為眾所公認,。從而可以說,,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發(fā)動和領(lǐng)導的變法維新運動,,從宣傳組織和發(fā)動到進入實際推行階段,,又是通過光緒皇帝實現(xiàn)的。
在推行變法新政期間,,光緒依據(jù)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見和要求,通過發(fā)布上諭的方式,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都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這對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別是對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具有歷史性的進步意義,。
史書評價
《清史稿》: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fā)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于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臺。外侮之來,,釁自內(nèi)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駕崩后,,清越四年而亡。
歷代評價
梁啟超:然敝邦之能立與否,,全系乎改革不改革,;敝邦之能改革與否,又全系乎于皇上有權(quán)無權(quán),,為今日之計,,若使我皇上不能復權(quán),,則如今日西后與榮祿等守舊之政策,,豈復能保此積弱之國于群雄環(huán)伺之秋哉,,不及數(shù)年,必受分割矣。
孫中山:夫康梁,,一以進士,,一以舉人,,而蒙清帝載湉特達之知,,非常之寵,,千古君臣知遇之隆未有若此者也。百日維新,,言聽計從,,事雖不成,而康梁從此大名已震動天下,。此誰為之,?孰令致之?非光緒之恩,,曷克臻此!
蕭一山:德宗鮮始皇之雄才,,行熙寧之新法,以一無能之懦夫,,而欲對三次專政之宮廷老婦作干蠱,,宜其百日無成,,身被囚死,,可憐亦復可哀!
張勛:我德宗景皇帝,時勢多艱,,憂勤尤亟,。
莊士敦:除了口吃這一先天不足外,,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同治帝,。
范文瀾:載湉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有所作為。
蔡東藩:且說光緒帝親政,,已是數(shù)年,,這數(shù)年內(nèi)喪師失地,一言難盡,。光緒帝很是不樂,,默念衰弱至此,非亟思變法不可,。
蔣廷黻:康有為既然抓住皇帝來行新政,,反對新政的人就包圍西太后,,求"太后保全,收回成命,。"這時光緒雖作皇帝,,實權(quán)仍在西太后手里。
鐘卓安:在百日維新中,,光緒皇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方面,,基本上都力所能及地接受了康有為他們的變法主張和建議,,并且正是由于他的這種努力,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變法高潮才得以出現(xiàn),。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光緒皇帝不是維新派的皇帝,,而是洋務派的皇帝,。
喻大華:①光緒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是戊戌變法的發(fā)動者,在他漫長的傀儡生涯當中抓住稍縱即逝的生機吹響了變革的號角,,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他偉大在哪?光緒皇帝打開了中國百年變革大潮的閘門,,雖然失敗了,,但是閘門給打開了,他邁開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第一步,,這一步邁出去了光緒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后中國的統(tǒng)治者只能按照這一條路走下去,偉大就偉大在這,。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yè),。 ②光緒搞得變革很大程度上是豁出去的舉動,如果成了中國就被挽救了,,不成也比亡國強,,所以他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用自己的失敗為中國打開了必由之路,。所以光緒成為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先驅(qū)者和獨立富強大業(yè)的獻身者,,所以我們說他是一位失敗的英雄。
閻崇年:載湉是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他的一生始終籠罩在慈禧太后的權(quán)力和淫威之中,。光緒皇帝一生家庭生活也是悲劇。光緒只有一后二妃,,這在清朝皇帝里面是獨一無二的,,光緒皇帝的家庭悲劇有八個不幸,。
柳安:倫敦一家英文報紙報道了光緒帝的死訊并宣稱:如果這位已故皇帝所推行的改革獲得成功,中國將會是另一番模樣,。不管這家報紙的論斷正確與否,。光緒帝作為封建末世的君主,他的名字是同變法與革新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在政治上所遭遇的坎坷,,無論對于大清皇朝,還是對于中華民族,,都是不幸的。
宋德華:戊戌政變后,,光緒固然失去了任何政治權(quán)力,,但這并不等于他也失去了任何政治價值。相反,,在整個?;蔬\動期間,光緒仍然是各方政治勢力注視的一個焦點,。
楊天石:誠然,,光緒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長期矛盾,,在他處于“朕位幾不?!钡臅r候,突然勇敢起來,,鋌而走險,,這也是不悖于常情的。
孫孝恩:在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抵制日益發(fā)展的民主革命運動,大肆宣揚光緒的所謂“圣德”,,把光緒皇帝捧上了天,,顯然這是一種政治宣傳。
茅海建:他改變了以往覲見中只是簡言兩國親善的泛泛數(shù)語,,而涉及清朝的時政,,涉及對日本明治維新以及伊藤博文個人作用的贊揚,涉及與日本天皇之間的聯(lián)系,。所有這些在當時的清朝應當說是異常的舉動,。可以明顯地看出,,光緒帝準備與日本結(jié)成更為緊密的關(guān)系,。
王也揚:光緒皇帝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他有兩點突出的事跡為歷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當了把古代中國和平改造成為現(xiàn)代中國的嘗試——戊戌變法的領(lǐng)導人,,甚至可以說他就是一個維新黨人。其二,,在變法中,,當大學士孫家鼐提出“若開議院,民有權(quán)而君無權(quán)”時,,光緒回答:“吾欲救中國耳,,若能救國,則朕雖無權(quán)何礙,?”即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權(quán)位,,說明他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