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源
紅海,,古希臘人稱為THALASSAERYTHRAE,,今名是從古希臘名演化而來的,意譯即“紅色的海洋”,。
紅海是直接由希臘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翻譯過來的,。雖然紅海在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呈紅色,,但是偶爾會季節(jié)性地出現(xiàn)大片紅色藻類。這提供了其名稱的一個可能的來源,。另一些學(xué)者認為,,“紅”來源于其相對于命名者的方位(許多民族都有以顏色指代方向的傳統(tǒng)),,指南方或者西方。
另外一些該名稱的可能來源是:附近的紅色山脈,;一個名稱為紅色的本地種族,;紅地的海(古埃及稱沙漠為紅地)等。
此名稱的來源,,解釋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顏色來解釋紅海的名字。這種解釋又分為三種觀點:有的說紅海里有許多色澤鮮艷的貝殼,,因而使水色深紅,;有的認為紅海近岸的淺海地帶有大量黃中黃紅的珊瑚沙,使得海水變紅,;還有的說紅海是世界上溫度最高的海,,適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層海水中大量繁殖著一種紅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紅色,,因而得名紅海。
其二是認為紅海兩岸巖石的色澤是紅海得名的原因,。遠古時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術(shù)條件的制約,人們只能駕船在近岸航行,。當(dāng)時人們發(fā)現(xiàn)紅海兩岸特別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綿延不斷的紅黃色巖壁,這些紅黃色巖壁將太陽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紅光閃爍,,紅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將紅海的得名與氣候聯(lián)系在一起,。紅海海面上常有來自非洲大沙漠的風(fēng),,送來一股股炎熱的氣流和紅黃色的塵霧,使天色變暗,,海而呈暗紅色,,所以稱為紅海。
其四是古代西亞的許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紅色表示南方,,紅海就是“南方的海”,。
歷史變遷
最早由埃及人發(fā)現(xiàn),。在《圣經(jīng)·出埃及記》中,有摩西帶以色列人穿過紅海的故事,,而穿過的是否是紅海受到質(zhì)疑,,因和修版圣經(jīng)中出谷記(即出埃及記)之備注是蘆葦海,,但沒有有關(guān)的考古證據(jù)。
地理特征
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我們可知紅海位于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而地中海處于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故紅海的面積有朝一日會超過地中海,。
紅海兩岸陡峭壁立,,岸濱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較少,。
北緯25°-16°之間,,紅海中央部分的海底地形十分崎嶇,海槽復(fù)雜多變,,海岸線參差不一,,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
北緯16°以南,,因珊瑚礁海岸的大面積增長,使可以通航的航道十分狹窄,,某些港口設(shè)施受到阻礙,。在曼德海峽,要靠爆破和挖泥兩種方式來打開航道,。
紅海是印度洋的陸間海,,實際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gòu)造理論,,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紅海底部屬海洋性的硅鎂層巖石,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并被破裂帶連接起來,。
海底環(huán)境
海底擴張使地殼出現(xiàn)了裂縫,巖漿沿裂縫不斷上涌,,海底巖石被加熱,,海水底部水溫高。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沒有任何河川之水注入紅海,,且沙漠地帶雨量稀少。
紅海海盆為亞非大裂谷的一部分,,長約2100千米。按海底擴張和板塊構(gòu)造理論,,認為紅海和亞丁灣是海洋的雛形,。紅海底部確屬海洋性的硅鎂層巖石,,在海底軸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錯斷的長裂縫,并被破裂帶連接起來,。
非洲大陸與阿拉伯半島開始分離在2000萬年前的中新世,,還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繼續(xù)擴張。紅海兩岸陡峭壁立,,岸濱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較少。整個紅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
紅海兩岸沒有大河流入,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及水下巖嶺,,大洋里稍淡的海水難以進來,紅海中較咸的海水也難以流出去,??茖W(xué)家還在海底深處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熱洞”。大量巖漿沿著地殼的裂隙涌到海底,,巖漿加熱了周圍的巖石和海水,,出現(xiàn)了深層海水的水溫比表層還高的奇特現(xiàn)象。熱氣騰騰的深層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發(fā),,使鹽的濃度越來越高,。
環(huán)境特點
氣候
紅海地處北回歸線高壓帶控制的范圍,腹背由于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且受東西兩側(cè)熱帶沙漠夾峙,,氣候終年干熱,降水稀少,,塵埃彌漫,,水面溫度較高。受副高和信風(fēng)帶控制,,終年高溫,。紅海的氣候是由兩個季風(fēng)季節(jié)組成,東北季風(fēng)和西南季風(fēng),,季風(fēng)是由陸地和海洋的溫差造成,。
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卻很高,,鹽度為4.1%,,年蒸發(fā)量為2000毫米,超過降水量,兩岸無常年河流注入,。夏季表層水溫超過30℃,。夏天平均表面溫度為北邊26℃,南邊30℃,,總平均溫度為22℃,,紅海和周邊地區(qū)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30mm,,一般以雷暴,,沙塵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0毫米的凈蒸發(fā)和高鹽度,。海水多呈藍綠色,,局部地區(qū)因紅色海藻生長茂盛而呈紅棕色,紅海一稱即源于此,。
水溫
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溫是17℃,,而紅海的表面水溫8月份可達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達到約21℃,。在紅海深海盆中,水溫竟高達60℃,。海底擴張使地殼出現(xiàn)了裂縫,,巖漿沿裂縫不斷上涌,海底巖石就被加熱,,所以海水底部水溫較高,。年蒸發(fā)量高,由亞丁灣通過曼德海峽東部水道流入的海水來彌補,。是世界上水溫和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洋流
因為氣候的原因,使得紅海水面比周圍海域的水面要低,,使得表層洋流向紅海流動,;海底因為鹽度高,密度大,,壓強大,,所以底層洋流是紅海海水向周圍海域流動。
旅游攻略
很多人對于埃及的印象可能只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無盡的沙漠,,而紅海則是埃及漫漫黃沙中的那一抹醉人的藍。紅海被譽為世界三大潛水圣地之一,,不僅因為這里的海水清澈湛藍,,水下也有多樣的生物。獨特的氣候使得這里生長著多種色彩繽紛的珊瑚和魚類,海底總動員中被大家熟知的小丑魚“尼莫”就是這片水域的常駐代表,,還有紅海畢加索和魔鬼魚,,甚至你在沙灘上就能看到海水淺處有他們游動的倩影~紅海的又一獨特之處在于海水與沙漠的結(jié)合,,大海與沙漠相連,,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整個紅海之濱都是度假天堂,,來到這里,,不妨潛入水中與魚兒盡情的舞蹈,或是駕駛沙漠摩托在沙丘上感受速度與激情的碰撞,,都不失為一種難忘的經(jīng)歷,。