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恒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fā)第一次“宋夏戰(zhàn)爭”,,經(jīng)三年交戰(zhàn)后,,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國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慶歷增幣”,。慶歷三年(1043年),,趙禎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企圖遏止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現(xiàn)象,,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在東京福寧殿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全謚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
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jīng)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于仁,。’帝誠無愧焉,?!笔芳覍⑵浣y(tǒng)治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制集》一百卷?!度卧姟蜂浻衅湓?。
趙受益(后改名趙禎)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12日),他是宋真宗趙恒的第六子,其母為李宸妃,。因趙恒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明肅皇后)無子,,趙恒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趙受益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xiàn)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被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封壽春郡王,,講學于資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加官中書令,。
天禧二年(1018年),,趙受益進封升王。同年八月(《宋史·本紀》作九月),,趙受益被冊封為皇太子,,賜名趙禎。由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以輔導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趙恒逝世,。年僅十三歲的趙禎即皇帝位,,由皇太后劉氏(章獻明肅皇后)代行處理軍國事務,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去世,,才開始親政,。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稱贊,。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jīng)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趙禎在位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yè),、文武忠良”,。史上有“慶歷、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對任命仁宗寵妃張氏(即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趙禎便改命張堯佐為節(jié)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對,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大怒道:“你們是想說張堯佐的事嗎,?節(jié)度使是個粗官,為什么還要爭,?”言官唐介越次上前,,不客氣回答道:“節(jié)度使,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都曾經(jīng)做過,,恐怕不是粗官?!壁w禎悚然,,最終采納了言官的建議。他回到后宮后,,對張氏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趙禎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時代,,算是很難得的,。因此,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為“守成賢主”,。
趙禎一朝還出現(xiàn)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
趙禎不安于守成的現(xiàn)狀,,針對慶歷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fā)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三冗”(冗宮,、冗兵,、冗費)現(xiàn)象,也有志開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責大臣”,,意圖有所作為。
慶歷三年(1043年),,趙禎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九月,,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采納,并漸次頒布實施,,頒發(fā)全國,。
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親歷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這次改革雖然失敗,,卻為后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趙禎的三個兒子全部早夭,,他于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后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yǎng),。但在寶元二年(1039年)豫王趙昕出生后,,趙禎又將趙宗實送出宮。趙昕于慶歷三年(1043年)早夭,,而趙禎晚年無子,,最終只得于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立趙宗實為皇子。
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趙禎在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突然手舞足蹈,,口出涎水,。同日,遼朝使者正在紫宸殿拜見趙禎,,趙禎語無倫次,。宰相文彥博只好對遼朝使者說是飲酒過量所致。此后幾天,,趙禎病情愈益加重,,天天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等荒唐的言語。宰相文彥博,、富弼等人負責全權處理朝廷內外大事,,并組織京城百官在一些大寺院、道觀進行祈禱活動,。二月,,趙禎逐漸康復,開始處理政事,。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趙禎于汴梁皇宮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據(jù)《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后,“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
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qū),,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jīng)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后,“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沖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庇终f:“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托哀思,?!贝撕螅|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閏六月,,加謚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
據(jù)《玉?!酚涊d,,趙禎有《御制集》100,今已佚,?!度卧姟蜂浧湓?3首。另據(jù)《文獻通考》所載,,趙禎還曾“纂古今兵書戰(zhàn)策及書史成敗之跡”,,撰《神武秘略》10卷,也已經(jīng)佚失,。
詩:《句》(其一),、《句》(其二)、《蓮花經(jīng)贊》,、《賞花釣魚》,、《送李端懿師鄆》、《挽劉沆》,、《幸資善堂》,、《賜賦元亨》,、《賜劉輝及第》、《賜梅摯知杭州》,、《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賜林悅二首》(其一),、《合宮歌》
賦:《尊道賦》
趙禎針對宋中期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費現(xiàn)象,,于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
范仲淹與富弼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
趙禎根據(jù)意見,詔中書,、樞密院同選諸路轉運使和提點刑獄;規(guī)定官員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更蔭補法,規(guī)定除長子外,,其余子孫須年滿十五歲,、弟侄年滿二十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又規(guī)定地方官職田之數(shù)。慶歷四年(1044年)三月,,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布減徭役,、廢并縣、減役人等詔令。
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歷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西北戰(zhàn)事
趙禎在位期間最主要的軍事沖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變其父定難軍節(jié)度使李德明(夏太宗)“依遼和宋”的國策,,于寶元元年(1038年)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宋夏間維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從康定元年(1040年)到慶歷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陜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開三次大戰(zhàn),,宋軍皆先勝后敗,。而西夏雖在宋夏戰(zhàn)爭中接連取得勝利,但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且與遼國關系惡化。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終于慶歷四年(1044年)十月訂立和約,史稱“慶歷和議”,。自此后,,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平定嶺南
皇祐四年(1052年),,廣西僮族首領儂智高舉兵反宋,,軍隊席卷廣西、廣東各地,。趙禎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实v五年(1053年),,狄青夜襲昆侖關,于歸仁鋪之戰(zhàn)大敗儂智高。儂智高遁走,,后不知去向,。
編修兵書
康定年間(1040年-1041年),趙禎命丁度與曾公亮等編纂《武經(jīng)總要》40卷,。此書為中國第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于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制造,,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紙幣發(fā)行
趙禎執(zhí)政時期,,由于長期的和平局面,,使宋朝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天圣元年(1023年),,宋廷設益州交子務,,正式發(fā)行交子(中國最早的紙幣)。
三冗
宋朝對遼,、夏是以每年支出數(shù)十萬兩銀,、數(shù)十萬匹絹,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換取和平,。然而,,成為慶歷(1041年-1048年)初年政治、經(jīng)濟方面重大危機的,,是所謂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趙禎在位時,冗兵特別嚴重,,全國軍隊總計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占賦稅十分之七。宋夏戰(zhàn)爭結束后才略有裁減,,亦維持在一百一十余萬人。巨額的軍費開支占國家總收入的大部分,?!叭哔M”是指皇帝的各種祭祀活動、修建佛寺宮觀以及各種賞賜等等的開支,。
“三冗”導致宋廷入不敷出,,為了維持龐大的開支,只有加緊剝削,。據(jù)慶歷時任主管財政的三司使張方平說:“慶歷五年取諸路鹽酒商稅歲課,,比《景德會計錄》,皆增及三數(shù)倍以上?!比纭熬暗轮惺丈潭愃陌傥迨嗳f貫,,慶歷中一千九百七十五萬余貫”等等。
土地兼并
真,、仁兩朝,,土地兼并問題日益嚴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頃以上,。趙禎在位末期,,“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并冒偽習以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p>
搜集、整理書籍
趙禎在位期間,,曾多次關心圖書館文化事業(yè),。景祐中,鑒于三館秘閣藏書多謬亂不全,,詔翰林學士王堯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睔W陽修等人進行編次和整理,,于慶歷元年(1041年)成《崇文總目》66卷。該書為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錄,。
嘉祐五年(1060年),,趙禎又下詔:“建隆初,三館聚書,,僅止萬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開元舊錄,,遺逸尚多,,宜開購賞科,以廣獻書之路,。規(guī)定每獻一卷館閣所缺之書,,賞丈絹一匹,及獻五百卷,,特與文資,。”次年閏月,又下詔搜訪遺書:“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者,,令史館視其篇目,,館中所無則收之。獻書人送學士院試問吏理,,堪仕職官者以聞,。“當年,,就有三禮涉弼,、三傳彭干、學究朱載等人響應號召獻書,,并命其分置于各書府,,欽賜涉弼等人以科名,以示獎勵,。又下令編撰《嘉祐搜訪闕書錄》1卷,,作為搜訪依據(jù)。
士風
趙禎在位時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fā)展,,“和而不同”的慶歷士風得以涵詠和張揚。
器械發(fā)明,、技術創(chuàng)新
天圣五年(1027年),,官員燕肅根據(jù)古籍記載,復原了古代指示方向,、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裝置指南車,、記里鼓車。此外,,燕肅還創(chuàng)制了新的“蓮花漏”(一種計時器),。
天文學
慶歷元年(1041年),司天監(jiān)上《崇天萬年歷》,。
醫(yī)學
趙禎非常關心醫(yī)療事業(yè),,對醫(yī)學傳承也具有強烈意識。天圣四年(1026年),,他認為針艾之法講求精準,,而前代古籍對穴位之描述紛繁錯雜,易誤導醫(yī)者,,故詔令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為范。王惟一又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與之配合,,由宋朝政府刻于石碑而頒行全國,,為針灸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慶歷八年(1048年),趙禎命翰林醫(yī)官院編撰的,、專門用于防治蠱毒的醫(yī)學方書《慶歷善救方》頒行,。
嘉祐二年(1057年)設立校正醫(yī)書局,由當時權威醫(yī)學工作者有組織地對歷代重要醫(yī)籍進行搜集整理,、考證,、校勘,、推廣,,使諸多宋以前醫(yī)書得以流傳后世,對中國醫(yī)學史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夏
在割據(jù)西北的黨項首領李德明(趙德明)時期,趙禎曾加封其官號,,雙方仍保持和平往來,。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在趙德明死后,,宋繼續(xù)冊封其子李元昊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西平王。寶元元年(1038年),,元昊反宋稱帝,,建立西夏政權。在經(jīng)歷數(shù)年的戰(zhàn)爭后,,趙禎于慶歷四年(1044年)十月與夏方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并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歷和議”,。自此后,,宋夏關系趨于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對遼
趙禎在位初期,,宋遼維持了澶淵之盟達成的和平協(xié)議,總體相安無事,。彼此遇重要事件,,仍互派使者往來。
慶歷元年(1041年)底,,乘宋,、夏戰(zhàn)事緊張之際,,遼興宗在以南院宣徽使蕭惠為首的群臣支持下,決定以宋修邊防與攻夏為借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tài)勢。一面于次年(1042年)初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大臣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征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后周時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zhàn),趙禎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銀,、絹各十萬匹,、兩)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史稱“慶歷增幣”(遼人稱“重熙增幣”),。
但比起選擇戰(zhàn)爭的軍費,歲幣開支無足輕重,。在宋夏戰(zhàn)爭時期,,陜西出支一度達到三千三百六十三萬(慶歷二年),幾近赤字,。遼失去南下劫掠的經(jīng)濟誘因,,也是遼宋能維持百年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東南亞,、南亞
自乾興元年(1022年)四月起,,越南李朝(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開國君主、受宋冊封為南平王的李公蘊向宋朝通好,,四次來朝貢,。亦曾于天圣六年(1028年)入侵宋邊境,掠奪邊民,,趙禎命廣南西路轉運使向李朝追討,。李公蘊死后,又冊封其子李佛瑪為交阯郡王,,并加授勛號,;李佛瑪亦對宋頗為恭順,曾數(shù)次遣使進獻馴象
天圣六年(1028年),,室利佛逝遣使進貢,。天圣八年(1030年),,占城國遣使進貢。明道二年(1033年),,朱羅國(《宋史》稱注輦國)遣使進貢。慶歷二年(1042年),,占城獻馴象三頭,。此后各國仍時有貢獻。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仁宗在位,,歷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于自然,忠恕誠愨,,終始如一之效也,。
蘇軾:①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②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zhí)煜潞澜?,不可勝?shù),。既自以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遠者,又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至于今賴之,。
文天祥:康定間,歐陽修以言事出,,未幾即召以諫院,;至和間,唐介以言事貶,,未幾即除以諫官,;仁祖之所以主直道者如此。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于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zhí)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蔡東藩《宋史演義》:①仁宗之世,,宋尚稱盛,,元昊騷擾西陲,得一良將以平之,,猶為易事,。②仁宗之駕馭中外,未嘗不明,,而失之于柔……仁宗以仁稱,,吾謂乃婦人之仁,非明主之仁,。
虞云國《細說宋朝》:盡管有種種外患內政上的問題,,但仁宗一朝無論如何還是宋朝的治世,除卻軍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都頗有些盛世氣象……治世的出現(xiàn),與仁宗“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他不是一個奮發(fā)有為的英主,,甚至在歷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軟,,對后宮女色也有相當?shù)呐d趣。但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聽了也從不挾憤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